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证候要素理论探讨

摘要

在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反复交融结合的过程中,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肝病研究所经历了中医药辨治肝癌从"毒"到"毒痰瘀"再到"毒痰瘀虚"的认知阶段,提出了"毒痰瘀虚"为原发性肝癌的证素特点.从“毒”、“痰”、“瘀”、“虚”不同方向着手,系列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与效果。从“毒”着手,探讨叶下珠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的诱导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叶下珠药物血清能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向正常方向分化的作用。从“痰”着手,探讨中药皂荚提取物对肝癌细胞TGF-βImRNA信号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皂荚提取物可通过对肝癌细胞TGF-βImRNA信号高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从“瘀”着手,探讨膈下逐瘀汤对人肝癌细胞Bax、Bcl-2P53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膈下逐瘀汤能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从“毒痰瘀”着手,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博癌丸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博癌丸对HepG-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Bax和P53的表达而发挥其促凋亡的作用。从“毒痰瘀虚”着手,探讨了黄白抑瘤方对C010320细胞增殖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明确黄白抑瘤方治疗结直肠癌的生物学基础,结果显示黄白抑瘤方能抑制人直肠癌C010320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