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高原强侵蚀区河流对历史地震破裂的响应特征及位错量恢复

高原强侵蚀区河流对历史地震破裂的响应特征及位错量恢复

摘要

河流对活动断裂的响应是现今活动构造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冲沟、阶地位错测量及年代学限定,可以定量研究断裂的活动速率,但在高原强侵蚀区,河流同震位错测量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通过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上河流的同震位错调查及位错量恢复,探讨断裂活动与河流侵蚀的动态机制,对该区断层活动性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理塘-德巫断裂是川滇块体内部一条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较强的左旋走滑断裂,历史和古地震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在最近200年至少发生过3次7级左右地震,其中距离现今最近的一次地震是1948理塘M7.3地震。理塘地震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由于高原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地表破裂带至今依然清晰可见,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场所。rn 研究表明,河流在1948年M7.3地震中的左旋同震位错量为3±0.5 m,垂向位错为0.5±0.1 m,二者之比为6:1;地震后受河流冲蚀作用,河流同震位错表现为宽缓的河道和跌水现象,随着强水流的进一步作用,同震位错将更加难以恢复,因此,在这些区域进行同震位错测量和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强侵蚀环境下所测量位错的误差及不确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