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7年第三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 >巨噬细胞和苯妥英钠中介的旁分泌机制在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巨噬细胞和苯妥英钠中介的旁分泌机制在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和PHT介导的旁分泌机制对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和心室重塑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建立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在梗死后早期进行PHT预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心肌内移植,观察其对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研究方法: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并以苯妥英钠对部分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进行预刺激(24h),移植前用荧光染料DAPI标记.建立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成活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2只),对照组(AMI组,23只),苯妥英钠组(PHT组,17只),单纯巨噬细胞移植组(MФ组,20只),以及苯妥英钠预刺激的巨噬细胞移植组(MФ-PHT组,16只).再灌注同时,MФ组MФ-PHT组向左心室缺血区中心及周边分别以1×105细胞/只,100 μ L的剂量多点注射巨噬细胞和苯妥英钠预刺激的巨噬细胞;AMI组和PHT组注射不完全LG-DMEM培养基(100μ L);PHT组从术后即刻开始,连续14天腹腔内注射PHT(75mg/kg/天).术后第7天和第28天,通过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膨展指数、梗死面积,及反映胶原成熟度的胶原成分比例;抗α-SMA、vWF及WGA荧光染色分别测定梗死区小动脉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及非梗死区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术后7天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型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组织型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蛋白表达水平.术后第28天行有创血流动力学分析. 研究结果: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经苯妥英钠刺激后生长状况稳定;贴壁的细胞绝大多数细胞呈CD68阳性;贴壁的巨噬细胞被DAPI成功标记.术后1天心肌梗死区组织CD68免疫荧光染色显示DAPI标记的巨噬细胞表达CD68.MФ-PHT组较AMI组及MФ组,术后第28天LV+dp/dtmax均显著增高(P<0.05).与AMI组比较,PHT组、MФ组和MФ-PHT组术后第7天和第28天膨展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与AMI组比较,MФ-PHT组术后第28天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5);与AMI组比较,MФ组和MФ-PHT组术后7天和28天非梗死区CSA显著减小(P<0.05).与AMI组比较,PHT组、MФ组和MФ-PHT组术后第7天和第28天梗死区CVF显著增加(P<0.05);与MФ组比较,MФ-PHT组术后第7天梗死区CVF显著增加(P<0.05);与AMI组比较,MФ组和MФ-PHT组术后第7天和第28天非梗死区CVF显著减少(P<0.05).与AMI组比较,PHT组、MФ组和MФ-PHT组术后第7天和第28天梗死区胶原成熟度显著增加(P<0.05);与MФ组比较,MФ-PHT组术后第7天和第28天梗死区胶原成熟度显著增加(P<0.05).与AMI组比较,PHT组、MФ组和MФ-PHT组术后第7天和第28天小动脉密度显著增加(P<0.05).与AMI组比较,PHT组术后第7天和第28天毛细血管密度有增加趋势;与MФ组比较,MФ-PHT组术后第7天和第28天毛细血管密度有增加趋势.MФ-PHT组与AMI组及MФ组比较,术后第7天梗死区VEGF、b-FGF、MMP-2、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强(P<0.05). 研究结论:苯妥英钠可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介导旁分泌效应,上调多种与组织修复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关键酶系的蛋白表达水平,加速组织修复过程,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和心脏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