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纳米簇

金纳米簇

金纳米簇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31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3843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实验诊断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等;金纳米簇的相关文献由855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兴宇、王宝娟、王雪梅等。

金纳米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3843 占比:99.97%

总计:283921篇

金纳米簇—发文趋势图

金纳米簇

-研究学者

  • 蒋兴宇
  • 王宝娟
  • 王雪梅
  • 凌剑
  • 吴爽
  • 姜晖
  • 廖博
  • 文秋林
  • 李全发
  • 李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天昊; 王云鹏; 戴晓茹; 凌世生; 陈东; 乔旭升; 樊先平
    • 摘要: 金纳米簇是一种制备工艺简单、具有分子级尺寸和量子效应的新型发光材料,近年来在化学发光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较多应用于体外生物检测。本文综述了金纳米簇化学发光(含电化学发光)体系在体外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首先,阐释了金纳米簇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质及其化学发光基本原理;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基于该体系的体外生物检测研究进展,并梳理了改善发光强度和检测灵敏度的已有策略;最后,对金纳米簇化学发光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胡娅琪; 马瑞龙; 陈庆庆; 张博; 姚琳; 秦蓓
    • 摘要: 建立了一种基于牛血清蛋白(BSA)包裹的金纳米簇(BSA/AuNCs)高选择性检测水中Cu^(2+)的方法。探讨了BSA-Au NCs的合成条件,在p H=8、氯金酸浓度为10 mmol·L^(-1)、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为37°C的条件下,制备了发射红色荧光的BSA-Au NCs,避免了复杂生物基质背景荧光的干扰,可快速、灵敏、高选择性地检测Cu^(2+),荧光强度的改变值与Cu^(2+)浓度在20~550μmol·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6μmol·L^(-1)。测得水样中Cu^(2+)的加标回收率为96.3%~99.5%,有望应用于环境监测、临床诊断等方面。
    • 雷茹淋; 唐瑶; 肖艳; 张修华; 王升富
    • 摘要: 汞离子是一种剧毒污染物,存在于水、土壤和食物中,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汞离子的分析检测对于环境监测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谷胱甘肽稳定的金纳米簇(GSH-Au NCs)作为电化学发光(ECL)试剂,K_(2)S_(2)O_(8)作为共反应试剂构建一个ECL传感器用于水中汞离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分析.当体系中存在汞离子时,汞离子能够与金纳米簇通过亲金属相互作用结合,猝灭GSH-Au NCs的ECL信号,根据ECL信号的猝灭程度可以定量地对体系中的汞离子含量进行分析,检测范围为0.1μmol/L~1 mmol/L,检出限为18 nmol/L(S/N=3),可成功应用于自来水实际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工作为汞离子的检测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的新方法,有望用于环境监测中微量汞离子的分析.
    • 欧丽娟; 李京; 张超群; 罗建新; 韦吉; 王海波; 张春燕
    • 摘要: 基于过氧化氢(H 2O 2)氧化单巯基(—S)为双巯基(S—S),抑制金纳米簇(AuNCs)荧光猝灭,建立了一种灵敏的荧光传感方法用于过氧化氢和葡萄糖(Glu)的检测。DNA为模板合成的金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荧光强度高、稳定且合成简单快速。加入半胱氨酸(Cys),半胱氨酸上的单巯基可以与金纳米簇发生化学键合反应形成稳定的Au—S键,破坏金纳米簇的结构,导致金纳米簇荧光强度猝灭。但当体系中存在过氧化氢时,将单巯基半胱氨酸氧化成双巯基的胱氨酸。双巯基的胱氨酸不能与金纳米簇发生键合作用,金纳米簇在471 nm处发射出强烈的荧光信号。葡萄糖可以在葡萄糖氧化酶(Gox)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利用该方法进一步开展了对葡萄糖的检测。以金纳米簇荧光强度的变化值F/F 0为纵坐标,过氧化氢或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实现了对过氧化氢和葡萄糖的灵敏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和10~200μmol·L^(-1),检测下限分别为2.8和3.1μmol·L^(-1)。选择4种其他糖类化合物和5种金属离子作为干扰物质,均不会抑制半胱氨酸对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效应,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用该方法成功检测了胎牛血清样品中的葡萄糖,加标回收率为94.5%~112.7%。此外,该方法可拓展到其他基于酶催化产生过氧化氢体系的分析物检测,如胆固醇、辣根过氧化物酶等,为过氧化氢相关反应的分析提供了一种通用、简便的方法,在临床诊断、食品科学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欧丽娟; 安学忠; 罗建新; 王凌云; 薄恒; 孙爱明; 陈兰兰
    • 摘要: 聚腺嘌呤-金纳米簇(聚A-AuNCs)制备简单,快速,且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和光学稳定性.基于聚A单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金纳米簇,构建了一种灵敏、简单、快速的新传感方法用于检测汞离子.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通过水浴加热法合成金纳米簇.用荧光光谱仪和透射电镜对金纳米簇的荧光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金纳米簇为球形,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约为7 nm.金纳米簇在280 nm紫外光激发下,于471 nm处发射出强烈的蓝色荧光,且金纳米簇的光学稳定性良好.溶液在4°C下避光保存1个月,金纳米簇的荧光强度变化很小.当汞离子存在时,汞离子与纳米金之间的高亲和力,可以有效地猝灭金纳米簇的荧光.文中讨论了反应体系中缓冲溶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发现缓冲溶液pH值对该方法的影响不大.汞离子对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反应非常迅速,1 min之内就可以完成,所以后续反应仅需简单的混合即可进行荧光的测定.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对一系列汞离子浓度进行了检测,线性方程为:y=-335.57x+541.35,检测线性范围在0.01~1μmol·L-1之间,相关系数为0.9926.根据空白的三倍标准偏差原则确定检测下限为3 nmol·L-1.该方法选择性好,通过9种金属离子的加入对金纳米簇的荧光信号并无明显影响,验证了金纳米簇对汞离子检测的特异性.用该方法检测了环境水样中的汞离子,加标回收率在95.33% ~103.8%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可用于实际样品中Hg2+的检测.该法仅需将溶液简单混合即可实现对汞离子的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优点.
    • 孔德莉; 罗思; 彭瑞晨; 刘嘉睿; 文茜
    • 摘要: 基于快速合成无标记核酸适配体(aptamer,Apt)模板金纳米簇(gold nanocluster,AuNCs),并以核酸Apt部分互补的单链DNA修饰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结合,构建新型荧光复合纳米生物传感器.利用检测靶标与核酸Apt之间更强结合力,使已荧光猝灭的Apt-AuNCs@cDNA-AuNPs复合纳米传感器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最终体系荧光强度值恢复的特性,用于快速准确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结果表明,OTA质量浓度在0.01~2.5 ng/mL之间,荧光强度对应峰值(FI)与OTA质量浓度(C)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FI=689.84lgC(OTA)+8315.31;检出限为0.025 ng/mL(信噪比为3).该荧光生物传感器具有合成及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稳定性好及检测下限低的特点,预期在食品中相关有害因子的安全检测等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平台.
    • 孙亚芳; 周子平; 舒桐; 钱立生; 苏磊; 张学记
    • 摘要: 金纳米簇是一种具有发光性能的“类分子”新兴纳米材料.通过调控金原子数目和配体组成性质,金纳米簇可以实现同激发光下不同波段发射,从而展现出“五彩缤纷”的发光特性,这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光学器件、传感和成像等多个领域.因此,开发和优化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金纳米簇一直是化学、材料和生物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立足于金纳米簇的发光色彩,根据不同发光颜色总结了相应金纳米簇的合成原理和方法,并对影响金纳米簇发光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同时,也总结了近年来这些“多彩”金纳米簇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方向的应用,并对金纳米簇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的趋势分别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范晓玉; 张聪; 张帅; 胡莹莹; 管仁田; 岳巧丽
    • 摘要: 近几年来,基于配体保护的金纳米簇的合成工艺迅速发展,采用各种生物和有机化合物合成配体,多种结构性质和功能迥异的金纳米簇被成功制备.并且相较于其他金属纳米簇,金纳米簇在表现出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物化性质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合成效率,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化学和生物物质的传感领域.本文综述了采用荧光传感方法,基于金纳米簇检测化学和生物分子的新进展.根据检测对象进行分类,概括分析了几个代表性体系:无机离子、生物活性分子和小分子有机物,并详细阐述了其检测机理、灵敏度及样品检测等结果,同时介绍了各种金纳米簇的合成特点和传感优势.
    • 杨发国; 欧丽娟; 罗建新; 孙爱明; 段娇杰; 王传奇
    • 摘要: 金纳米簇(AuNCs)作为一种荧光探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的检测。本文利用金纳米簇优越的荧光性质,设计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簇荧光猝灭与恢复的汞离子(Hg^(2+))检测传感新方法。半胱氨酸(Cys)中的巯基(-S)与AuNCs的Au-S化学键合反应,AuNCs的荧光发生猝灭。在Hg^(2+)存在下,Cys中的巯基与Hg^(2+)具有更强的键合力,Cys优先和Hg^(2+)结合,形成比Au-S更稳定的复合物,AuNCs不能将Cys从汞离子中竞争下来,从而使金纳米簇的荧光恢复,且恢复程度与Hg^(2+)浓度在10-600 n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用于检测环境水样中的汞离子,回收率好。
    • 周秋敏; 赖艳琼; 李秋旸;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 摘要: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制备了金纳米簇-牛血清白蛋白(AuNCs-BSA)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无酶无标记检测芦丁的荧光传感分析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表征了AuNCs-BSA的形貌和光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存在芦丁时,由于BSA与芦丁的亲和力强于AuNCs,AuNCs从BSA中释放出来,导致体系的荧光猝灭.在优化实验条件下,AuNCs-BSA荧光探针对芦丁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60μmol/L,检出限(S/N=3)为0.63μmol/L.实际样品在低、中、高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9.0%~1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该荧光探针制备简单、无需任何标记、灵敏度高,为实际样品中芦丁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有效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