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召开年: 2015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数字科普协会;首都博物馆联盟
  • 出版时间: 2015-06-14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3/4>
70条结果
    • 作者:袁源,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近年来,"智慧"一词频繁出现,"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流行起来.这些新兴的概念层出不穷,离不开数字化、物联网、云计算等各类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的革新中,一些以人、物和场馆相连为核心理念的智慧博物馆和科技馆呼之欲出.本文以2014年9月开馆的宁波智慧城市科技馆为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和物联网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现科普展馆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智慧化和物联化的成功转型的案例.最后将根据场馆的现有设计思路和成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和展望.
    • 作者:石秀敏,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技术及特点,总结了故宫博物院现有数据资源的类型、存储方式、数据量及未来增长趋势,分析了故宫博物院数据资源存储保护及利用现状,并对在大数据背景下故宫博物院数据资源存储保护及管理利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 作者:王嘉,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化,如何让传统的博物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网络获得更好的推广,使博物馆可以合理地展示和安排自己的展品展示,重新发掘档案级展览的全新价值,真正打破现有博物馆地域、时效的限制,让所有感兴趣的观赏者能够近距离"体验"博物馆的魅力,基于Web 3D展示技术的线上博物馆虚拟化方案给出了部分解决方法,同时基于该方案的实验性网站"华多秀(www.hodoso.com)"也在用实践的方式检验着该套方案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 作者:闫涛,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面对传统的传播与服务方式已经落后于观众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博物馆需要开发新的、更贴近观众生活习惯的传播手段,提供更适应观众参观需求的服务.近年来,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托,围绕着这一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博物馆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应用为观众服务,为自身文化传播服务.文章以笔者从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研究和经验出发,讨论信息技术的进步从哪些方面影响着博物馆的建设,同时改变着博物馆的发展轨迹.重点围绕着智能移动终端——手机的应用展开讨论和研究,展现当今博物馆发展的最新成果,讨论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为博物馆带来的发展变化.
    • 作者:景海亮,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所有博物馆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保存和解释社会文化意识的物质形态.在这个工作前提中,博物馆都或多或少地会形成一种对应物质形态相对封闭,对应社会文化意志绝对开放的局面.这就使得在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中,使得构建出的网络环境也表现出相对的特点,即以文物为核心,藏品的开放为背景,建立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网络构架,使得这种网络构架多种环境并存.这就使得文物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既有一定的开放,又有一定的封闭的问题.如何调节信息开放与封闭中存在的矛盾呢?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网络节点微控技术协调与解决博物馆信息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微控结点的方法:首先要建立网络拓扑图,其次建立数据流拓扑图。经过综合的分析才可以整理好思路,进行节点策略图的构建。这就更需要信息化工作者具备化繁为简的能力,用清晰的思路在信息中建立起关键的节点,在节点上进行关键的微控,使得物物相连变为可控,而不陷入物物相连物物难控的尴尬局面。所以本文引出的节点微控技术,一定是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作为一个博物馆信息化工作者,就更需要学习文物信息化知识,掌握文物的内涵,并从信息流的导向中掌握到关键点。这就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因为工作环境和前提是如何利用物质来传播智慧与文化,让文物承载着宝贵文明。不局限于传统,更可以现代,让博物馆信息化工作者在古典与现代的关键点中,将文化与现代结合,蔚然成风。
    • 作者:朱琳,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随着"二十四节气"走向申遗之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与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更加受到关注.中国农业博物馆不仅承担着本次申遗工作,在日常的展陈设计中更是推陈出新,运用数字化手段,以新颖的三幕影院形式展示老的农历"二十四节气",通过新颖灵活的表现形式,把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呈现世人.中国农业博物馆此举不仅运用数字化对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也有着深远意义.
    • 作者:张钊,邱克,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利用当前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设备,针对博物馆展品点交工作的需求,联合开发国内首个专业的文物点交软件,努力为文物点交工作带来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一个人与一台智能终端设备即可完成以往需要很多人参与的工作,而且有关展品状况的信息都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上传到数据库中.今后,不论是整合有关展品的增量信息,还是对展品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利用都将变得十分便捷.
    • 作者:于晖,张玉翠,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对于室内定位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博物馆的诸多服务也正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演变.iBeacon技术,能够允许设备使用低功耗蓝牙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在获取各种准确的位置信息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应用程序向使用者提供消息推送,这意味着iBeacon可以完成很多想做的事情.本文将介绍iBeacon的基本情况,论述iBeacon在博物馆界的应用前景,同时结合我国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指出其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意在为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作者:司冰,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博物馆文物影像采集技术随着摄影技术的变革而不断创新.文物档案影像采集工作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开展文博展示工作提供最重要的数据资源.如何能完整、高效地完成可移动文物档案影像采集是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尝试利用新的数字影像技术,在可移动立体文物档案影像采集工作中使用4K视频影像技术对文物进行拍摄,通过一次拍摄即获得视频影像及照片影像两种档案信息,根据拍摄完成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一种更适合文物影像采集的数字技术利用到日常工作中,使文物档案影像采集工作更高效,更规范.
    • 作者:黄艳军,刘菁,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及保护中的应用更是处处可见.2014年本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对27万多件珍贵藏品中的1.52万件进行了集中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藏品核心数据.本文从数字化建设需求、用户、业务目标、技术目标、数字化建设内容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在藏品数字化方面的建设、研究与体会.
    • 作者:牛瑞燕,李媛,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采用无线网络传感技术,设计了一种室内环境参数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烟雾等数据实时采集和处理,能够非常方便地随时对待测环境内的各类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利用温度、湿度传感器和光照度等传感器采集室内环境监测数据,利用无线网络传输数据,无线接收系统接收数据,根据接收的室内环境监控数据,控制相应的继电器的开关,使室内环境始终处于理想状态.
    • 作者:杜剑峰,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乡愁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体验,依托其自身深厚的文化母体,与民族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紧密相连.一切乡愁,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乡愁,并沉淀为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记忆.随着现代化、全球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传统乡愁出现断裂,现代乡愁急需重构,在保存自然、社会、艺术等诸多形态载体的同时,将数字形态下的信息互动呈现及传播方式视作承载乡愁的新载体.
    • 作者:王娜,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我国文博领域内广泛应用.在可移动文物领域,各地、各行业的博物馆以馆藏藏品为主要资源,从藏品管理系统、藏品展示技术到网上博物馆及移动导览,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已基本成熟,并依然呈现出勃勃生机.但在不可移动文物管理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却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落差,亟待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进行整合管理,以提高文物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本文以区县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为载体,探讨数字化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
    • 作者:卢民,苑芳兵,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博物馆丰富的资源涉及各个不同的领域,其分布性、自治性、动态性、多样性增加了博物馆数字资源管理的难度.文章根据博物馆资源的特点分别就博物馆资源的分类、采集、存储与管理进行了综述,就所涉及的相关技术与理念进行了探讨.
    • 作者:韩青青,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公众在科技场馆学习知识的方式正在摆脱纯展板文字的形式,更加关注数字化技术的使用,注重在学习中的参与、体验及互动环节.为了迎合大众需求,科技馆改变传统的展示形式,引进体感技术,充分发挥这种交互技术的展示功能,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青睐.本文以北京天文馆中运用了体感技术的模拟月球行走展项为例,深入探讨和挖掘体感技术在科技场馆展览展示中的应用模式、效果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把功能符合的体感技术添加到“月球行走”展项中,能够鲜明地展示主题、满足观众内心的需求,最大程度上捕捉和调动观众学习天文知识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使科普教育达到最优化。体感技术将是未来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它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开发与探索,是未来科普领域的一大方向。
  • 摘要: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为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传统的保护方式已经无法有效保护文化遗产,数字技术的发展则可以延续一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目前最常用、也是较为简单的手段,是使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虚拟现实技术,也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数字技术.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起步较晚,还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加快保护步伐.目前,我国自主开发了一些技术,许多单位,如北京联合大学也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 作者:姚华容,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乡愁是人们记忆里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是永远盘踞在你心里难以泯灭、难以忘却的记忆、情怀、忧伤……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座座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遗存的表现形式,围绕着它所发生的故事、所涉及的人物、所承载的文化,就如同一部厚重的书中的字符,成为乡愁中不能抹去的记忆.对于这些文物建筑的保护需要传承、文化资源需要挖掘、文物利用需要创新.在保护、利用、宣传方面还需要与现代的数字化手段有机结合,与时俱进,让传承历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在传承与发展中留住乡愁.
    • 作者:张浩达,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一个城市的信息文化生态圈不仅包括城市内的自然环境、物理空间,更涉及其中的人文环境和网络虚拟空间.此外,城市或社区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语言特征等都是组成城市信息文化生态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将自然或人文的地标性景观、历史典故标志、人类社会生活遗址和商业购物等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寻找、挖掘和建设目的地艺术十分重要.有了目的地艺术就有了故事,有了故事就有机会将以上提到的各个环节串联在一起.笔者在国外的诸多自身亲历旅行中,领略到了目的地艺术故事所产生的魅力,也看到了其作为文化创意产品为当地创造的经济价值.这是一项跨专业的交叉性工作,处理得当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作者:许冰彬,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也逐渐进入了服务时代.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线上展示的角度,探讨了在参观导览、公共教育、学术研究以及大数据环境下博物馆各方面服务的发展和创新.
    • 作者:王一伊,
    • 会议名称: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针对BYOD技术,以故宫博物院设计的微信公众号"微故宫"为案例,分析其在博物馆中对参观服务的支持作用主要在信息推送、地理位置服务、流媒体信息以及社交分享方面,并提出BYOD在博物馆应用的前景与挑战.并提出了根据BYOD技术的优势和要求,在故宫博物院全院范围内可以进行改进方案以及故宫博物院中进行的特定展览具有很大的专题性,集中展览某一主题的馆藏,针对这一现象的改进方案。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