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易证浅见

摘要

阴阳易证见“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一派阳气虚损、阴津亏耗之象。康健之人,与伤寒或伤寒痊未平复之人交接,何至于一虚至此,于理不通。其病机若何,笔者试论之。《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故名日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人体之元(原)气、元阳出于肾(命门),经三焦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肾主一身之气、一身之阳。《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人体阴精阴气之源。故肾主一身之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动证并治》:“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厥,法石也。骚石,故从厂。引伸之凡有撅发皆日厥。”此为气凝,气失于运行流畅。故“阴阳气不相顺接”不仅是气逆,乃气机厥乱,故“厥”非仅“逆”之一义。《中藏经》记脾厥证见吐泻霍乱,《伤寒论·辨厥阴病脉动证并治》:“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现识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正不胜邪。故藏厥之证见因病脏及厥之不同而异。《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康健之人与伤寒(或痊未平复)之体交接,外邪经前阴入于肾而致肾厥,肾主一身之阴阳,肾脏阴阳厥乱而见类于阳气虚损、阴津亏耗之象诸证,而实非耗损致虚。rn 仲景治以烧裈散,考其四气五味,难有补阳益阴之效。柯韵伯《伤寒来苏集》:“裈裆者,男妇阴阳之卫,阴阳之息相吹,气相聚,精相向者也。”烧裨散当以是理调和肾厥。烧裨散理法,难以厘清。《难经·六十六难》:“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日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故可刺肾经之原穴然谷、肾脏脏气所聚之肾俞调和肾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