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612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2篇、专利文献21856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商情、现代经济信息、经济导刊等; 量化宽松的相关文献由70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永峰、李全海、钟伟等。

量化宽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2 占比:2.72%

专利文献>

论文:21856 占比:97.28%

总计:22468篇

量化宽松—发文趋势图

量化宽松

-研究学者

  • 周永峰
  • 李全海
  • 钟伟
  • 陶士贵
  • 张明
  • 刘悦
  • 叶馨蔚
  • 吴琼
  • 张启迪
  • 徐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森·弗曼; 王宇(译)
    • 摘要: 当前,美国的失业率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通货膨胀率升至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实际利率和长期利率双双开始下行,美国货币政策正在调整,美联储将退出量化宽松。美联储应将膨胀预期转向“中性”或“担忧”,说明货币政策“目标”与“现实”的冲突,加快推进资产购买计划的缩减进程,在2022年上半年进入加息通道四项措施,并应当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缓慢、谨慎地由非常宽松向适度紧缩调整,以在量化宽松退出中保持充分就业和金融稳定。此外,应当充分考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职责和特征,货币政策根据经济数据的变化灵活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则着眼于中长期计划和中长期发展。
    • 张瑶; 侯晖
    • 摘要: 2021年,国际油价在天量货币供应和供需基本面偏紧的基调下波动上涨,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71美元/桶,较2020年大幅上涨64%。2022年,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石油供应形势较2021年将有所好转,但OPEC+仍主导市场,地缘、金融等因素加大油价波动幅度,基准情景下,预计2022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0~75美元/桶。
    • 贾森·弗曼; 王宇(译)
    • 摘要: 当前,美国的失业率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通货膨胀率升至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实际利率和长期利率双双开始下行,美国货币政策正在调整,美联储将退出量化宽松。美联储应将通货膨胀预期转向“中性”或“担忧”,说明货币政策“目标”与“现实”的冲突,加快推进资产购买计划的缩减进程,在2022年上半年进入加息通道,并应当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缓慢、谨慎地由非常宽松向适度紧缩调整,以在量化宽松退出中保持充分就业和金融稳定。此外,应当充分考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职责和特征,货币政策根据经济数据的变化灵活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则着眼于中长期计划和中长期发展。
    • 邰金怡; 吴涛
    • 摘要: 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美联储应对两轮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时的货币政策特点,其次以此为背景对全球流动性进行量化,然后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构建TVP-SV-VAR模型)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及全球流动性变化对我国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有显著溢出影响,且政策收紧阶段比扩张阶段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影响更大。但这种溢出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良好的国内经济基本面和适当的外汇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跨境资本波动性风险。
    • 陶士贵; 姜智翔
    • 摘要: 本文采用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方面,考虑到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传导的方式,本文将汇率和贸易作为主要渠道,并加入金融渠道作为补充,分别代入VAR和SVAR模型中进行验证,以更全面地反映中美间的传导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确会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美联储逐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国物价有上涨的趋势。而当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措施时,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是长期的,大约在5—6个月后逐渐减弱。同时,本文对疫情后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单独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及时采取稳健措施,此轮的影响较之前而言并不明显。对此,我国应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测;合理引导和管控国际资本流动;加强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测、监控和应对。
    • 黄秀海
    • 摘要: 如何抵制美元不断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是发展中国家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2000—2021年的月度数据,运用B;断点估计法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中国CPI结构突变的问题,并基于时变概率Markov区制转换(MS-TVTP)模型分析了中国CPI在不同区制内的运行特征。结果显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总体上对中国CPI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且在不同时期具有显著差异性特征,但近年来这种影响越来越弱,并有一定程度的反转趋势;MS-TVTP分析显示,中国CPI在高增长区制内的稳态概率大于低增长区制,具有偏好高增长区制的特征。
    • 焦子铉
    •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背景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他国的溢出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08年美国的四轮QE,我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被动应对。但面对2019年新一轮QE我国因为自身的政策连续性、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在全球率先复苏,采取了与美国“背离”的货币政策,充分显示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本文采用贝叶斯VAR模型,对比研究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四轮量化与2019年因新冠疫情开始的新一轮量化宽松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采用不同货币政策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美国量化宽松产生的溢出效应的影响是不同的。
    • 江伟
    • 摘要: 量化宽松政策自日本央行在2001年首次开启之后,这种新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2009年欧洲债权危机的突现,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纷纷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作为一种救市政策,能充足地释放流动性,增加银行信贷能力,给予公众信心,对刺激经济有一定的成效。但由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国央行重启量化宽松之后的效果不一,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危机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量化宽松不能很精准地针对此次危机;全球低利率可能会常态化,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央行需要结合其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来应对;新兴国家央行需要采取合适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及资产价格虚高等问题。
    • 王淼; 翟东升
    • 摘要: 日本官僚政府具备较高的自主性和执行力,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公平分配资源的社会环境,政府的经济决策能够超越利益集团而惠泽社会各阶层。在实现工业化经济腾飞的同时,达成了社会公平的治理目标。在推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后危机时代,日本政府通过严格的金融业管控和社会再分配,避免了美式金融业的无限扩张和贫富分化,并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经济补偿。在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冲击下,日本政府保证了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 完颜素娟; 周振国
    • 摘要: 自2009年7月瑞典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以来,全球包括欧元区和日本在内的八个经济体已经陆续实施了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政策并非是一项全新的货币政策,而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负利率政策在稳定汇率和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导致银行利润下降,大量“僵尸企业”出现,以及资产泡沫等问题。负利率反映的是过低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是货币供给过多的结果,从理论和实践来看,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应成为一个长期的工具。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没有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宏观基础,应该更加注重建立有效市场,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完美配合,以我国的比较优势,发挥后来者居上的潜能,抓住换道超车的机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