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长春
  • 会议文集: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会;吉林省人民政府
  • 出版时间: 2017-06-24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6/20>
456条结果
  • 摘要:文章结合宝鸡市的湿地情况,调查分析了我国在湿地保护建设中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大力宣传教育,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坚决防止对湿地的污染,加大湿地保护建设技术力量队伍和研究力度等手段保护建设措施技术对策。
  • 摘要:2014年4-10月分别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溶洞湿地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共采集得3786只土壤动物,隶属3门11纲31类.结果表明:鞘翅目、真螨目、蜘蛛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蜚蠊目、大蚓类、直翅目、小蚓类、等翅目、盲蛛目、直翅目、半翅目、寄螨目等15类;稀有类群有12个类群;两种沼泽湿地中,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湿地土壤动物功能群在数量比例关系为:腐食性>捕食性>植食性。
  • 摘要:目的:冬笋是毛竹第一生长阶段,其营养状况是后期生长的基础,并直接影响林分未来产量.关于毛竹养分的研究多围绕成竹营养,对竹笋养分利用关注较少,尤其在微量元素方面几近空白.本文研究了毛竹冬笋对Fe、Mn、Cu、Zn四种主要微量元素的吸收与动态积累过程,并拟合模型,为该时期毛竹林科学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标准地破坏性收获法,分别在冬笋生长初期、中期和后期分3次进行冬笋采收,每次3块样地,共9块,测定冬笋生长与生物量指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LY/T1270-1999)测定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其在单笋和林分中的积累规律.rn 结果:四种微量元素中,Fe、Mn在冬笋中含量较高,随着冬笋生长,不同元素表现出不同的积累特征,Mn在林分冬笋积累速度不断加快,Zn积累在前、中期较为平缓,到后期迅速增大,而Fe和Cu则表现为中期增长比例较小,冬笋生长末期,Fe、Mn、Cu、Zn在笋中的积累量分别达37.17g·hm-2、24.53g·hm-2、0.71g·hm-2、7.49g·hm-2.拟合了冬笋各生长阶段四元素积累量(Y,g)与笋高(H,cm)和笋径(d,cm)的相关模型.rn 结论:Fe与Mn在冬笋中的吸收量较大,其中对Fe的吸收量超过了中量元素Mg.随冬笋生长,Mn吸收积累速度持续加快,而Fe、Zn和Cu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后期.冬笋是林分产量的基础,但由于器官尚未分化,生长所需养分靠母竹提供,因此应加强该时期母竹系统的养分管理,尤其是Fe元素的补充.
  • 摘要:人口、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利用福建省2006-2015年人口、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统计数据,对福建省人口-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进行研究,并对指标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这十年间福建省人口-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别变化由轻度失调衰退类过渡到濒临失调衰退类,再过渡到勉强协调发展类;协调发展类型由生态滞后型过渡到经济滞后型.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提出了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着力提升人口素质人,把人口增长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之内,优化人口结构,加大教育投入,统筹人口、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转变人们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大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不合格的排污企业,提高污染控制水平,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进一步优化三产结构,加快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生态建设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推进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通过对工业革命发展类人比较分析,给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以机器(广义机器)衍生出类人某种重要器官肌能的机器机能为标志,使得各种机器转型升级和广泛应用,以推动工业不断发展,形成工业X.0.采用工业发展的这一规律对工业4.0的内涵和标志性的机器机能进行了分析解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前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规律和目前工业发展走向,给出了仿人智力肌能的机器学习机能将引发第五次工业革命,期间将诞生各种类型智能机器并得到广泛应用,即工业5.0.在这一思路引导下,结合中国制造2025,研制了一种群视觉机器智能制造系统模型,利用该系统模型对多品种、小批量、柔性高效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 摘要:以车联网动态在途云计算信息与面向工业4.0的多维在线"互联网+"量子传输系统为例,继2012年首届物流工程国际会议"交通运输移动物联网+"成功对接,开元对接团队系统工程实践与协同二组紧密跟随我国北斗应用对接的5G态6D信息与控制开发进程,籍由内环装备控制与运行等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先行,已经进入民族性自主网络主权下,基于北斗6D量子传输等高精益度"无线对接与沟通无限"、绿色工业及物流运输工程"物联与联动"节点的,综合立体信息、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微观应用域"互联网+物联网+北斗6D+5G+量子传输"系统设计,及其并行的应急物流和安全流转过程协同开发探索阶段.
  • 摘要:以60kV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为研究对象,以30kV单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不同频率下换流回路中电容、电感值进行优化为研究基础,得到不同电容值与弧后电流,电流过零时间关系,综合考虑成本经济因素,为满足开断需求,根据单断口换流回路仿真选取最佳电容、电感值,通过开断过程仿真,对比分析各频率下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主断口瞬态恢复电压分配规律及弧后电流下降率影响,提高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性能.
    • 作者:张迎康,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为提高永磁斥力机构运动速度,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影响永磁斥力机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一变量法,考虑运动部分质量、金属盘尺寸及直流与外接电路参数对机构运动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为减少运动部分质量,提高充电电容电压可提高机构运动速度,且能在5ms之内可靠分闸,动作分散度小于±0.2ms.
  • 摘要:农业机械中的触土部件在加工土壤的过程中受到的来自于土壤颗粒的磨损失效不仅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一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总结了土壤对触土部件的磨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触土部件耐磨性能的常用方法,以期对农业机械触土部件的设计和维护提供理论参考.rn 提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兼顾经济性要求及强度和硬度要求,可以选用优质合金钢进行合适的热处理以提高其耐磨能力。比如,加入硼或铬的中碳钢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就表现出了优于低碳钢和高碳钢的耐磨能力,因此更适合应用于颗粒硬度较高的土壤。rn 马跃进团队利用不同条件的火焰喷焊和氮弧熔覆技术在Q235试件上分别制备出了Ni60+50WC涂层、Fe6涂层和TiCN/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含有这些涂层的试件,其耐磨能力均高于Q235试件和65Mn试件。因此,可以通过表面热处理、表面涂覆等现代表面技术对零件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耐磨能力。rn 吉林大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土壤动物一些特殊的体表结构、体表材料和活动机理具有良好的减粘降阻功效,有利于降低土壤对触土部件的磨损。通过在部件表面增加仿生非光滑表面、仿生柔性表面、仿生曲面等特殊结构,以及采用表面电渗技术,均起到了明显的减粘降阻功效,从而降低了对触土部件的磨损,很多相关技术已经在工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
  • 摘要:在分析纺织工业面临的"十三五"发展形势与重点实施任务的基础上,探讨了纺织智能制造的主要内涵与本质,以及信息物理融合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在纺织智能制造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工业4.0参考架构与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提出了大数据驱动的纺织智能制造平台体系架构,阐述了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集成三项智能制造工作,以及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产品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等关键功能.
  • 摘要:本文报告了制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己内酯(PVP-PCL)嵌段共聚物胶束纳米载体及对抗癌药物紫杉醇的负载,研究了该药物传输体系的体内体外抗肿瘤效果,并研究了不同PVP链长对胶束粒子体内行为的影响.随后,通过β-环糊精与金刚烷的主客体作用合成了PVP-PCL准嵌段聚合物并在水中成功形成了胶束及对抗肿瘤药卡巴他赛的负载.研究发现卡巴他赛的纳米胶束具有很好的体外抗肿瘤能力.最后,报道了顺铂交联的超分子载药纳米粒子,研究了它们的体内体外抗肿瘤效果.
  • 摘要:有机催化聚合对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在生物医药、微电子等领域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并逐渐成为脂肪族聚酯合成领域的发展方向.磷腈作为一类有机碱催化剂,生物相容性好,在酯类开环聚合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磷腈催化剂的结构和碱性是决定其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已报道的磷腈催化剂种类少,结构单一,碱性难以调控.因此,设计开发结构多样、碱性可调控的新型磷腈催化剂具有极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催化剂设计角度出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磷腈催化剂,通过改变取代基团实现了对催化剂碱性的调控.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磷腈催化剂对环氧类单体以及γ-丁内酯、丙交酯、ε-己内酯等具有不同环张力酯类单体的开环聚合均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此外,还探讨了磷腈催化剂的结构和碱性对聚合反应可控性的影响,实现了脂肪族聚酯的可控合成.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卟啉和蛋白质共同构成了生物体中很多功能单元,如酶、叶绿体、血红蛋白等.本文利用嵌段共聚物与卟啉共同构筑的纳米复合胶束可以很好的模拟卟啉/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嵌段共聚物与卟啉的协同组装可以得到不同生物功能的纳米复合结构,通过诱导卟啉在嵌段共聚物胶束的核内组装,可以获得具有精细结构的手性组装材料,增强的光催化活性,高的PDT(光动力学疗法)效率,可逆的结合和释放氧气的能力,或优异的仿酶催化活性等.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活体自组装"是指外源性的分子在生物环境下(如:细胞,组织或者活体动物)有序组装,并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先前的工作中证明基于多肽组装体系表现出聚集诱导滞留(assembly induced retention,AIR)效应,能够提高生物活性分子在特定部位的保留,从而实现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定量的生物成像以及高效的肿瘤治疗.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留置针套管留置时间短、临床并发症多的问题,本工作选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体感软化特性的智能聚氨酯(TPU)材料制备留置针外周套管。从聚氨酯的原料制备入手、结合加工设备和工艺的开发、完成各项检测和临床试验,获得CFDA的技术许可证,最终实现留置针外周套管的广泛应用。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聚螺芴可以避免聚芴中由于聚集或芴酮缺陷带来的绿光峰,具有良好的光谱稳定性和蓝光色纯度,在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PLED)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了确保聚合物的溶解性,一个或多个烷氧基通常被引入到聚螺芴的侧链.但是,由于烷氧基具有较强的给电子能力,能够发生从侧链到主链的电荷转移(CT:charge transfer)作用,使得激发态中含有部分CT特征,最终导致荧光量子效率的降低和发射光谱的红移.针对这种情况,将外围的烷氧基替换成咔唑致溶基团,发展了基于咔唑的深蓝光聚螺芴材料P(Cz-SF)].和烷氧基聚螺芴P(RO-SF)相比(λPL=455nm,FWHM=58nm,ΦPL=0.20),咔唑聚螺芴P(Cz-SF)的发光峰位蓝移到422nm,半峰宽减小到45nm,同时固态荧光量子效率显著增加到0.60.相应的PLED器件获得了有效的深蓝光发射,色坐标为(0.17,0.06),外量子效率高达3.0%。在此基础上,在咔唑聚螺芴P(Cz-SF)的主链共聚不同带隙的发色团,成功地实现了发射光谱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的调节。相应蓝光、绿光和红光PLED器件的发光效率达到了5.6、21.6和4.4 cd/A,色坐标为(0.16,0.16),(0.32,0.60)和(0.61,0.34)。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新型芳香单元是获得高性能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基础.本文合成了二噻吩并咔唑、萘并二并噻吩、异靛蓝并异靛蓝三类芳香稠环单元以及基于它们的共轭聚合物,研究了这些聚合物的半导体性质.此外,还合成了四氟代二噻吩乙烯单元,发现该单元具有很高的C-H直接芳基化反应活性,通过C-H直接芳基化缩聚,制备了以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和异靛蓝(IID)为受体单元的双极传输型高迁移率共轭聚合物.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近红外共轭分子是有机共轭分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具有宽吸收光谱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高双极性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课题组围绕近红外共轭分子在有机光电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工作.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方面,构建了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并实现了高的双极性电荷传输,提出了非对称分子设计策略进一步提升聚合物在非卤素溶剂中的溶解性.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设计了一系列以噻唑为桥联基团的共轭聚合物,实现了低的前线轨道能级与低的能量损失,并首次获得了含卟啉单元的受体材料,实现了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7.4%的能量转换效率.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无论是发展接近100%色域的高品质显示屏、还是制备接近太阳光谱的白色光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均十分重要,其不但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还具有产业技术领域的重要需求。针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存在的一些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及有机电致发光产业关键材料的市场需求,最近,在如下3个方面开展了一些系统的研究工作:rn 1、设计基于菲并咪唑基团合成了一系列高性能深蓝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这些材料显示了优良的电致发光性能。rn 2、设计合成了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发光特性的菲并双氰基取代吡嗪—芳香胺衍生物系列有机分子,其中三苯胺作为电子给体时得到的化合物TAP-DCPP显示了深红光到近红外光的发射,该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成膜性质。rn 3、利用本实验室原创的蓝色荧光分子Bepp2和绿色磷光分子FPPCA分别作为双发光层各自的主体发光材料,该绿光分子和另一种橙红光磷光分子BZQPG分别作为各自发光层的客体发光材料,实现了基于蓝、绿和橙红三色发光的高性能、高品质的白光发射。
    • 作者:,
    • 会议名称: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摘要:聚离子液体(Poly(ionic liquid)s)是指由离子液体单体聚合生成的,在重复单元上具有阴、阳离子基团的一类离子液体聚合物,兼具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的优良性能。按照化学结构,聚离子液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聚阳离子型离子液体,即阳离子以共价键与聚合物主链相连;(2)聚阴离子型离子液体,即阴离子以共价键与聚合物主链相连;(3)两性型聚离子液体,即阳离子和阴离子都通过共价键与聚合物主链相连。由于聚离子液体兼具离子液体与聚合物的优点,并且克服了离子液体的流动性,因而近年来成为高分子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rn 本报告将主要介绍聚离子液体功能膜的分子设计与合成,及其在燃料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刺激响应性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