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地震预测:汶川Ms8.0、芦山Ms7.0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变研究

地震预测:汶川Ms8.0、芦山Ms7.0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变研究

摘要

收集、整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及四川地震局区域重力网资料,给出汶川、芦山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和具有构造活动意义的重力场动态图像,系统分析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2008年四川汶川Ms8.0和2013年四川芦山Ms7.0地震发生的关系。强震易发生在与构造活动有关联的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重力变化等值线的拐弯部位,构造活动断裂带由于其差异运动强烈而构造变形非连续性最强,易产生急剧的重力变化,最有利于应力的高度积累而孕育地震。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与龙门山断裂带的交汇部位。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震中区及其附近观测到明显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中观测到的重力前兆。根据重力资料显示的异常变化,笔者对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一般来讲观测资料积累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判断强震发震震级,异常持续的时间越长,其对应的震级越大。分析地震重力异常,不仅要看短期变化,也要分析长期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