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栓治疗的基础与抗凝治疗

摘要

静脉管腔粗,压力低,血液对于血管壁的剪切应力小,血小板不容易被活化,但血小板仍然为凝血瀑布反应提供表面(血小板表面磷脂,PF3),参与纤维蛋白血栓的形成。而且在血流减慢导致的静脉血栓形成,存在接触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诱发的血栓形成。针对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抗凝是主要措施。心腔(尤其心房)血流动力学状况与静脉大致相当,抗凝的效果优于抗血小板。rn 抗凝药物抑制凝血酶的产生或者在产生之后将其灭活,分为口服和非口服两大类。按照作用机制分为间接抑制剂(抗凝血酶依赖性),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和戊糖,和直接抑制剂如水蛙素等。抗凝药物也可以分为选择性抑制剂和非选择性抑制剂,选择性抑制剂作用于凝血瀑布反应上单个位点或者靶点,如因子Xa或者Ⅱa抑制剂;非选择性抑制剂主要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肝素类。新型抗凝药物(novel anticoagulant)大多为口服,多为选择性直接抑制剂。rn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仍然存在高危患者的监测和剂量调整问题;迄今出血后尚无特异的拮抗药物;对瓣膜病和换瓣术后患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还有待观察。相对于华法林,让医生更容易掌握其使用方法,将惠及更多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