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共教育支出

公共教育支出

公共教育支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6103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国际展望、学术界、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第27届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等;公共教育支出的相关文献由153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炜、彭红玉、王伟同等。

公共教育支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103 占比:99.66%

总计:36226篇

公共教育支出—发文趋势图

公共教育支出

-研究学者

  • 吕炜
  • 彭红玉
  • 王伟同
  • 万君
  • 何忠洲
  • 刘晓凤
  • 初桂民
  • 单文青
  • 张同功
  • 张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宁小花; 刘瑶; 谭子如
    • 摘要: 公共教育支出是我国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公共教育支出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探究三级教育支出所占公共教育支出的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其中中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高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研究结果认为,我国应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优化三级教育支出结构。
    • 韩静舒
    • 摘要: 教育对于改善代际差距,缓解收入不均具有积极作用,公共教育支出均等化关乎贫困群体能否从人力资本投资中获益进而整体上降低不平等性,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再分配的偏好会导致不同群体获益程度的差异.鉴于数据可得性,按是否领取低保把人群划分为贫困与非贫困2个群体,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获得回归估计量,据此测度贫困与非贫困群体在公共教育支出的受益方面有无差异,以评价公共教育支出的亲贫性.实证研究表明,公共教育支出表现出偏向非贫困群体的特点,贵州省和甘肃省展现出较小的受益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差异程度较大.
    • 张同功; 张隆; 赵得志; 初桂民
    • 摘要: 教育是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人力资本流动和知识溢出决定了教育投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0-2018年各省域单位面板数据,借助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各省域单位教育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第二,东部区域内教育溢出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东、西部之间的溢出效应强于中部与东、西部之间;第三,经济发展速度、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会对教育溢出产生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和高等教育水平则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兼顾其他地区教育发展政策,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来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政策,以平衡区域间教育资源分布,疏导教育溢出效应传导机制,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田志磊; 李源
    • 摘要: 文章对各国(地区)的中职教育发展进行了概括分析,重点分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部分国家中职支出占本国公共教育支出的比重、中职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中职教育支出的占比也相对较高.随后,选取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作为案例,分析了其中职教育发展和投入的历史演化,以期对我国大陆中职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 张丽; 张华; 熊杰财
    • 摘要: 本文以公共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广东省2003-2020年公共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结构的占比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建立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和高等教育支出占公共教育支出比重与城乡收入比之间的多元线性模型,旨在发现公共教育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结合分析结果,从农村教育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就业三方面提出建议.
    • 张静宇
    • 摘要: 中学生的影子教育参与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通过Logit模型可以分析家校互动与公共教育支出对中学生影子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校互动频率的增加可以显著促进中学生影子教育机会的增加,公共教育支出的增加也可以促进中学生影子教育机会的获得。在考虑家校互动影响的情况下,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对中学生影子教育获得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 田志磊; 李源
    • 摘要: 文章对各国(地区)的中职教育发展进行了概括分析,重点分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部分国家中职支出占本国公共教育支出的比重、中职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中职教育支出的占比也相对较高。随后,选取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作为案例,分析了其中职教育发展和投入的历史演化,以期对我国大陆中职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 虞浩; 罗贵明; 吕卫华
    • 摘要: 财政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更偏向于能够迅速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基础建设等方面,这样公共教育的财政支出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地方政府热衷基础设施建设挤出了公共教育财政支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公共教育的财政支出得以提高。基于我国1995—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估计方法,分析了这两方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公共教育财政性支出水平的挤占的负向影响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对公共教育财政性支出水平的正向影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公共教育的财政支出产生了过多挤占以至于经济增长无法弥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对公共教育的财政支出的挤占。
    • 华静
    • 摘要: 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的现实情况是,公共健康保障支出剧增而公共教育支出水平较低,从而引发出是否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当前公共人力资本支出结构失衡的疑问.从理论层面构建了一个三部门的涵盖老中青三代的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检验人口老龄化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挤占效应,并剖析经济可持续增长下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结构;从实证层面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一步检验当前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平衡性,检验公共教育支出是否向公共健康保障支出转移,探寻经济增长视角下最优的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和结构.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影响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对规模和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2)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增长时,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及公共健康保障支出占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比重增加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3)目前我国公共健康保障支出占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的比重过大,公共健康保障支出挤占了公共教育支出,进而抑制了经济增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