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厦门
  • 会议文集: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10-20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7/20>
699条结果
  • 摘要:文章研究了Ti02/硅藻土复合材料对实验模拟有机废水的催化降解性能,并利用SEM和XRD对其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鉴定,初步探讨了Ti02/硅藻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T107负载量对有机物去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复合材料中的Ti02发挥了较好的催化降解能力,硅藻土对有机物也表现出一定的吸附能力.Ti02为10%的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去除率能够达到最好.通过对实际有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有机物去除率达到100%.
    • 作者:陈晨,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为研究当今快速城市化而带来的生态问题,本文以合肥市2011-2015年的生态建设为背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生态效率作为评价框架,从而探讨合肥市生态效率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5年,合肥市能源消耗总量由1679.55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103.20万吨标准煤,生产总值(GDP)由3636.61亿元到5660.27亿元.合肥市2011-2015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生产总值增加了2023.66亿元,能源消耗增加了423.65万吨标准煤,生态效率由1.50增加到1.63,可以看出产出与投入成为影响合肥市城市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沈阳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模式、业务架构和业务示范,从实际应用层面探讨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业务发展方向,指出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应紧紧围绕环境管理实际需求,开发环境风险预防、预警、预测、评估、应急、信息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展的业务可拓展到环境风险溯源、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以及应急管理、事故应急、损害鉴定等领域,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工作应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解决环境风险问题,保障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系统地考虑环境风险防控的主体、对象、过程、区域等要素,以及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基准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等保障和支撑措施,处理好风险防范与应急、研究与实践等多方面的关系,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与上下游业务形成有效衔接,将环境信用、绿色金融、环境责任保险、环境损害鉴定等新兴业务串联起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综合性的环境解决方案。
  • 摘要:本研究针对某锑矿泄漏区农田土壤中锑的污染状况、生物有效性及其健康风险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13个土壤样品中锑浓度均超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给出的锑的限量标准为3mg·kg-1,最大超标17.5倍.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和油菜可食部分对土壤中锑的平均富集因子分别为0.0234±0.0142和0.0299±0.0142;通过模拟胃消化阶段对小麦和油菜可食部分锑的吸收,小麦和油菜可食部分中锑的生物可给度平均分别为0.2794±0.1075和0.2272±0.0814.综合考虑富集因子和生物可给度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最终通过小麦被人体吸收的锑占锑每日最大允许摄入量(TDI)的0.7-5.49%,通过油菜被人体吸收的锑占TDI的0.04-0.34%,风险较小.但如果该区域同时存在其它暴露量大的暴露途径,需要对其累积暴露予以重视.
  •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之变化,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榆林市12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控因子,剖析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理及驱动因素在区域分布的差异.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政策制度因素,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间呈“N型”波浪式变化趋势,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对工业用地的面积的影响显著,两者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经济驱动型、协调驱动型、弱经济驱动型三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类型,驱动因素的区域差异显著.因此榆林市应结合实际,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力度,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 摘要:在低温条件下,初步探索了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钠体系氧化修复南极石油污染土壤的可行性,主要通过批次实验发现极地石油污染土壤化学氧化修复的最佳氧化剂/催化剂比例为1:1;通过添加柠檬酸螯合剂增强氧化系统的缓释效果、添加吐温80表面活性剂增强石油烃的解吸程度,可以使活化过硫酸钠的氧化修复效率提高一倍左右,其中,柠檬酸螯合物的缓释作用对修复效率的提升最为明显.使用GC-MS分析了该体系过硫酸钠氧化总石油烃的作用机制,发现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体系对土壤样品中低碳数石油烃组分的去除效率远高于高碳数石油烃组分.
  • 摘要:近年来,农业生产大量的化肥投入使用使得化肥养分存在巨大的流失风险,而其中,由雨水对土壤冲刷产生的径流中裹挟的氮磷的流失是一个主要的流失途径.氮磷元素的大量径流流失使得化肥利用率低下,同时又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本文以浙江径山茶园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从“源头-过程-末端”的茶园氮磷流失面源污染控制的一种化肥减量+生物质炭转化拦截技术,以期为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提供一种处理材料来源广泛、可操作性强,环境友好的原位修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减量施肥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质炭多级生态拦截可以有效减少径流中的氮磷含量,避免了土壤中大量的氮磷流失对水体的面源污染.
  • 摘要:选取典型有机氯农药林丹及典型重金属Pb、Cd为目标污染物,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低分子有机酸柠檬酸和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复合同步解吸复合污染土壤中林丹和Pb、Cd的效果.结果表明,柠檬酸浓度为0.02及0.10mol·L-1时,相对于单独鼠李糖脂,组合药剂对林丹的解吸率分别提高了12.0~32.3及11.5~35.1个百分点.鼠李糖脂对组合药剂中林丹的解吸起主导作用.相对于单独柠檬酸或鼠李糖脂,鼠李糖脂-柠檬酸组合药剂对土壤中Pb的解吸表现出联合作用;但组合药剂对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与柠檬酸单独体系相当.当鼠李糖脂浓度为1%,柠檬酸浓度为0.1mol·L-1时,组合药剂对土壤中林丹、Cd和Pb的解吸率分别为85.4%,76.1%及28.1%.鼠李糖脂-柠檬酸体系对不同形态的Pb和Cd去除能力有差异,其中对可交换态重金属去除最为有效.土壤中镉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铅主要以有机态和残渣态存在.鼠李糖脂-柠檬酸组合对铅去除的联合主要贡献在对有机态去除的联合作用上.综合来看,5000mg/L与0.5mol/L柠檬酸配合使用是效果较好且较为经济的配比组合.
  • 摘要:从茂名山阁高岭土中分离出一种铁还原混合菌,测定其除铁率可达14.6%,并优化了混合菌的生长条件,其最佳生长条件为pH6.0,添加草酸浓度为0.2g/L,培养温度为28℃,为茂名高岭土生物除铁提供实践参考.本文从茂名本地高岭土中筛选出了一种除铁混合菌,其除铁率达到了14.8%。同时,对该混合菌除铁工艺条件作了初步优化:培养基pH约为6.0;培养温度为28℃,并且添加少量有机酸,草酸浓度为0.2g/L较为适宜;混合菌的对数生长期约为2天。
  • 摘要:针对焦化场地受多环芳烃和汞复合污染的土壤,采取电加热实验回转窑模拟热脱附修复设施,实验350℃和500℃的热脱附温度下,10min、15min、20min、30min热脱附时间下,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和汞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热脱附能很好的去除汞,达到标准的筛选值,多环芳烃受沸点和筛选值的影响,需要提高热脱附温度和延长热脱附时间.实际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采用热脱附技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热脱附温度和热脱附时间,使污染土壤中目标污染物去除达到相关的修复标准或筛选值.在满足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前提下,热脱附温度与窑内停留时问互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在工程化应用中选择根据污染场地修复成本、开发周期、以及场地开发用途的需要,确定热脱附设备最优化的工艺技术参数。随着热脱附对有机污染物进行脱除的同时,重金属汞的去除效果也十分明显。
  • 摘要:为利用城市林木枯落物和河道底泥堆肥生产有机肥,设计城市林木枯落物和经加粉煤灰钝化处理的河道底泥5种不同比例(1:1、1:2、1:3、2:1和3:1)的高温堆肥试验,测定堆肥过程中堆温、pH、有机质和C/N的动态变化,以及这5种配方堆肥产物的种子发芽指数.结果显示,堆温和pH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1配比的升温迅速、高温期维持时间最长(5d);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均达到腐熟,pH值在7.47~8.87,有机质分别下降了36%,38%,42%,33%和29%,城市林木枯落物比例增加有利于减少有机质损失;由于底泥的C/N较低,增加枯落物有助于提高堆肥效率;处理组1、4和5的种子发芽率分别在26d、18d和19d达80%以上,而处理组2和3直至堆肥结束其种子发芽率仍小于80%.综合考虑堆肥质量和效率,底泥和城市林木枯落物3:1的处理为规模化生产有机肥的适宜原料比例.
  • 摘要:生物炭是有机物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高温热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芳香度、高稳定性的有机物质.近年来,生物炭作为新型环境功能材料,以其优良的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成为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孔隙度、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等,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植物或作物的生长.此外,因其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等特点,生物炭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Pb(Ⅱ)、Cu(Ⅱ)等)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并能够降低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进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生物炭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得出其吸附机理.最后,进一步提出生物炭改良和修复土壤的未来研究展望.
  • 摘要:在我国煤矿区含硫煤矸石山产生的高硫酸盐、富含铁和重金属元素的酸矿水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污染矿区的地表和地下水,还污染周围的土壤.利用从长期受煤矸石污染的黄土中分离的硫酸盐还原菌(SRB)修复煤矸石污染,以乳酸钠为碳源,探讨了不同量碳源和不同SRB接种量情况下,SRB修复煤矸石酸和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SRB修复煤矸石的酸和重金属污染的思路可行,SRB可以把浸液pH从3提高到7,降低硫酸根和铁离子浓度.SRB对重金属Cd和Zn污染的修复效果明显,最大固定率几乎达100%,SRB接种量为煤矸石重量的5%为宜.
  • 摘要:本文以天津市某化工企业搬迁遗留污染场地为例,通过化工企业搬迁遗留污染场地的生产历史和未来规划,确定潜在污染场地的布点采样以及监测方案,对场地关注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并将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结果与风险评估筛选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风险评估或者污染修复(即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的建议.筛选值为开展场地污染风险评价的临界值,即在确定了开发场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情况下,若土壤污染物监测最高浓度低于启动值时,该场地不需风险评估即可直接用于该土地利用类型的再开发利用,若高于该启动值,则不可直接用于再开发利用,需开展后续风险评估和生态修复等工作。本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多种污染物超过筛选值或相应水质标准,因此,需启动场地风险评估,以说明该场地是否可作为商业性公共设施用地再开发利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沿沙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林演变方式,及其后期形成的积沙带植被结构与稳定性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近数十年来,随内陆河上游来水减少,固沙林内水分供给能力的减弱,林种由初建乔灌木,逐步被低矮的耐旱灌丛和逐水草本取代,随之形成了具有阻挡流沙越境的积沙带;积沙带的形状与积沙规模,取决于当地风沙侵袭强度,防护林建植位置、运行时间,农田经济利用所采取的维护程度,带上不同部位着生植被借助农田渗余水的补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结论是沿沙防风固沙林措施及演变形成的积沙带,对越境流沙起到了重要阻沙积沙的作用,是目前维护沿沙绿洲长期安全重要屏障,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与利用.
    • 作者:张丽,赵颖,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本研究以小店污灌区为研究区,研究5种重金属(Cd、Pb、As、Hg、Cr)和多环芳烃(ΣPAHs)在6类蔬菜中的含量及富集特征,并探讨农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与农产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整体上表现为: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春玉米中As、Hg、Cd、Cr、Pb均高于糯玉米.不同农产品ΣPAHs总体上表现为叶菜类>瓜菜类>茄果类>根茎类;玉米中春玉米和糯玉米ΣPAHs含量基本无差异.同种农产品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Cd的富集系数最高,Cr的富集系数最低.土壤中As、Hg、Cd、Cr、Pb含量与瓜菜类、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蔬菜中含量互相间都显著相关,但土壤中ΣPAHs含量不存在该特征.土壤中Hg、Pb含量与春玉米和糯玉米中含量互相间显著相关,但As、Cd、Cr含量间两者相关性较弱,其中土壤中Cr含量与糯玉米中含量呈负相关.
    • 作者:张明,田甜,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本次论文以长春市某区域土壤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目前国家最新政策要求、现状概况以及先进城市的具体措施,完成区域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文章首先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对农田、工业、居住区等重点研究区进行布点,共布设监测点位24处,同时选取20项土壤理化指标、无机污染物以及有机污染物指标进行数据监测.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各点位监测因子无超标现象,各项污染物监测结果均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值,土壤环境质量单项污染指数介于0.10~0.59范围之间,内梅罗综合指数为0.42,属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规定的安全清洁土壤范畴,等级为1级.
  • 摘要:沙北地下水井群为平顶山市区居民备用水源,保护管理好备用水源水质,关乎到市区居民饮用水应急保障安全,非常重要.监测备用水源水质,掌握备用水源水质现状,开展备用水源保护对策研究,服务于备用水源保护管理,有利于备用水源水质安全的有效保护.开展备用水源区域内企业生产源、农业生产源、社区生活源、农村生活源,产出及排放情况调查,并建立动态档案,落实到位防治设施及措施,避免污染物入侵地下水环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3号井或5号井进行连续7天的正常满负荷取水活动,同时对3号井5号井水质进行39项因子开展监测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弄清取水井和停用井水泥井筒内水质的差异及受地下水流动的影响效应。加大对沙北地下水备用水源地表区域的环境保护管理,对湛南新城建设过程中,可能影响地下水及补给地下水的水环境水质的各类活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其不利影响。采用多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开展沙北备用水源保护管理宣传工作。通过持续、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使保护好沙北备用水源的意识融入民众的日常科学生活理念之中,共同自愿地参与到沙北备用水源保护管理工作中来,共同保护好平顶山市沙北备用水源水质安全。
  • 摘要:历史用水量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是各地区在进行水资源规划和预测中的重要依据.以北京市为例,选取2001-2015年的经济和用水量数据,使用对数平均Divisia模型将北京市用水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三个部分,研究分析了该时间序列下各效应对用水的影响量的动态变化,探究了不同时期北京市发展状况下用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产出的增长是导致用水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严格执行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重点发展节水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节水技术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 作者:梁斌,陈刚,胡成,
    • 会议名称: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摘要:为预测评价某地下水封油库运营期间地下水环境影响,本次研究利用FEFLOW软件,对某地下水封油库分别建立无水幕和有水幕两种工况条件下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进而对预测渗流场以及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结果指出:有水幕条件下0米等水位线扩展速率较小,没有形成明显的降落漏斗.无水幕条件下0米等水位线扩展速率较大,漏斗的垂向上扩展逐渐增加,洞室上方形成明显的降落漏斗;在水封效果上,有水幕比无水幕水封效果要好,可以保证储油洞库的水封效果,能有力的调节和保护洞库周围的地下水资源.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