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关于AS的病因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因脂质代谢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激活等多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造成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文献研究表明中药抗A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部分中药通过细胞信号通路抗AS的作用机制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阐明.试验研究表明,小陷胸汤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斑块的形成及其NF-kB的表达;罗布麻叶总黄酮通过干预p38MAPK/NF-kb信号通路下调相关蛋白来实现其抗AS的作用。槲皮素能够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通过TGF-β1/Smad2信号通路改善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活性的改变,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笔者依据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补肾调肝降浊法”治疗AS。其依据如下:AS除与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血脂异常)外,多由于遗传基因缺陷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寄真阴真阳,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血脉则血脉不畅,肾水不能涵养肝木,则肝失调畅,肝主疏泄失司,加之久坐不动,或饮食失节,脾之运化功能亦失调,导致水液代谢失调、痰瘀内生而导致AS。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