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PiCCO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

PiCCO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PiCCO技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危重症患儿的监测和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2月间住PCCU30例先心病术后重症患儿,年龄在生后2天~2岁,类型包括法洛氏四联症、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均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分成两组,观察组15例患儿除常规有创监测外,接受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以dpmax(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数)、SVR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W(每搏输出量变异性)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治疗,对照组15例患儿以常规有创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治疗,分别于术后24h、48h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血气结果(Lac、Sv02)及应用机械通气时间、PCCU天数的比较,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2检验及t检验.结果:①观察组术后48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102.2±19.5)次/分、MAP(86.7±18.3)mmHg、CVP(10.8±3.6)cmH20)、血气指标(Lac(1.3±0.6)mmoL/L、Svo2(65.4±14.2)%),对照组术后48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121.5±20.3)次/分、MAP(65.2±16.5)mmHg、CVP(9.2±2.0)cmH2O)、血气指标(Lac(2.5±0.4)mmoL/L、Svo2(48.7±12.1)%),观察组结果较前明显改善,②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45.2±20.5)h、住PCCU天数(6.5±1.4)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58.5±19.8)h、住PCCU天数(7.3±2.5)d,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PiCCO技术对复杂先心病术后危重患儿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指导治疗,相对于常规有创监测,能够更精确监测患儿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后负荷,更准确把握病情并指导临床治疗,缩短术后机械通气及住监护病房时间,可减少一些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如带机时间长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长时间住监护病房引起的感染及因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