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井壁稳定性

井壁稳定性

井壁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9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138篇、专利文献154687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2015年度钻井液完井液学组工作会议暨技术交流研讨会、2015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五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2014年油气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等;井壁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1115位作者贡献,包括邓金根、孟英峰、李皋等。

井壁稳定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38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54687 占比:99.77%

总计:155038篇

井壁稳定性—发文趋势图

井壁稳定性

-研究学者

  • 邓金根
  • 孟英峰
  • 李皋
  • 蔚宝华
  • 刘书杰
  • 谭强
  • 杨恒林
  • 金衍
  • 陈勉
  • 张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龙章亮; 丁洁; 曾贤薇; 王毅
    • 摘要: 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是四川盆地西部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主要高产井型。但由于川西地区碎屑岩地层砂泥岩互层频繁,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在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井壁失稳现象。特别是在大斜度井段,井壁失稳造成的掉块、遇阻、卡钻等复杂问题使得划眼及通井频繁,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为了给调整钻井液密度和控制生产压差等措施提供数据依据,保障钻井及生产安全,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了井眼内部应力分布,分析了井壁失稳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35 MPa的等效应力为井壁失稳临界值,即随着深度的增加,钻井液的密度如果不变,当井壁受到的等效应力超过35 MPa时,就会导致井壁失稳;②当大斜度井轨迹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时,井壁应力随井斜角增大而变小,当大斜度井轨迹平行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时,井壁应力随井斜角增大而增大;③当大斜度井轨迹在平行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时,在相同井斜角条件下,井壁稳定性随生产压差增大逐渐变差。结论认为:在最大井斜角小于等于60°时,生产压差控制在9 MPa以内,井壁能够维持较好的稳定性;在最大井斜角大于60°时,生产压差控制在8 MPa之内,井壁能够维持较好的稳定性。
    • 张震; 万秀梅; 吴鹏程; 李郑涛; 文莉
    • 摘要: 川南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在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严重,井下遇阻现象频发,增加了施工成本与后期作业难度。为此,开展井下岩心水理化及力学性能实验研究,结合实验结果综合分析龙马溪组地层动、静态井壁失稳原因,并制订井壁稳定技术对策。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地层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岩性整体致密,力学强度高;垮塌井段内小层交替变化频繁,小层交界面处岩石层理缝较为发育,导致岩石孔渗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各向异性明显,尤其是斜井段井壁稳定性受层理缝力学弱面效应影响较大;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差加剧了钻井液沿层理缝的渗流行为,形成的压力穿透效应导致有效应力增大,降低了钻井液对井壁的有效支撑作用,进一步诱发井壁发生垮塌;对于层理缝发育的地层,需进一步加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优化井眼轨迹,加强井底岩屑的冲洗携带。研究成果对深层页岩安全钻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李龙; 于继良; 张波
    • 摘要: 井壁失稳是制约泥页岩钻井周期及后续压裂施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基于测井资料建立储层一维地质力学模型,通过现场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得到合理的安全泥浆窗口,用于指导钻井方案优化,提高井壁稳定性
    • 朱寒杨; 王李昌; 彭文祥; 隆威; 赵志涛
    • 摘要: 本文总结了深地环境下影响井壁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钻井液密度、钻井井眼轨迹、钻具运动、机械钻速等。据此提出了在深地环境下钻进过程中,提高井壁稳定性的措施,包括井身结构的科学设计、钻井液的合理选取、钻井液性能及钻进工艺参数的控制。
    • 柏晓超; 刘伟; 崔翰林
    • 摘要: 在基础钻井液配方里添加聚合醇、纳米乳化石蜡衍化出超低渗透钻井液,通过承压、润滑、吸附、界面张力实验和相关的一系列技术应用,对其特性进行分析后发现超低渗透剂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在井壁的吸附、平衡过程,且吸附能力与可吸附量都极高。文章采用微观研究技术分析其作用机理,该种钻井液体系具备临界浊点温度和临界固液相切换温度,可在井壁上形成致密性较强的胶束薄膜,良好的封堵性能有效抑制了岩层的膨胀,提升对井壁失稳的预防能力,从而为提高井壁稳定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刘升贵; 周东旭
    • 摘要: 沁水盆地里必区块内煤层气井井壁失稳严重,所有井完均需采用高强度套管。针对此种情况,文章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实际地层和工程情况,分析在完井之后煤层气水平井的稳定渗流过程。由于地层数据不可改变,所以本文只讨论工程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单主支多分支水平井相比,采用双主支多分支平行井优势更大;双主支多分支平行井的主井夹角为120°时稳定性更高;主井与支井进尺比为2:3时,井壁稳定性更好。
    • 耿愿; 孙金声; 程荣超; 屈沅治; 张志磊; 王建华; 王韧; 严致远; 任晗; 王建龙
    • 摘要: 采用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在聚苯乙烯表面镶嵌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研发出具备微纳米粗糙度的疏油剂OL-1,分析其对岩石表面性能的影响和抑制油相渗吸性能,评价新型疏油剂提高页岩气井井壁稳定性的效果及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疏油剂OL-1在岩石表面吸附成膜,构建微纳米双级粗糙度,将岩石表面能降至0.13 mN/m,进而使白油在岩石表面接触角由16.39°升至153.03°;添加疏油剂前后,毛细管浸入3号白油中,毛管压力由273.76 Pa反转为−297.71 Pa,油相在毛细管中渗吸高度由31 mm降至低于外部液面33 mm,页岩岩心油相浸入量减少64.29%;岩心浸入含1%疏油剂的油基钻井液中,孔隙度降幅仅为4.5%,与不含疏油剂的油基钻井液相比,岩心内聚力提高24.9%,说明疏油剂通过抑制油相渗吸可显著提高岩石的力学稳定性。
    • 高岳; 王涛; 严子铭; 柳占立; 庄茁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在页岩气高效开采中钻井完井和水力压裂缝网改造的关键力学问题.提出了页岩多孔弹性介质的本构、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各向异性模型,指出了微观均匀假设与微观各向同性假设在页岩多孔弹性本构中的简化应用,给出了横观各向同性多孔弹性岩石材料常数的简化测量方案,讨论了基于修正的能量最大释放率下裂纹扩展的弱面模型,提出了裂纹扩展禁止区现象.阐述了钻井完井过程中的多孔弹性介质井壁稳定性和剪切破坏的时间效应,提供了多种破坏模式下井壁许可压力范围的显式表达式,并与传统广义胡克定律得到结果对比.给出了水平井水力压裂缝网改造技术,包含水力压裂的大物模实验技术、水力压裂过程中基于扩展有限元与有限体积法的耦合流体/固体/裂缝扩展的数值模拟方法,并与黏性主导的水力压裂解析解结果对比,针对性分析了川渝地区的水力压裂施工现场实践应用问题.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页岩气采收率预测方法,指出了机器学习中极限梯度爬升法在小数据集情况下的有效性.
    • 王丽君
    • 摘要: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在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壁掉块,经常需要通过划眼来解决,严重时甚至需要填井,严重制约了开发效益。为了提高钻井液的井壁稳定性能,通过优选了压差成膜封堵剂GCM、抑制剂胺基硅醇、润滑剂LUBE,优化了复合盐钻井液体系的封堵性能、抑制性能、润滑性能,减少钻井过程中的压力传递作用、泥岩水化膨胀、定向钻进的摩阻,从而降低井壁失稳风险。优化后的复合盐钻井液体系配方为:1%膨润土浆+0.2%NaOH+2%改性淀粉+0.3%LV-PAC+2%SMP-Ⅱ+1%胺基硅醇+2%膜封堵剂GCM+3%KCl+2%润滑剂,NaCl加重至1.20 g·cm^(-3)。该体系具有较好的流变性、滤失性、抑制性、润滑性、封堵性等性能,可以满足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的钻井需求。
    • 刘棣阳; 董国峰; 张顺; 游候新
    • 摘要: 针对河南油田泌阳泥页岩井段钻井施工过程中,因频繁出现水化膨胀而导致井壁失稳、剥落掉块等问题,本文以月桂酰氯改性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为原料,于室内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亲性页岩抑制剂(HPEI-C_(12)_(12)),并对其合成条件和页岩水化抑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引发剂N,N-二乙基乙胺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8%、月桂酰氯加量为30%、反应时间为24 h和反应温度为25°C条件下合成的HPEI-C_(12)性能最佳;通过线性膨胀实验和岩屑滚动回收实验对HPEI-C_(12)抑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PEI-C_(12)具备优异的抑制性能和耐温性能,在120°C条件下,岩屑滚动回收率为65.0%;此外,HPEI-C_(12)与现场钻井液体系具备良好的适配性,对体系流变性能影响极小,加入体系后岩屑滚动回收率提升至82.0%,能够满足目标井段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