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功率激光

高功率激光

高功率激光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713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674710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光学精密工程、光机电信息、激光技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3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2011(第六届)全国通信网络信息安全学术会议、第一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际会议(LIMIS 2010)等;高功率激光的相关文献由156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红光、达争尚、彭志涛等。

高功率激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4710 占比:99.96%

总计:674966篇

高功率激光—发文趋势图

高功率激光

-研究学者

  • 李红光
  • 达争尚
  • 彭志涛
  • 孙志红
  • 董晓娜
  • 刘华
  • 夏彦文
  • 朱健强
  • 李正
  • 赵军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华颖鑫; 陈小辉; 李俊; 郝龙; 孙毅; 王玉峰; 耿华运
    • 摘要: 高压结构与相变研究对理解物质在极端压缩条件下的性质变化和动力学响应行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部分过渡金属的动/静高压熔化线差异一直是多年来悬而未解的科学难题.其中动、静高压固-液相界幅值差异最大的是第五副族金属,以钒最为反常,至今仍缺乏自洽的物理认识和理解.本文采用高能脉冲激光驱动的瞬态X射线衍射诊断技术,对冲击压缩下钒的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首次获取了冲击压缩下钒在200 GPa范围内的晶体结构响应随压力变化的衍射图谱.研究发现,冲击压力为155 GPa时,钒仍保持固态bcc相;至约190 GPa时转变为液态.这一结果否定了早期确定的静压熔化线,与最新的冲击熔化线及高温高压相图符合,为钒高压熔化线的统一认识提供了新的微观实验证据.本工作亦可推广至其他材料熔化特性的研究工作中.
    • 王红丽; 李森森; 王雨雷; 吕志伟
    • 摘要: 基于液体介质的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SBS)因其具有大能量负载、高能量转换效率、对纳秒脉冲的高效率压缩、相位共轭特性、改善光束质量、高量子转换效率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功率激光系统中。液体SBS相位共轭、脉冲压缩和激光组束等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SBS的基本原理和不同SBS增益介质特性,回顾了液体SBS相位共轭镜、脉冲压缩器和激光组束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刘磊; 王文涛; 王超; 王钢; 刘洋; 贾佑权; 李宁; 吕坤鹏; 陈露
    • 摘要: 常规高功率激光器以连续或者长脉冲方式工作,与物质作用主要是依靠单一“加热”模式,针对其对复杂目标作用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连续和脉冲激光同时输出,脉宽、重频可调的新体制高功率激光技术,激光放大链路以特殊时域模式工作,即高重频脉冲与连续运转同时输出,在重频10 kHz时,实现输出功率4800 W,其中连续激光功率3600 W,脉冲激光功率1200 W,脉冲宽度为3.6 ns;在重频100 kHz时,实现输出功率4920 W,其中连续激光功率3100 W,脉冲激光功率1820 W,脉冲宽度为7 ns,光束质量4.8倍衍射极限。
    • 李慧(采访/编辑/翻译); 靳松(翻译)
    • 摘要: Wolfgang Kreuzpaintner(罗杰羽)教授从德国来到中国散裂中子源,与团队一起利用高功率激光进行“光抽运”,研发中子极化装置。沿着松山湖科学城中子源路前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等大装置、创新平台、大学院所集聚的创新矩阵规模初显。被称为“国之重器”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更是许多科研人员眼中的“明星”,吸引着大批国内外人才在此聚集。来自德国的科学家Wolfgang Kreuzpaintner教授便是其中一员。
    • 赵元安; 邵建达; 刘晓凤; 李大伟
    • 摘要: 光学元件是各类激光系统不可或缺的光学功能实现部件,其性能决定了激光系统的输出能力和光束质量。光学元件的激光损伤问题从激光发明起就一直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随着激光新技术的发展和激光新应用的牵引,激光的波段、脉冲宽度以及重复频率等参数不断拓宽,使得激光损伤问题更加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激光损伤问题的核心是光学元件或光学材料对激光的吸收机制问题。从激光与光学材料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出发,以惯性约束聚变(ICF)激光驱动器应用的典型光学材料和光学元件为研究对象,回顾了针对光学元件的激光损伤问题开展的科研工作,总结了在此期间形成的关键技术和里程碑进展,同时也对依然困扰该领域的几类光学元件存在的问题瓶颈以及进一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张梦雪; 王浩; 汪相如
    • 摘要: 针对液晶光学相控阵LCOPA(Liquid Crystal Optical Phased Array)在高功率激光入射场景下的波束指向特性,构建了LCOPA的热力学模型,利用Ericksen Leslie动力学理论和液晶材料的温度特性,对不同入射激光功率和不同液晶材料条件下LCOPA的近场相位分布、远场偏转效率和偏转响应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射激光功率从50 W增加到110 W时,近场相位分布趋于恶化,远场偏转效率从96.8%下降到41.3%;5PCH、UCF-35、MLC-624-000三种液晶材料的温度敏感性逐渐减弱,远场偏转效率分别为41.3%、92.3%、98.8%;同时,入射激光功率的增加会缩短相控阵器件的下降时间,而对其上升时间和切换时间无明显影响。
    • 摘要: 衣永青,1975年出生,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6研究所科研项目负责人,高级专家,研究员。她获得2020年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中国电科“五一劳动奖章”,入选2021年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名单。衣永青一直从事特种光纤的研发工作。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她先后承担了近30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她带领研究团队突破了多项制约我国高功率激光光纤发展的技术瓶颈,取得了一批具有先进性.
    • 王天明; 李斌成; 赵斌兴; 孙启明
    • 摘要: 为了研究高功率激光作用下光学元件热效应的非线性特性对光束质量的影响,基于热传导、热弹性力学、物理光学等基础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高功率连续激光(功率密度约为500kW/cm^(2))作用下光学元件的温度场和位移场的计算;分析对比了各个参数的非线性特性对光学元件热效应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材料、不同形状光斑辐照下的光学元件非线性热效应。结果表明,高功率连续激光作用下光学元件所反映出的热学、力学和光学吸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线性效应,其强弱取决于光学元件材料、光斑形状等因素;高斯激光辐照熔石英样品且吸收率为100×10^(-6)时,考虑物性参数和温度边界条件的非线性,会引起表面最大温升16%的相对误差和表面变形峰谷值10%的相对误差。这一结果为开展与此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 李廷帅; 李子豪; 易涛; 王传珂; 何强友; 杨雨; 王峰
    • 摘要: 以在神光II升级靶场使用九路激光打靶实测的电磁脉冲信号为输入源,建立平行线缆模型,研究电磁脉冲耦合电缆产生的串扰现象,揭示不同线缆间距、线缆长度受串扰的规律,以及线缆长度对串扰信号频率的影响机制。同时探讨铜箔屏蔽处理后对串扰信号的衰减。结果表明,增大平行线缆的间距有利于抑制串扰,增大线缆长度抗干扰能力减弱,谐振频率降低;屏蔽处理能有效抑制信号串扰,为高功率激光装置安全精确的开展各类物理诊断提供实验与理论支持。
    • 张振; 樊仲维; 苏良碧
    • 摘要: 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废热”的斗争史,为抑制热效应对光束质量的不利影响,先后出现了热容激光器、薄片激光器、板条激光器以及光纤激光器,新的增益介质形态结合先进的散热技术将激光输出功率提升至百千瓦量级。固体激光增益介质的热学性能是限制激光功率进一步取得突破的重要瓶颈。因此,寻找具备超高热导率的激光晶体材料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上述四种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高功率激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从提高增益介质材料热导率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已有的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对超热导激光晶体研究和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