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阆中

阆中

阆中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地理、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四川统一战线、今日中国:中文版等; 阆中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燕、何徐兴、廖嵘等。

阆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5 占比:100.00%

总计:205篇

阆中—发文趋势图

阆中

-研究学者

  • 余燕
  • 何徐兴
  • 廖嵘
  • 熊梅
  • 萧源锦
  • 郑玉德
  • 陈义
  • 岳小平
  • 张晓东
  • 张泽科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殊闲
    • 摘要: 巴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元.历史上巴人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阆中是巴国的最后首都,在巴文化中地位特殊.要珍惜阆中的巴文化遗产,让其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殿元
    • 摘要: 与四川东北部的"渝水"有关者有三:流江、渠江、嘉陵江。发源于阆中的流江有"渝水"之名,注入渠江,再注入嘉陵江。从文献资料方面考查,流经阆中的嘉陵江不仅被称为"阆水",也被称为"渝水"。就文献资料的先后论,从巴人的起源看,与"渝水"关系的密切程度,阆中远超渠县。因为有了嘉陵江,才有了阆中这座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古城。重庆虽被称为"渝州",但"渝"字与重庆的缘分还是浅了一些。到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认为"渝"字的本义有"变"之意,遂改渝州为恭州。
    • 谭冬梅
    • 摘要: 民俗歌舞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附于各民族传统风俗活动中,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和意蕴。“亮花鞋”是传统的川北民俗,承袭千百年历史,拥有浓郁的阆中本土文化气息,是川北民俗服饰文化、民俗音乐和民俗舞蹈的经典样本,更是阆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悠久的历史,多重的样本属性,让“亮花鞋”这一民俗拥有了十分珍贵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该文系统梳理了“亮花鞋”的文化渊源、表现形式及艺术特征,并基于弘扬民俗文化的角度,结合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机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期助益阆中民俗歌舞“亮花鞋”的传承、传播和发展。
    • 蒋蓝; 廖永勤(摄)
    • 摘要: 无论是灿烂的荣光,还是灭国的耻辱,阆苑文化最动人之处,在于天、地、人之间神秘而敞开的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所形成的生活气场和文化氛围。
    • 李家兴; 薛梦缘; 华林甫
    • 摘要: 阆中是四川省的县级市,位于嘉陵江中上游,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阆中作为政区的确切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属于"千年古县".历史上,阆中县建制稳定且长期处于区域政治军事的核心地位,阆中古城一直是县级政区治所的所在地.不仅如此,阆中古城曾长期作为高层政区、统县政区治所的所在地,前者有133年,后者持续了1654年.阆中与周围各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存在过行政管辖关系.以阆中为个案,考察其在区域中的地位,一方面有助于挖掘阆中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优化当代行政区划设置、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 鄢志武; 赵孟莹; 陈依芳; 管园苹
    • 摘要: 本文以携程网的网络游记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采集软件(火车头采集器),共采集阆中2008-2019年的有效游记342篇,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分析软件,从旅游者的游览偏好、活动选择、形象感知、情感认知和整体评价等四个方面对采集内容进行词频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于不同景点的偏好差异较大,景点之间发展极不均衡;(2)旅游娱乐活动比较缺乏,影响了游客的重游率;(3)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混乱,阆中古城的辨识度较低;(4)游客对阆中的整体认知普遍较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落后降低了群体满意度.同时,本文从偏好、认知、情感、整体四个角度分析阆中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与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阆中旅游发展有所帮助.
    • 镡祎梦
    • 摘要: 四川阆中作为“春节老人”落下闳的故乡,承载着深厚的春节文化历史积淀与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青年亚文化的渗透及新媒体环境的冲击,春节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逐渐被淡化,呈现一种以怀旧情绪为主导、传承意识弱化的现状。本文将以阆中春节文化为例,分析春节文化的传承现状及成因,并提出可行性的策略思考。
    • 侯开良
    • 摘要: 《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皞(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昭,后昭是始为巴人。"谯周《三巴记》云:"阆、白二水合流……曲折三曲有如‘巴’字。"《华阳国志·巴志》载:"阆中有渝水,賨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因此,巴渝文化源自阆中,亟待梳理和保护巴渝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丰富遗存,由此管见世代相传的巴人先民创世文脉,聆听原汁原味的巴渝文化遗韵,体悟天性劲勇、文武兼备的巴渝文化独特精神。
    • 侯丁月
    • 摘要: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转战阆中达三年之久阆中是川陕苏区参加红军人数最多,建立红色政权最多的县,阆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有大量红军革命遣址20世纪90年代,阆中黄花山修建了“阆中市红军烈士纪念园”,主要用于纪念红军烈士、陈列红军烈士文物、传播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