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服务工作中的思考

摘要

自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以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纷纷推出学科服务.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开始推广学科服务,历经4年,经过3次人员及院系调整,学科馆员由原来的73名,缩减至47名,服务院系也减至36个.三次人员调整不仅优化了学科馆员的人员配置,也使得服务对象更加具有针对性.从2010年开始,笔者有幸加入学科服务工作,在实践工作中,笔者经历了信心不足、矛盾、坚持的过程,对学科服务工作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首先,学科馆员是兼职形式还是专职形式各方意见不一。笔者认为,就目前图书馆的现状,可以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人才配备方法。其次,纵观全国高校图书馆,有学校采取我馆这种全面铺开,面向大多数院系提供学科服务,也有像湖南大学只面向个别院系开展学科服务。笔者认为,在开展学科服务初期可选择重点院系,集中人才面向少数院系开展学科服务,与服务院系建立良好的联系,寻求具有特色的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树立学科服务品牌,争取在学院中取得认可。第三,学科服务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服务内容。笔者认为为用户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服务,不宜作为目前学科服务的重点。应该将学科服务重点放在信息素养教育上。另外,学科馆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学科服务也会不断更新服务内容,开展新的服务项目,这些都需要及时对学科馆员进行培训指导。目前,图书馆的传统借阅服务逐渐向个性化、专业化、深入化的服务转变,学科服务适应了图书馆发展方向,也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寻求适合各自图书馆自身特点的学科服务方式,将有效地促进学科服务的发展,也有利于馆员们参与到学科服务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