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井灌

井灌

井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1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地下水、现代化农业、东北水利水电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1世纪国际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排灌机械节能学术讨论会等;井灌的相关文献由723位作者贡献,包括姚章村、李强、于光振等。

井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62.6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121 占比:36.78%

总计:329篇

井灌—发文趋势图

井灌

-研究学者

  • 姚章村
  • 李强
  • 于光振
  • 宋丽俊
  • 岳立峰
  • 崔红
  • 曹福金
  • 李文文
  • 王月亮
  • 全达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雪萍; 李娜; 焦平金; 迟碧璇
    • 摘要: 为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井灌井排的控盐与水位降落效应及其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为此基于试验监测,先以渠灌为对照分析井灌井排及其与渠灌结合对区域水盐时空的改变,再剖析单井影响范围内的水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井灌井排与渠灌结合可使地下水埋深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使土壤剖面水盐含量维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三者均分别保持在1.6~5.0 m,10%~25%和300~500μS/cm的变化范围。在单井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埋深沿径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浅,径向距离每增加100 m将减少0.35 m的地下水降落;土壤剖面含盐量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其累积量与地下水埋深呈弱相关关系。井灌井排可维持灌区的水盐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井距能缓解因地下水降落不均引起的远离井位区洗盐作用减弱的问题。
    • 徐庭馨
    • 摘要: 本文重点论述井灌农田水利工程的项目组成、工程特点,工程建设可能对农田环境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井灌农田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环境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井灌农业的良性发展。
    • 尚群昌
    • 摘要: 考古发现的秦汉关中地区水井,根据井口和井壁的形状特征,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类型;按井圈的有无及其材质特征,可分为土井、陶圈井、砖井和复合井等.由于关中地区是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稠密,生产与生活用水量均较大,故水井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区的宫殿区、离宫别馆、以及冶铁、制陶、铸币等手工业作坊区.此外,水井还承担着重要的仪礼功能,咸阳帝陵等礼仪场所也发现了较多的水井.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工程发达,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地表水灌溉,故暂没有发现用于灌溉的水井.秦汉关中地区所发现的水井地域分布存在差异,与关中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冶铁、制陶等手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 肖召伟
    • 摘要: 虞城县沙集乡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项目区为传统的井灌区,浅层地下水储量丰富,埋藏较浅,补给容易,水质良好,便于开采利用,宜于发展井灌,根据农田基础设施项目田间工程设计资料及实地调查,分析计算得出虞城县沙集乡农田基础设施地下水能保证项目区的灌溉需求.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使整个区域内灌排系统完整、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陈薪如; 张雨萌; 张志勇; 王玮; 吉艳芝; 尹兴; 张丽娟
    • 摘要: 为研究井、渠灌区厚不饱和层土壤氮磷钾累积与淋失特征,本试验进行了试验区水肥投入调研,对应采集0~1000 cm厚不饱和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各土层硝态氮和水溶性磷钾含量.结果表明:井、渠灌区施肥量无明显差异,灌水量渠灌区显著高于井灌区,平均可达井灌区的2.7倍;土壤含水量渠灌区高于井灌区,500 cm以上差异不显著,500 cm以下差异显著;渠灌农田氮素淋洗强烈,0~1000 cm土体硝态氮呈锯齿状分布且高于井灌农田,土壤深层硝态氮累积严重;井灌区表层土壤水溶性磷钾累积量高于渠灌区;水溶性磷在100 cm以下渠灌区显著高于井灌区,水溶性钾在200 cm以下渠灌区显著高于井灌区.渠灌区常年过量灌溉,养分淋洗强烈,氮磷钾在深层土壤累积严重;本研究结果为河北省井、渠灌区粮田合理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
    • 程平; 李长城; 李宏; 张志刚; 刘帮; 孙明森
    • 摘要: By employing the stem sap meter ( TDP) and HOBO microclimate instrument, the stem sap flow rate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f jujube in full fruit period in arid area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 in 2 typical irrigation condi-tions, i. e. pit irrigation and flood irrigation, to expl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tem sap flow rate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sunny days. The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under 2 conditions were also compar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jujube sap flow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values varied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condi-tions. Before watering, each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pit irrig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at under flood irrigation. After wa-tering, the result was just the opposite. The result clearly and directly reflected the effect of sail water content on sap flow. The water efficiency of the tip and flood irrigation were 61% and 10%,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interactions with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jujube sap flow.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 affecting the sap flow was sun radia-tion.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liquid flow rate and othe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ompared with flood irrigation, the fruit yield under pit irrigation was increased by 29%. But, the fruit quality showed no obvious difference. To sum up, pit irrigation had obvious beneficial effect in terms of fruit yield and water efficiency.%在干旱区采用热扩散式液流仪(TDP)、HOBO小气候仪连续监测不同灌溉方式下盛果期枣树干液流及气象因子变化,探讨井式灌溉与漫灌条件下盛果期枣树干液流变化及气象因子的响应,对比2种条件下果实的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晴天,井灌、漫灌条件下枣树干液流各特征值出现时间点较为一致,但具体数值存在差异.灌水前井灌各液流特征值大于漫灌,灌水后井灌各液流特征值小于漫灌,直接反映出土壤含水率对树干液流的影响.井灌水分利用效率为61%,漫灌水分利用效率为10%.各气象因子以及气象因子与树干液流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液流量的主导气象因子为净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与液流量及其他气象因子均呈负相关.果实产量井灌比漫灌增产29%,品质方面差异不明显.可见,井式灌溉较漫灌可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且效果显著.
    • 李云鹏; 谭徐明; 周长海; 周长荣; 万金红; 刘建刚
    • 摘要: 桔槔井灌是最古老的灌溉方式之一.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的桔槔井灌工程群是目前仍在使用的灌溉工程遗产.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法,分析了诸暨赵家桔槔井灌的历史演变、遗产构成、工程特性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认为,赵家镇桔槔井灌的延续使用有其特殊的自然和历史背景;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12世纪,外来移民利用此地优越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使用简易而有效的桔槔提水、发展灌溉农业,逐渐繁衍形成村落.灌溉工程体系规划科学、设计完善、管理有效,并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诸暨桔槔井灌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科技和文化价值,是早期灌溉文明的活化石,近几十年遗产范围快速萎缩,应予科学保护.
    • 胡滨; 贺晓迪
    • 摘要: 本文以太平河渠道两岸的绿化带为例,分析了机井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根据当地的地质、水质和水量、造价等因素确定了太平河渠道绿化带的灌溉方式为开采地下水的井灌,为其他工程的灌溉方案提供了参考.
    • 裴承忠; 陈爱萍; 张作为; 李祯
    • 摘要: 为了缓减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局面,提高内蒙古引黄灌区的灌溉水保证率,以乌拉特三湖河灌域为研究对象,从2010年开始开展井渠双灌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运行中,井渠双灌起到了在灌溉紧张期缓解用水矛盾的作用,改善了地下水水质,但通过两年来的运行,出现了地下水采补不平衡形成漏斗的情况,并由于开采地下水水费没有开征,使用井灌成本低,灌溉方便及时,导致井灌面积不断扩大,引黄灌溉面积逐渐萎缩,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采补失衡,长此下去必将威胁三湖河灌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