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业结构转型

产业结构转型

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23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62607篇;相关期刊407种,包括产经评论、知识经济、经济技术协作信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等;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文献由607位作者贡献,包括仇方道、熊友平、吴丹等。

产业结构转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2607 占比:99.97%

总计:1763130篇

产业结构转型—发文趋势图

产业结构转型

-研究学者

  • 仇方道
  • 熊友平
  • 吴丹
  • 宋建强
  • 胡春林
  • 胡炜
  • 袁新
  • 谢冬兴
  • 迟明妹
  • 郭凯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广洲; 纪万霞
    • 摘要: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产业结构转型离不开创新,只有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才能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基于2009—2019年安徽省7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对安徽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科技创新、邮电业务量对安徽省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呈正相关关系;采掘业人数规模对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抑制作用;外资利用对安徽金属矿型和非金属矿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刘霞; 孙汉文; 李雪
    • 摘要: 文章运用动态空间滞后模型,利用2000—2017年的省级空间面板数据,考察产业结构转型不同时期,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并随产业结构转型在不同区域出现动态变化。(2)铁路与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存在动态的逆向替代关系。转型前期,铁路正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公路则相反;转型后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正变负,而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由负转正。(3)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转型前期,铁路会促进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其中对中部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公路仅正向影响西部经济发展;转型后期,铁路在东部、中部的促进作用减弱,公路在中部的正向作用开始显现,两种交通方式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均有大幅提高。最后,提出政府应重新审视不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响应关系,动态调整铁路与公路建设投入,以精准高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杨阳
    • 摘要: 近期,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明确了具体目标以及重点推进的方向。受此指导文件出台影响,化工行业板块近期表现活跃。《意见》中总体强调了石化化工供给侧的质量提升和总量控制,有利于各细分赛道有一体化循环经济优势的龙头企业继续提升市占率,同时鼓励向下游延伸新材料项目,预计将会有力推动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转型
    • 付子昊; 景普秋
    • 摘要: 能源双控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使用熵值法构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文章选取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产业结构转型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替换经济指标、考虑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二者的拐点在东部地区来得最早、在西部地区来得最晚。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使产业结构转型与能源消耗之间的拐点左移,助力产业结构加快进入能源消耗递减阶段,减少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 马勇; 江函哲
    • 摘要: “双碳”战略是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是我国在国家实力、全球责任、国际认同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层面上是实现产业结构化改革、金融绿色化发展、市场生态化运营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层面上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完善绿色发展理论的重要推手;在科技层面上也是我国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多元升级的重要支撑。因而在“双碳”战略上需要厘清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与完善双碳系统运营体系,充分发挥“双碳”带来的区域、产业、市场等多方效益,实现区域一体化、产业融合化、技术生态化,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贡献。
    • 康瑶
    • 摘要: 陇川县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与缅甸毗邻,总面积1913 km2,耕地面积2.33万hm2。陇川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9°C,降雨量1595 mm,日照数2316 h。农业以粮食、甘蔗、烟叶种植业等为主。近年来,陇川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经济,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大力推广“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打造“千亩蚕桑连片产业示范基地”,蚕桑养殖逐渐成为陇川县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主要产业。蚕桑养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蚕桑种植技术的支持。研究蚕桑种植技术及生产误区对进一步促进陇川县蚕桑养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白杨; 梁云霞
    • 摘要: 2021年,西和县结合“八区一园一带一中心”产业布局,采取“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创建种养加产业示范点106个,进一步夯实农业产业基础,为全县产业发展起到很好引领示范作用。近年来,西和县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市场化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农村积极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 龙新文; 徐宽
    • 摘要: 企业财务部门应积极完善碳交易财务制度体系、严格碳交易会计核算、加强碳资产盘活优化、利用绿色金融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碳政策研究力度、筑牢碳交易风险底线。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巨大产业结构转型,碳减排将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交易体系将不断完善,同时给企业带来压力和机遇。
    • 郭禹辰; 刘梦
    • 摘要: 河北省“三高”(1)行业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协同目标进程。减污降碳归根到底要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经济转型突破碳约束的产业布局,形成绿色发展合力。绿色金融作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金融体系,以其特有的运作方式将资源环境的高度稀缺性在金融的资源配置中体现出来,为绿色低碳投入和产出提供市场化、货币化转换通道,引导社会资本逐步从“三高”行业退出转投绿色低碳领域,是破除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背景下,河北省应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投融资需求分析入手,构建绿色金融对产业转型的驱动机理,以市场化方式提升路径,加速市场逐步摆脱棕色(2)红利路径依赖以实现生态红利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推进河北由高碳向零碳的动态迭代,从根本上支撑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现。
    • 李建华; 于锐; 王永哲
    • 摘要: 劳动力流动是引起产业结构升级的一大重要因素,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但是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文章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分别产生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