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人格化

非人格化

非人格化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专利文献557212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党政干部论坛、法制与社会等; 非人格化的相关文献由112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建龙、张永旺、王琴等。

非人格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57212 占比:99.98%

总计:557326篇

非人格化—发文趋势图

非人格化

-研究学者

  • 姚建龙
  • 张永旺
  • 王琴
  • 罗甜田
  • 北村
  • 李云华
  • 李正栓
  • 王云平
  • 申林路
  • 陈天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珺; 肖丽华(指导)
    • 摘要: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的理论传入中国,九叶诗派核心成员袁可嘉受到了艾略特诗学理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理论。其“诗歌本体论”“有机综合论”以及“戏剧化论”分别受艾略特“非人格化”中的艺术情感理论、个人与传统的关系理论以及客观对应物理论的影响。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论述袁可嘉的新诗理论与艾略特“非人格化”理论之间的关系。
    • 陈道富; 曹胜熙
    • 摘要: 社会信用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超越熟人社会的非人格化信任关系,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市场经济参与主体众多,交易行为自由频繁,更需引入非人格化的社会信用,低成本地实现互惠性合作。我国2003年启动了以“奖励守信、惩罚失信”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控制信用风险、促进社会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信用信息范围,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 王琴; 罗甜田
    • 摘要: 考察当代资本主义是我们当前研究中的一个迫切任务。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分别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思考,为我们透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尽管二者的总体理论框架存在着差异和对立,但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都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考察及其内在矛盾分析之上,又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个体在资本主义压迫性的、非人格化的制度秩序中生存和解放的问题。韦伯将资本主义的兴起视作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结果,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理路是"理性主义"精神向合理性的扩张。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结构分析,韦伯勾勒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与官僚体系可计算性、可控化和非人格化的核心特征,并对其导致生命意义消解和个体自由丧失的后果表达出深切忧虑。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合理性分析入手,通过分析与批判劳动异化、机器与人的对立、生产与行政领域的技术理性支配等一系列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总体非理性与局部理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解放论上马克思采取了更加积极的立场,从现实革命而非观念革命的角度指出了走向解放的根本道路。借助现代技术所演化出的全新生产方式和积累体制,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物质生产所施加于社会之上的种种限制,创造出新的经济、政治秩序,表现得更加具有强制性与扩张性。考察当代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关键因素所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这一改变对现存社会关系造成冲突性的影响,使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沿着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的道路前行,并进一步挖掘其理论的现实价值。
    • 张洪彬
    • 摘要: 在晚清时代,现代卫生学、细菌学说等科学新知传入中国,为疾疫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实证化的因果解释和道德无涉的技术手段成为新的典范,人格化的鬼神或非人格化的天道在新的解释中不再必要。这项研究主要是一项基于历史文献的思想史研究。这不同于近年医疗史研究因受福柯影响而特别关注政治对身体的动员和规训,也不同于从医疗社会史的角度出发而特别注意考察疾疫应对中的社会组织形式。
    • 王琴; 罗甜田
    • 摘要: 考察当代资本主义是我们当前研究中的一个迫切任务.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分别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思考,为我们透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尽管二者的总体理论框架存在着差异和对立,但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都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考察及其内在矛盾分析之上,又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个体在资本主义压迫性的、非人格化的制度秩序中生存和解放的问题.韦伯将资本主义的兴起视作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结果,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理路是"理性主义"精神向合理性的扩张.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结构分析,韦伯勾勒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与官僚体系可计算性、可控化和非人格化的核心特征,并对其导致生命意义消解和个体自由丧失的后果表达出深切忧虑.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合理性分析入手,通过分析与批判劳动异化、机器与人的对立、生产与行政领域的技术理性支配等一系列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总体非理性与局部理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解放论上马克思采取了更加积极的立场,从现实革命而非观念革命的角度指出了走向解放的根本道路.借助现代技术所演化出的全新生产方式和积累体制,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物质生产所施加于社会之上的种种限制,创造出新的经济、政治秩序,表现得更加具有强制性与扩张性.考察当代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关键因素所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这一改变对现存社会关系造成冲突性的影响,使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沿着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的道路前行,并进一步挖掘其理论的现实价值.
    • 王琴; 罗甜田
    • 摘要: 考察当代资本主义是我们当前研究中的一个迫切任务.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分别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思考,为我们透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尽管二者的总体理论框架存在着差异和对立,但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都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考察及其内在矛盾分析之上,又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个体在资本主义压迫性的、非人格化的制度秩序中生存和解放的问题.韦伯将资本主义的兴起视作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结果,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理路是"理性主义"精神向合理性的扩张.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结构分析,韦伯勾勒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与官僚体系可计算性、可控化和非人格化的核心特征,并对其导致生命意义消解和个体自由丧失的后果表达出深切忧虑.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合理性分析入手,通过分析与批判劳动异化、机器与人的对立、生产与行政领域的技术理性支配等一系列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总体非理性与局部理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解放论上马克思采取了更加积极的立场,从现实革命而非观念革命的角度指出了走向解放的根本道路.借助现代技术所演化出的全新生产方式和积累体制,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物质生产所施加于社会之上的种种限制,创造出新的经济、政治秩序,表现得更加具有强制性与扩张性.考察当代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关键因素所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这一改变对现存社会关系造成冲突性的影响,使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沿着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的道路前行,并进一步挖掘其理论的现实价值.
    • 赵晓彬
    • 摘要: 面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古希腊戏剧中,演员都是戴着面具演出。此后面具又成为欧洲中世纪民间狂欢节的道具之一。文学中的“面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假面喜剧”和“假面舞会”,在18—19世纪浪漫主义怪诞艺术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9—20世纪之交,面具成为戏剧舞台复兴的重要手段。但在20世纪之前的戏剧创作和表演艺术中,面具只是剧作家和导演用于形象模拟的一种手段。20世纪以后,“面具”概念越来越与真正的个体中心,即“自我”联系起来,其文化涵义、符号功能及美学特征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学面具由人格化向非人格化演变,由此生发的“作者面具”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合法而不可或缺的叙事策略之一。作为一种文学手法,面具备受西方文学家青睐;作为一种艺术符号,面具具有隐喻或象征功能;作为一种理论认知,面具的符号性、游戏性及文学性均越来越多地受到文学批评家、理论家的接受和阐释。文学面具及其理论研究也由潜性层面发展到显性层面。
    • 熊易寒
    • 摘要: 1986年,国家民政部借鉴香港经验,将''社区''概念引入大陆的城市治理。伴随着单位制的改革,社区在中国的城市管理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转型,不仅被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寄予厚望,也一度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社区建设之后,中国的城市社区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为什么中国城市居民缺乏社区认同?为什么封闭式社区难以成为认同的基础?为什么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中国的城市社区有可能成为一个共同体吗?
    • 摘要: 一本书、一部手稿及一部印本的诞生,象征着知识从作者个人拥有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最终进入读者手中。与过去师徒口耳相传的方式比较,这种共享学问的方式——如果不是一开始就——在传播和保存知识的过程中倾向于鼓励一定程度的非人格化。书籍的印刷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因为它产生了大量相同的副本,以供广泛传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知识的非人格化,即它与其创造者的分离,上升到主导地位,原因在于印本本身实际上就意味着它最终到达藏书家和其他读者手中时,作者并不认识这些人,这些人彼此之间也互不相识,这些人希望根据自己的目的来利用印本中的观念和信息,完全可以用原作者想象不到的方式把书变成他们自己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