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融制裁

金融制裁

金融制裁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外交、国际关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专利文献10215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国际问题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南风窗等; 金融制裁的相关文献由110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文鸿、丁建微、叶文辉等。

金融制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10215 占比:98.93%

总计:10325篇

金融制裁—发文趋势图

金融制裁

-研究学者

  • 许文鸿
  • 丁建微
  • 叶文辉
  • 陶士贵
  • 姜薇
  • 沈伟
  • 米晓文
  • 苏如飞
  • 赵博渊
  • 陈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祁敬宇
    • 摘要: 俄乌军事冲突后欧美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为我们加强国家金融安全、确保金融稳定敲响了警钟。要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密切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性问题,全面立足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 梁文莉
    • 摘要: 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取得巨大发展。然而,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华金融制裁逐渐频繁,致使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升温。在此过程中,美国借由金融制裁手段,不断通过金融制裁法案、高新技术企业贸易限制等方式,干涉中国经济发展。针对于此,应持续优化《反外国制裁法》,成立专业反制裁机构;落实对外贸易合作平衡点,加强信息共享程度;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加快数字人民币研制进程,以进一步强化金融制裁应对能力。
    • 李文君
    • 摘要: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国凭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发达的资本市场以及对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和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的控制,建立起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近些年,美国频繁动用金融制裁手段实现其政策目标,是金融制裁执法最严苛、发起频率最高的国家。随着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和双方对抗的升级,我国面临的金融制裁风险加大,因此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做好应对预案。本文主要从法律依据、执行体系和制裁措施方面较全面地研究了美国的金融制裁,并结合美国对伊朗和我国之前的金融制裁实践,提出我国未来应对美国金融制裁的策略与措施建议。
    • 石运金
    • 摘要: 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美国总统拜登频繁警告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甚至明确抛出2月16日就入侵的言论,七国集团财长本周宣布准备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和金融制裁。但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在2月15日明确表态称,俄方不希望发生战争且已从乌克兰边境撤出部分军队,对谈判持开放态度。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已准备好与俄罗斯进行任何形式的会谈以建立和平。乌克兰政府军和境内亲俄武装力量倒是发生了交火。
    • 田丰
    • 摘要: 自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冲突以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对此,俄罗斯也提出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卢布结算令”:即俄罗斯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改用卢布结算。多重因素影响下,卢布汇率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弹,很快恢复到俄乌冲突爆发前的水平,因而围绕“卢布结算令”的作用也出现了很多声音。对此笔者试图从资金账户和货币清算的角度分析“卢布结算令”的本质和作用,并探讨其对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赵雪情; 刘玥君
    • 摘要: 近期,俄乌冲突发酵,美国、欧盟等加码对俄罗斯制裁,扩大实体清单范围,强化出口禁运,阻断国际金融通道。特别是,西方切断部分俄罗斯银行SWIFT通讯,与其他制裁措施相叠加,将对俄罗斯经济金融体系带来重大影响,并加剧传导效应。支付清算体系是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设施。国际清算银行(BIS)预计2022年全球跨境支付规模将达到39万亿美元。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支付通讯渠道,SIWFT偏离中立定位,金融制裁常态化,值得高度警惕。
    • 刘力臻
    • 摘要: 俄乌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最严厉的金融制裁:冻结俄罗斯国家外汇储备,对俄罗斯关闭国际支付系统(SWIFT),堪称经济上的核打击。美国的金融制裁能够得以实施,仰仗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本位制。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任何金融制裁都会遭到反噬。将国际货币信用体系和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当作经济和金融的制裁工具,短期看,无疑会给遭受制裁的经济主体造成重大打击,长期看,亦会对美元本位制造成严重而持久的损害,甚至会动摇美元本位制的根基。金融制裁的反噬效应,会进一步强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发展趋势,亦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机遇。
    • 陈华; 李鹏飞
    • 摘要: 近几年,美国政府凭借其霸权地位频繁对其他国家实施金融制裁来维护自身利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美国采取各种手段加快对中国发展的遏制。金融制裁因为具有成本小、影响大、效果明显等特点成为美国制裁中国最可能的手段。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已经在经贸、金融领域对中国进行连续施压,可以预见未来中美两国博弈强度将会不断加大,竞争是两国关系的主轴。面对制裁挑战,我国应该采取前瞻性措施做好制裁风险应对预案。基于此,文章梳理了美国进行金融制裁的基础,结合美国历史上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制裁实践来推演未来美国对中国进行金融制裁的可能路径,并提出应对美国金融制裁的对策方案。
    • 李仁真; 关蕴珈
    • 摘要: SWIFT作为全球银行业和国际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设立初衷是保持政治中立。然而,受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美国强权威压、欧方利益权衡等因素的影响,SWIFT已成为一种金融制裁工具。俄乌冲突下,美欧等西方经济体第一次真正利用SWIFT制裁俄罗斯,这实质上是对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美欧对俄金融制裁手段的升级和加码,意图将俄罗斯彻底孤立于国际金融体系之外。此项制裁强烈冲击着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会破坏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公平性、削弱美元自身的信用以及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嬗变。面对美欧可能利用SWIFT对中国实施金融制裁的风险,中国在短期内仍应以合作的态度对待SWIFT,长期则需要继续推动CIPS建设以及加快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适用性,从而摆脱对SWIFT的依赖。
    • 陈红宇; 万睿鋆
    • 摘要: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家间贸易往来不断加深,构建契合当今时代特征和实践需求的跨境支付体系尤为重要。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工作已开展多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当前,俄乌争端不断加剧,美国再一次使用SWIFT系统对目标国进行金融制裁。因此,构建以数字人民币为主的跨境支付体系来规避风险的计划需尽快提上日程。从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存在的缺陷和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优势两个角度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终得出围绕区块链技术、构建点对点的平等合作模式、利用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体系、完善数字人民币法律法规四条路径建议,以期为我国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跨境支付本土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