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隐窝气房与额窦炎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额窦炎组与对照组的额隐窝气房的出现率,分析额隐窝气房与额窦炎的相关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对于符合病例选择标准(额窦炎组:年龄≥18岁;慢性额窦炎;额窦发育正常;既往未行鼻部手术者.对照组:年龄≥18岁;无鼻窦疾病;额窦发育正常;既往未行鼻部手术者)的对象,用64层螺旋CT常规扫描鼻窦,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获得额隐窝区域影像(层厚0.6毫米,层距0.4毫米).根据Lee和Kuhn的额隐窝气房CT分类判定标准,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观察额隐窝气房的分布类型,统计各类型气房的出现率,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额隐窝气房与额窦炎的相关性.rn 结果:共有69例对象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其中额窦炎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7.8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2.3岁。两组中入选病例的性别、年龄经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获128侧额隐窝区域三维影像,额窦炎组与对照组中额隐窝气房的出现率分别为:鼻丘气房96.9%,95.3%;额气房为71.9%,56.3%,其中Ⅰ型29.7%,31.3%>Ⅱ型3.1%,12.5%>Ⅲ型37.5%,12.5%,Ⅳ型1.6%,0%;眶上筛房68.8%,48.4%;额泡气房4.7%,14.1%;筛泡上气房26.6%,34.4%;额窦间隔气房出现率为23.4%.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Ⅲ型额气房(OR=3.74,p=0.005).(眶上筛房OR=2.342,p=0.031)与额窦炎相关。rn 结论:鼻丘气房是额隐窝区域最常见且最恒定的气房,额气房比较常见,眶上筛房是额隐窝后组气房中最常见且变异较大的气房,额泡气房、筛泡上气房、额窦间隔气房相对比较少见;Ⅲ型额气房和眶上筛房是额窦炎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