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地幔熔融柱模型VBA可视化及其在云南腾冲的运用

地幔熔融柱模型VBA可视化及其在云南腾冲的运用

摘要

@@自从Langmuir et al.(1992)提出地幔熔融柱模型以来,岩浆产生过程造成的火成岩多样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众所周知,岩浆起源于源区岩石的部分熔融,这一过程始于源区岩石的物理状态达到其固相线位置。因此,在源区物质组成确定的条件下,岩浆起源的端元控制因素是温度、压力和挥发分(罗照华等,2007)。理论上,由于熔浆的密度通常小于源区岩石,不管是哪一种因素导致的部分熔融,发生部分熔融的源区岩石都会获得正的浮力,反过来又会导致更强烈的熔融。因此,部分熔融实际上是在一个“柱形”区域发生的。对于洋中脊岩浆系统,熔融柱的顶界深度相当于岩石圈的厚度,而底界深度则为底辟体穿越固相线位置的深度。利用Langmuir et al.(1992)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反演熔融柱的顶底深度,因而可以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区域岩石圈厚度及其时空演变。Wang et a1.(2002)将其成功地用于美国西部盆岭省地幔熔融剖面的反演,表明地幔熔融柱模型也适用于大陆伸展环境。近年来,熔融柱模型开始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暗示了熔融柱模型的广泛适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