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类癌的手术方法选择

摘要

类癌是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amine precursor uptakeand decarboxylation,APUD)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胃肠道类癌起源于肠粘膜隐窝深部的Kulchitsky细胞。Modlin报道胃肠道类癌占所有类癌患者的66.9%,其中直肠占13.7%且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结肠占7.8%,阑尾占12.2%。1993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院肛肠外科共收治大肠类癌患者121例,综合资料及相关文献的报道,目前认为,肿瘤大小、浸润肠壁深度及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是影响大肠类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肿瘤大小与浸润深度有关。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施行“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治疗。术后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类癌的最佳随访手段,应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较长一段时间内随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