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厦门
  • 会议文集: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10-20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5/20>
699条结果
  • 摘要:当前,新疆工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环境容量约束、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改善民生等工业发展难题.基于此,必须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区域布局协同化,产业升级绿色化,园区改造生态化,加快推进新疆工业绿色发展,既要从宏观层面加快产业布局协同化、产业升级绿色化,也要在微观层面推进园区改造生态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只有从全方位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才能从源头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才能发掘出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形成工业发展绿色新动能。
  • 摘要:新疆博格达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该地区的地衣区系比较特殊,具有十分重要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本文为了查明该地区壳状地衣资源,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对该地区壳状地衣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地区的壳状地衣共有22种,隶属于4目、8科、11属.其中茶渍目地衣种类占优势,共有12种,隶属于4科、6属,分别占该地区壳状地衣种、属和科总数的54.55%、54.55%和50%.山地森林带中壳状地衣的物种多样性最大为2.452、山前荒漠带中物种多样性最小为1.158.山地荒漠带和山地草原带间壳状地衣的相似性最大为0.933;而高山垫状植被带和山地草原带、山前荒漠带之间的相似性最小分别为0.316和0.333.说明山地森林带和亚高山—高山草甸带柄息地的温度和湿度较适合于壳状地衣的柄息和生存,而低海拔地区除了干旱环境限制地衣的生长外,环境的污染和人为活动的干扰也导致了地衣多样性的降低.根据基物类型壳状地衣可分为岩面生、树附生、地面生和藓丛生等4个类型.
    • 作者:李亭亭,汪正祥,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运用植物社会学的方法分别于2叭2年5月和2叭2年7月对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湿地进行植被调查.调查发现,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湿地共有高等植物196种,隶属67科128属.其中苔藓植物2科2属2种,蕨类植物6科7属8种,种子植物59科119属186种.蔷薇科是含种类最多的科,有25种.将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植被分为8个群从:(1)野灯心草+大理苔草—泥炭藓群丛(Ass.Juncassetchuensis+Carex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2)野灯心草+小叶地笋—泥炭蕉苹群落(Ass.Lycopuscoreanusvar.cavaleriei+Juncassetchuensis-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3)大理苔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4)戟叶蓼—泥炭藓群丛(Ass.Polygonumthunbergii-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5)湖北海棠—蕨状苔草—泥炭藓群丛(Ass.Malus hupehensis-Carexfilicina var.meiogyna-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6)耳叶杜鹃-蕨-泥炭藓群丛(Ass.Rhododendron auriculatum-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Sphagnumpalustressp.palustre);(7)菖蒲-泥炭藓群丛(Ass.Acoruscalamus-Sphagnum palustressp palustre);(8)灯笼花—箭竹—大理苔草—泥炭藓群丛(Ass.Enkianthuschinesis-Sinarundinarianitida-Carex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ssp.palustre.).这些植被类型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观.对鄂西泥炭藓沼泽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生态恢复仍在进行中.
  • 摘要:植被自维持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构建土壤生境系统、植被群落系统和物质循环系统进行受损植被群落的修复或重建.三个系统的构建包含三大技术体系的配套应用,即生境改良及再造、群落配伍及建植和功能菌群构建及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构建的植被系统与周边乡土物种融合度高,植被群落稳定.该技术用于修复由于人类扰动造成的地表创面,包括受损土壤和植被系统.经在中国北部冻融区、半干旱区和南部湿润区域的公路铁路边坡、矿山受损植被系统进行示范应用,既能抵抗冻融、半干旱等恶劣环境,又能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抵抗暴雨冲刷,保土保水能力强,修复后的植被盖度可达到86%以上,构建的植被系统可自主循环、自然衍生,逐渐形成自维持免人下养护的植被生态系统.
  • 摘要:国家环评基础数据库对于支撑环评乃至环境管理工作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环保领域体制机制逐步改革等背景下,本文总结国家环评基础数据库发展现状,指出当前面临的简政放权全国环评管理支撑能力待加强、排污许可制实施固定污染源信息待衔接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环评信息化水平待提升三大问题,并提出建立全国环评基础数据库、加强环评数据资源建设和推进数据挖掘分析及开放共享三点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作者:景圆,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追溯、目的及意义的探讨,结合其在环境管理制度中得作用,提出环评作为科学性技术文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尽可能客观、科学、理性的决策参考.通过对目前中国环评管理模式的分析,以及与国外环评管理方式进行对比,提出目前中国环评管理模式中的问题,并提出“轻审批、重监管”、“全国性环评大数据资料平台建立”、“环评文件减负”等建议.
    • 作者:汤德福,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环境公共财产权论是公众参与机制的基石,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但实践多年来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反而被环境保护部评为“流于形式”.本文回顾了政府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过程,着重探讨了公众参与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包括公众环保知识和意识薄弱,获取项目信息及参与的渠道不广泛,以环保名义夹带其它非理性诉求,为完成法定程序而虚假参与等.建议公众参与办法修订应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厘清参与范围与内容,拓宽参与渠道等方面人手,同时完善环保NGO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
  • 摘要:传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于只是从单个项目进行分析,不能充分考虑多个项目环境影响的累积协同作用,无法满足较大地理空间区域下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因此环评数据资源必须实现向大数据的转变,加强管理与应用服务的创新,推进环境管理转型.本文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平台的核心系统和建立步骤,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指出环评数据的共享是大数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期。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背景、水文、气象等大量数据资料分散在各个部门及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形成,需要打通国家与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还需要构建连接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横向”数据通道,为环境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决策与管理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平台应该面向各级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服务,提高环评决策和环境预警能力。大数据平台也要向环评机构提供在线数据共享、模拟分析等服务,提升环评基础资料收集的可靠性、便捷性。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平台也要向污染企业提供环境污染信息及环保措施对策,增强企业的环保责任感,使其能更积极的参与污染治理活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体系较为完备,但主要是针对单个项目的点源分析,无法适应面向区域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在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工业企业的聚集状况和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应该在全面研究物理化学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来应对不同气象地表条件下的分析。
  • 摘要:规划环评旨在从源头预防产业园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协调.本文则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在对产业园区进行规划环评时应重点关注的几个要点,指出产业园区开发较单一建设项目而言,其环境影响范围大且深远,不确定性因素多,影响因素复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旨在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调整建议或缓解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从环保角度为规划审批部门提供指导,确保规划实施合法、科学,可操作性强,力争从源头预防产业园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协调。
    • 作者:邬春龙,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环境评价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样、不确定性、分散性等特征,如何利用好环评数据,是完善环评工作的前提.本文阐述了大数据特征、收集及使用,提出大数据思维方式下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创新应用.大数据是首先是数量大,其次是数据具有不同的维度,只有建立在不同维度基础上的大量数据才具有完备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随着互联网兴起及产业数字化,尤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及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建设,环境领域数据量急剧增加,为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发展将大数据带入崭新的思维,将原本数据来源多样、分布广泛、采集方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内容庞杂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与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建立相关性。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从工程分析、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景观影响评价开展。
  • 摘要:通过分析智慧景区的内涵和标准体系,借助物联网、差分定位、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智慧景区管理体系,构建智慧景区架构体系和服务体系,以透彻感知、互联互通、科学管理、绿色发展的运用功能提供标准化的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智慧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碳足迹环境、顾客满意度、游客密度作为技术指标构建智慧景区评价体系.研究有利于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设计,亦可为智慧景区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 作者:鱼红霞,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跟踪评价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是规划实施中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依据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总纲》解析了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定义,从跟踪评价的内容,作用,并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理》对跟踪评价的审查要求等方面,全面阐释了跟踪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读,分析,结合实际阐述了开展跟踪评价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判别跟踪评价适用范围的思路,跟踪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评价方法以及推进跟踪评价的建议.
  • 摘要:采用熵权法计算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权重,结合TOPSIS法评价了瓯江干流感潮河段4个监测点位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并对4个监测点位2015年水质状况进行时空排序.研究结果显示:各监测站位水质优良,均在Ⅱ类以上;Ⅰ类>龙湾断面>小旦断面>杨府山断面>清水埠断面>Ⅱ类;清水埠断面2015年各月份排序Ⅰ类>6月>1月>9月>12月>7月>2月>10月>3月>8月>Ⅱ类>11月>4月>5月>Ⅲ类.与传统水质评价单因子法比较,运用基于熵权TOPSIS评价更贴近实际水质状况.TOPSIS的排序功能可为属地流域环境管理带来便利.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中TOPSIS评价程序可便捷地获得评价数据与结论,提高环境监测评价工作效率.熵权TOSIS法评价水环境质量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摘要: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因此前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在搜集当地的历史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现场勘察、现场试验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项目影响区地下水现状进行了评价,建立了数值模型,设置了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分别在无防渗措施下模拟和预测对项目影响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本研究提出了“分区防渗”的措施,将厂区分成“重点污染区、一般污染区、非污染区”分别设置防渗方案.
  • 摘要:效果评估能够对项目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对类似项目的方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为该沙滩的后续维护和改善提供建议,对促进项目发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沙滩整治修复现状及评价方面的总结,探讨沙滩修复效果评估的方法,建立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沙滩修复项目实际案例,运用AHP方法对开展效果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沙滩修复前后的评估值分别为0.397和0.733,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沙滩整治修复项目效果评估提供借鉴.
  • 摘要: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截止2014年年底,8km2起步区已经成为较成熟的社区,绿色产业初具规模,公共配套也渐成体系,天津生态城发展的后续问题是绿色发展的进行情况,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城指标体系,结合《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设计的指标体系,建立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天津生态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天津生态城可持续建设水平处于较好水平.
  • 摘要:该研究选择江畔城市芜湖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监督分类、叠加分析技术、景观指数与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城市用地弹性系数、紧凑度、分维数,分析芜湖市城市用地在空间上扩展的模式以及评价城市用地扩展的健康程度;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拟合城市扩展的形成机制,探讨人口发展、经济增长、政府决策以及公路发展对城市扩展的驱动作用,解析城市的演变机理.结果表明:芜湖市城市增加主要是由耕地转换而来,城市的弹性系数较低,土地利用总体达到了集约化水平;研究区的分维数逐年增加,紧凑度减小,城市扩展呈现边缘式扩展,城市内部填充较弱,城市呈现出“摊大饼”式扩展;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模型显示:人口增长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影响最为显著.
  • 摘要:通过对武汉市12个湖泊进行水生态调查,用生物学指数、生境、水质类别等指标对各湖泊水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大部分湖泊水环境呈现“轻度受损”状态,水生态综合评价结果与水质实际状况符合,表明这种水生态综合评价模式对武汉市湖泊水环境评价具有可行性.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污染问题的增多,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突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供水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2014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供水总量、从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COD和氨氮排放量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数据,采用基于决策单元规模收益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113个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分析效率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113个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但仍然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城市综合效率普遍偏高,东北城市和中部城市综合效率次之,西部城市综合效率偏低且效率分布两极化.
    • 作者:石钰婷,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本论文针对医院环评特点,结合当下医院环评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分析了医疗污水、医疗固废、自污水处理站外排污泥和废气的特殊性以及各自的推荐处理工艺或污染防治措施,同时以某医院实例进行验证.通过改进措施的提出,以减小医院类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且对医院环评项目的规范性有一定的帮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