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摘要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融合(an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spinal fusion ASF)和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治疗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探讨ASF治疗的OPLL的适应症,分析影响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的风险因素。rn 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月年龄大于55岁的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随访期超过1年的患者有50例,分为两组,A组为ASF手术组,20例,P组为扩大半椎板减压组,30例。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分别使用JOA评分评定,计算术后1年神经功能恢复率。测定压迫最重运动节段的活动度。比较前后路手术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等。rn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均在12月以上,患者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7.3岁,女性22例,男性28例。A组平均恢复率68.5%,P组平均恢复率51.7%,(P<0.05)。其中11位患者恢复率小于40%,3例为ASF手术,8例为后路手术治疗。后路手术平均出血量250ml,前路手术平均出血量100mle 1例后路手术治疗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1例切口愈合不良;前路手术未见神经功能恶化。P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P1组恢复率>40%.共22例,P2组恢复率<4D%,共8例。P1组患者平均年龄60.1岁,P2组平均年龄69.2岁(P<0.05 )。P1组压迫最重的相应运动节段活动范围7.0度,P2组为10度(P<0.05 )。rn 结论:ASF较后路手术创伤较小,出血量少,临床效果优于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手术。年龄越大,采用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的效果越差。压迫较重的运动节段间异常活动度是影响后路椎板减压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的风险因素。本文推荐前路减压融合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伴有节段不稳定的第一选择。后路手术应用于压迫大于3个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后路椎板减压同时给予脊柱固定的患者,以减少节段不稳定对脊髓的刺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