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会第十二届年会 >试论我国历史上治蝗观念的阶段性变化

试论我国历史上治蝗观念的阶段性变化

摘要

我国历史上对蝗虫的关注最早可追溯到商代,1976年中国社科院考古队在河南殷墟妇好墓中发现了一件玉雕蝗虫,造型十分逼真,而这一时期有关蝗虫的文字记载也有学者进行了研究,范毓周认为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的字当为"蝗"字.可见,蝗虫早在商代就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了,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蝗虫害稼的历史也可见一斑.在我国蝗灾肆虐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纵观整个封建时代,虽然随着人们对蝗灾认识的进步,治蝗实践不断得到发展,但这仅仅是基于蝗虫为“神虫”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蝗灾为上天对人们尤其是统治者不德行为之惩戒的观念犹在。虽然封建社会后期洋务派思想家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和民众信仰的灾异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但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自身的局限所在,这种批判并不彻底,他们仍然欲用传统灾异观的“灾祥祸福”之论来惩恶扬善,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成了当时反工业化风潮最深厚的土壤。直到严复将推翻西方“神创论”的《物种起源》介绍到中国并且引起了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共鸣,传统的“天降灾异观”才逐步走向瓦解。到了民国时期,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治蝗观已完全取代了“天降灾异观”,进而主导着官方治蝗行动的开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