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贫困

反贫困

反贫困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8518篇;相关期刊936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开发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5年第十届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资产积累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国际山区资源开发与保护研讨会等;反贫困的相关文献由205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毅、陈端计、朱容皋等。

反贫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2 占比:5.8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518 占比:94.14%

总计:30294篇

反贫困—发文趋势图

反贫困

-研究学者

  • 周毅
  • 陈端计
  • 朱容皋
  • 乔永平
  • 李玉田
  • 左停
  • 王志章
  • 华正学
  • 庄天慧
  • 李龙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瑞梅
    • 摘要: 利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对国内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进行统计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农业保险反贫困总体收效良好,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逐年攀升。在剥离外部因素与随机干扰后,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就区域维度而言,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较第一阶段明显提高,但存在显著异质性。就时间维度而言,调节后的变量效率大多较第一阶段有所攀升。另外,在环境变量中,公共财政投入扩张会导致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降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用机械使用率、农业GDP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以及农村社会救济对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 周兆安; 杨政政
    • 摘要: 印度是全球反贫困的大型“实验室”,但国内学界对印度反贫困的研究相对缺乏一个综合性的梳理和认识。文章从印度贫困基本状况、原因及其分析、主要措施及其成效等几个方面对印度反贫困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最后在总结相关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尝试探讨了其对我国贫困治理的启示。本文认为我国贫困治理研究亦需高度关注“贫困城市化”这一趋势,要引入空间社会结构理念,以建立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特征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本文还认为我国贫困治理的未来研究尤其需要关注“贫困次生性危害”及其治理等相关问题,并借鉴类似研究将我国贫困治理研究向纵深化推进。
    • 唐文浩
    • 摘要: 后扶贫时代,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无缝衔接,已成为贫困治理的重要现实课题。从反贫困转向反脆弱性客观映射出未来贫困治理的实践行动面向。基于江苏扶贫以及金融扶贫发展历程的研究发现,中国的扶贫实践必然面向三个重点:一是以实现市场化为根本,为全体大众树立市场参与意识;二是实现普惠制帮扶,为全体人民,尤其是低收入弱势群体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三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 聂高辉; 方舒
    • 摘要: 城镇化和反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当前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在界定城镇化和反贫困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发现:对城镇化水平的测度现多趋于选用多指标衡量方法,对贫困水平的测度也趋向于多维度衡量;城镇化发展会带来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进而对反贫困工作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城镇化对反贫困的正负向影响效果存在时效、区域和规模特征。未来应深入探讨城镇化和贫困水平的动态测度指标,实证分析城镇化对非物质贫困的影响,研究反贫困工作的开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 孙刚成; 张擎
    • 摘要: 实现全纳与公平的成人学习与教育是全球各国不断追寻的目标。依据GRALE I—Ⅳ中的调查结果可知,世界各国在成人学习与教育政策制定与发展取向上日益指向全纳与公平,成人学习与教育筹资日益接近全纳与公平的需要,成人学习与教育的参与者日益接近全纳。但是,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成人学习与教育尚未达到真正的全纳与公平,而且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贫富差距和经济不平等导致的情境障碍,公共领域教育支出不足等造成的机构障碍和弱势群体学习发展意识与信息缺乏产生的意向障碍等造成的。为此,应制定成人学习与发展积分累进的多样化优惠政策,建立政府与社会多元投资的成人学习与发展保障机制,建构全域覆盖的全民学习与进展信息平台,并从教育反贫困与扶智的视角提升社会和个人参与意识,不断提升成人学习与教育的政策效度,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进度,早日实现全纳与公平的成人教育。
    • 李敏; 桂玉
    • 摘要: 贫困是人类社会中最难消除的社会问题之一,尤其是中国,扶贫减贫工作重点在农村,中央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依据国情采取不同的扶贫战略,制定不同的扶贫政策。由中央到地方制定的扶贫减贫政策在农村扶贫工作中贯彻落实的实践成果,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战略历程、政策框架及模式,彰显出中国反贫困具有战略性意义。它既是制度安排,又是我国实现美好生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之一。我国虽然实现了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但是还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解决现阶段相对贫困问题。
    • 吴晓雨; 刘忆龙; 覃艺; 马煜
    • 摘要: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通过对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从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反贫困风险三个维度探究适合我国东部地区乡村产业可持续和扶贫效果的方法,为反贫困研究提供参考。
    • 马俊峰; 尹文华
    • 摘要: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坚持人民至上、中国人民反贫困斗争实践是新时代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四大“制胜法宝”,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总结经验启示提供了重要依据。全面梳理这四大“制胜法宝”及其经验启示,不仅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本逻辑理路,而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王静; 王志章; 杨志红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在于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放在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坚持构建多元主体的大扶贫格局,坚持创新中国化的扶贫方式,坚持开放共享、注重国际合作.中国减贫直接推动了全球减贫进程,与世界分享中国扶贫经验对推动世界减贫事业、合作开展反贫困,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 李燕鑫
    •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成了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中国共产党在与陕甘宁边区贫雇农长期相处中意识到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帮助贫雇农反贫困应当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中共中央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着手帮助边区贫雇农进行反贫困,经济上颁布提高征收额、降低税率、实行农贷等政策。政治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建立贫农团、激励贫雇农维护自己的土地权利。文化上对贫雇农进行社会教育、学习劳模运动等。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的反贫困获得了成功,雇农上升为贫农,贫农上升为中农或富农。贫农、雇农的嬗变完整演绎了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故事。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反贫困成功是前所未有的奇迹,谱写了一部值得后人借鉴的反贫困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