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九次学术研讨会 >理论·制度·政策——漫议分配问题

理论·制度·政策——漫议分配问题

摘要

在阶级社会对贫富分化的价值评判没有共识.目前权威分配理论有不完善之处.国有经济的存在不是贫富分化的原因.贫富分化是一个制度性问题.初次分配属于制度层面,再分配才属于政策层面.对现实经济关系的认知是政策设计的基础.rn 本文所论之指向为中国目前的分配问题,特先予声明。目前的所谓分配问题至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面:一是目前的分配状况和分配格局是不是一个问题;二是目前分配问题的性质是什么;三是如何解决或至少是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就第一层面而言,面对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的社会现实,承认这是一个问题,在主导改革基本走向的主流经济学家中也几乎成为共识,因此这一层面的问题可置之不论。至于第二和第三层面的问题,情况较为复杂。主流学者与非主流学者的看法差异甚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坦率地讲首先是各自不同的立场(经济学家有立场甚至是不以其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但谈立场有违所谓的主流学术“规范”,故存而不论。除此之外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运用的基本理论框架不同,二是基本的制度主张和对不同制度绩效的判断不同,三是基于以上两点的政策选择不同。这就是说对分配问题的探讨和争议主要涉及理论、制度、政策三个层面。当然这三个层面也确实构成了分配问题的核心。自贫富分化伴随人类阶级社会的形成而出现之后,财富和收人的分配就始终是一种社会困扰,而且也每每成为历史演进的导火索。然而只是历史演进到了以“富裕中的贫困”为特点的资本主义时代,在学术上分配问题才与系统化的理论阐释、特定的制度安排和刻意的政策设计相联系。至于出现于20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态,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所以分配问题并未凸显。因此学术层面的理论逻辑相对单纯,可基本概括为“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但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完成了根本性的社会转型(“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准确的官方注解),具有内在分化机制的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形态。因此虽然中国贫富分化的具体路径有其自身特点,但贫富分化是基于市场经济内在的分化机制这一点,与资本主义历史形态并无二致。问题也恰恰在此,众所周知在学理层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引致贫富分化的分配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解释、制度主张和政策设计。而中国处于既要确立具有内在分化机制的市场经济体制,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这样一种自我设定的历史框架内,在分配问题上依据什么样的理论框架构建理论模型,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和进行什么样的政策设计,应当是也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只是对理论、制度、政策三个层面的问题的一些思考,以期理清思路。由于是只是粗线条的梳理,故以漫议为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