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压力支持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2295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临床肺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学术大会、首届全军重症医学论坛、2004急危重症论坛等;压力支持通气的相关文献由43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河、周新、陈宇清等。

压力支持通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295 占比:99.90%

总计:182486篇

压力支持通气—发文趋势图

压力支持通气

-研究学者

  • 黄河
  • 周新
  • 陈宇清
  • 刘晓青
  • 李寅环
  • 岑燕遗
  • 陈荣昌
  • 俞森洋
  • 徐磊
  • 秦英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茜; 李振源; 毛淑贞; 罗杰英; 樊麦英; 文辉; 韩小彤
    • 摘要: 在严重呼吸衰竭情况下,控制性机械通气可能是必不可少的,但会对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应尽可能地尽早切换为辅助通气.带有负载可调增益因子比例辅助通气(PAV+)为一种新兴的辅助通气模式,它是一种不需要设置目标潮气量、流量或压力,呼吸机提供的压力与患者的瞬时吸气努力成比例,让患者能舒适地达到自身的通气需求,患者吸气流速停止,呼吸机将停止送气,吸气结束的通气模式.理想的患者-呼吸机互动意味着患者的吸气周期的开始和结束都能被正确地检测到,并且与呼吸机提供的辅助是同步的,与患者的需求和努力成比例.PAV+的生理优势就是如此,由于其工作原理,PAV+能够提供自我调节的肺和膈肌的保护性通气,这也是目前机械通气的治疗目的.研究表明,与常规模式相比,PAV+应用简单、省时、经济,在危重患者中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人机不同步,以及改善呼吸机支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患者需求,促进脱机,改善睡眠质量、氧合、心脏指数等.在临床应用上,PAV+能自动监测平台压和自动调整驱动压,在有自主呼吸的患者中应用更为安全,并且成本-效益更高.虽然PAV+对比传统模式优势明显,但由于其在临床应用推广有限及运用程度的不同,PAV+在危重患者中成功应用的时间尚短,能否将其作为辅助机械通气的主要模式尚不清楚.本文将对PAV+的作用机制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潘素香; 胡剑清
    • 摘要: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辅助PS对接受SIMV+PSV治疗的ARDS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因子、血气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5月-2020年2月50例需SIMV+PSV治疗的ARDS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用PS,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枸橼酸咖啡因,并对其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联合枸橼酸咖啡对接受SIMV+PSV治疗的ARDS患儿治疗效果显著,可通过调节患儿O_(2)和CO_(2)比例,改善血气情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谢冬冰
    • 摘要: 目的探讨SIMV联合PSV通气方案在急诊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研究组采用SIMV联合压力支持通气(PSV)治疗。比较两组的撤机时间、ICU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对比治疗前后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撤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V、V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aO_(2)、Sp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RP、PCT、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联合PSV通气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对急诊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 牟志芳; 张趁英; 康秀文; 李勇; 沈叶菊; 董跃福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通气、肺顺应性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观察组患者予以NAVA模式,待患者自主呼吸试验通过后尝试撤机,撤机后转为无创辅助通气,若失败则继续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及通气24 h后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压力、气道峰压、平台压)及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VE)、吸入潮气量(VTi)、呼吸频率、膈肌电活动(EAdi)峰值〕,通气前及通气24 h后肺顺应性,机械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包括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和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气24 h后,两组患者吸气压力、气道峰压、平台压分别低于本组通气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过程中VE、VTi及EAdi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气24 h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分别低于本组通气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及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与观察组患者的8.3%(3/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691)。结论相较于PSV模式,NAVA模式能更有效地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提高肺顺应性,缩短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且安全性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 刘青华; 石岩; 李强; 任帅; 郝黎明
    • 摘要: 在治疗和抢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时,呼吸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呼吸机在工作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机异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对患者需求认识不足和患者病情变化导致的呼吸参数设置不合理。针对人机异步问题,搭建了压力支持试验平台,基于呼吸波形,引入人机异步事件的量化定义和评价标准,提取6项呼吸波形特征,实现了人机异步事件的自动识别;利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实现了呼吸机吸气触发阈值、呼气切换百分比和呼气末正压的实时调整。经过试验,异步事件识别准确,参数调整适当。
    • 李美菊; 李文卓; 柳金玲; 杨莉; 朱明贤; 夏婧
    •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不同SBT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肺通气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收住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EICU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首次SBT的机械通气患者69例。随机分入T管组、PSV组及ATC组后进行30 min的SBT。SBT成功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所有患者SBT开始前(T0)、结束时(T1)及拔管后30 min(T2)用超声观察患者肺通气状态。结果3组患者首次SBT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拔管的患者中:T1时3组患者LU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1到T2,T管组患者LUS变化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SV组及ATC组患者LUS增加(P<0.05)。结论有压力支持的SBT策略有利于患者通过SBT,同时在SBT过程中保证肺部通气量;然而,T管法SBT似乎更能预测患者拔管后的肺通气量变化。
    • 李立; 张奉超; 武娜; 王晨晨; 张克帅; 彭蓓
    • 摘要: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在七氟醚麻醉下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该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患儿5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27)和对照组(n=27)。两组患儿均于七氟醚麻醉状态下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术中研究组采取PSV,对照组采取压力控制通气(PCV)。统计两组患儿手术情况、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气腹时间、手术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七氟醚麻醉状态下,于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采取PSV,可缩短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减少拔管时血压及HR的波动幅度,降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益民; 罗旭颖; 王玉妹; 何璇; 陈静然; 王岩; 杨燕琳; 张琳琳; 周建新
    • 摘要: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双重触发与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全麻术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且模式为PSV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阻抗成像(EIT)对患者进行监测,同步采集患者气道压力-时间波形、流速-时间波形、总体及各个分区的阻抗值-时间波形进行离线分析。测量吸气初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的容积,并将其定义为钟摆容积。由经过培训的研究者进行双重触发的识别,观察正常呼吸和双重触发初次呼吸、双重呼吸和双重触发后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根据双重触发的发生频次将患者分为重度(≥1次/min)和非重度双重触发组,比较两组患者各种类型呼吸的钟摆容积、呼吸力学参数以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采集分析9711次呼吸,(243±63)呼吸/例,其中222次呼吸(占2.3%)被识别为双重触发,双重触发识别的Kappa一致性系数为0.964,95%可信区间(95%CI)为0.946-0.982。在222次双重触发中,有7次(占3.2%)无法测量钟摆容积,但EIT提示确实存在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现象。最终测量了215次双重触发的钟摆容积,同时还标识了400次有代表性的正常呼吸(每例患者随机选取10次正常呼吸)作为对照。与正常呼吸相比,在双重触发过程中,初次呼吸、双重呼吸和双重触发后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均明显升高〔mL:3.0(1.4,6.4)、8.3(3.6,13.2)、4.3(1.9,9.1)比1.4(0.7,2.8),均P<0.05〕。重度双重触发组患者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和双重呼吸的钟摆容积均明显高于非重度组〔mL:1.8(0.9,3.2)比1.1(0.5,2.1),P<0.001;8.5(3.9,13.4)比2.0(0.6,9.1),P=0.008〕,呼吸频率亦明显高于非重度组(次/min:20.9±3.5比15.2±3.7,P<0.001)。两组其余呼吸力学参数和主要临床转归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SV通气过程中,发生双重触发时更容易出现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现象,双重触发越频繁,这种现象越严重。正常呼吸和双重触发的高钟摆容积以及快呼吸频率与双重触发的严重程度有关。
    • 周益民; 罗旭颖; 王玉妹; 何璇; 陈静然; 王岩; 杨燕琳; 张琳琳; 周建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双重触发与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全麻术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且模式为PSV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阻抗成像(EIT)对患者进行监测,同步采集患者气道压力-时间波形、流速-时间波形、总体及各个分区的阻抗值-时间波形进行离线分析.测量吸气初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的容积,并将其定义为钟摆容积.由经过培训的研究者进行双重触发的识别,观察正常呼吸和双重触发初次呼吸、双重呼吸和双重触发后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根据双重触发的发生频次将患者分为重度(≥1次/min)和非重度双重触发组,比较两组患者各种类型呼吸的钟摆容积、呼吸力学参数以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40例患者,采集分析9711次呼吸,(243±63)呼吸/例,其中222次呼吸(占2.3%)被识别为双重触发,双重触发识别的Kappa一致性系数为0.964,95%可信区间(95%CI)为0.946~0.982.在222次双重触发中,有7次(占3.2%)无法测量钟摆容积,但EIT提示确实存在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现象.最终测量了215次双重触发的钟摆容积,同时还标识了400次有代表性的正常呼吸(每例患者随机选取10次正常呼吸)作为对照.与正常呼吸相比,在双重触发过程中,初次呼吸、双重呼吸和双重触发后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均明显升高〔mL:3.0(1.4,6.4)、8.3(3.6,13.2)、4.3(1.9,9.1)比1.4(0.7,2.8),均P<0.05〕.重度双重触发组患者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和双重呼吸的钟摆容积均明显高于非重度组〔mL:1.8(0.9,3.2)比1.1(0.5,2.1),P<0.001; 8.5(3.9,13.4)比2.0(0.6,9.1),P=0.008〕,呼吸频率亦明显高于非重度组(次/min:20.9±3.5比15.2±3.7,P<0.001).两组其余呼吸力学参数和主要临床转归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PSV通气过程中,发生双重触发时更容易出现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现象,双重触发越频繁,这种现象越严重.正常呼吸和双重触发的高钟摆容积以及快呼吸频率与双重触发的严重程度有关.
    • 董志丹
    • 摘要: 目的研究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机械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沛县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SIMV+PSV模式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APRV模式治疗,均持续通气24 h,治疗后均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外肺水指数、肺顺应性、膈肌运动幅度、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观察1个月后的生存率、再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外肺水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膈肌运动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肺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生存率为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RDS患者应用APRV与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对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改善,效果显著,但APR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可以更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