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伤寒论》扶阳法在疑难病证中的运用

《伤寒论》扶阳法在疑难病证中的运用

摘要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疑难病证的治疗常从扶运阳气入手,每能取得佳效.rn 一例患者素体脾肾阳虚,不慎受寒,寒入少阴。治疗失当(反复静脉滴注抗生素),再伤少阴阳气,寒邪深伏不解,故每至受寒、劳累、饮食不节即易发作。本次发作在腹泻之后,盖太阴阳气不足,再诱少阴阳虚,寒邪郁逷少阴,邪正交争,故高热、无汗、脉沉。患者虽无“但欲寐”,但发热时脊柱发凉、手脚心冷、腰疼,足见少阴阳气不足。本病虽非新感,但病机脉证仍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吻合,故疏以本方治之,虑病久正伤较重,故加甘草。方中附子合细辛温振肾阳:麻黄合细辛引寒邪从骨髓直向外解,甘草合附子甘温补益阳气,兼缓麻黄、细辛的辛热燥烈之性。辨证准确,虽寥寥四味,亦能药到病除。rn 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证,笔者喜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因本方既能以柴胡、黄芩疏肝解郁,又能以党参、桂枝温扶心脾阳气,尚有半夏、茯苓、牡蛎化痰宁心安神,常加用仙灵脾、巴戟天、附子等温振肾阳之品,临床获良效。rn 湿疹一般多从湿热论治,但久治不效的慢性湿疹常存在阳气不足、不能温通、湿郁不化的病机。本例患者素体气血不足,又久服苦寒之剂,损伤阳气,致血虚寒凝、湿郁不化。故每至冬季发作,且见指头寒,脉沉细。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温通阳气,能使湿化,再配以滋阴养血之生地、玄参;清热通腑之石膏、大黄;祛风止痒之僵蚕、蝉衣。方证合拍,故仅5剂中药,即治愈七年之慢性湿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