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召开年: 2016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
  • 出版时间: 2016-06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2/3>
46条结果
    • 作者:王伟,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很简单、很实用的脉证。首先知道什么是浮脉,无论脉管走行表浅还是走行较深,无论脉管宽大还是细小,从摸到脉搏开始算浮沉,只要脉搏的搏动点在脉管的浮部,且向下按压脉搏力度减小这就是浮脉。浮脉的两个要素:搏动位置在脉管的浮部;向下按脉力变小。这说明人体内里的气出于人体的表层,如果寸关尺三部脉都是浮脉,说明“浮则为虚”,这个病人正处于气虚耗的状态,或曾经长时间处于虚耗的状态。如果寸关尺只有一部脉浮,则说明有表证未解,如果是只有寸脉浮说明表证未解且未经过分误治;如果关脉或尺脉浮说明表邪未解且误治入里。无论是虚劳的脉浮还是表证未解的脉浮,只要摸脉气口三盛,同时脉还浮,这时候病人的表现一定是太阴病的症状同时还有气浮于表的症状,这时候都可以用桂枝汤,起效很快,疗效持久。于临床几乎每天都会处几剂桂枝汤原方,剂量桂枝6~12克,赤芍6~12克,炙甘草4-8克,生姜一到两片,大枣一到两枚,处一到四剂,远程病人适当增加几剂,嘱病人睡前服,服后可饮少量热粥,温覆避风。处桂枝汤不可让病人汗出过多,若汗多则加重其虚,病反不愈。从临床反馈看效果很满意。
  • 摘要:本文总结了田雨河导师论治胸痹的临床特点及经验.田老师认为胸痹应以其临床表现深入细致的辨证、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运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之灵感始于《肘后》《千金》方:治胸痹,胸中幅幅如满,习习如痒,喉中湿燥,唾沫。反复诵读,贴近临床,就是四个字:气塞短气,便可二方合用。按冯世纶医学六经辨证此证型为太阴阳明合病故二方合用。
    • 作者:冯世纶,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仲景书中有许多记载,危急重证,当现里阴证太阴病时,多用巴豆、白术等温热药吐下治之。rn 通过对仲景书的学习,通过对胡希恕先生的有关论述学习,通过联系临床实践,进一步认识到,腹满、心下痞满是里证常见证,是邪在里的表现,经方治疗里邪是通过吐下祛除病邪,但里证分阴阳,里阳证阳明病用寒凉吐下,里阴证太阴病用温热药吐下。这里可以明确,太阴病的治则,“当温之”,即含吐下作用。胡希恕先生总结的“里阴证可从吐下解,邪有直接出路”这一论述,见证于仲景书,亦见证于临床实践。rn 通过学习,认识到,太阴病的治则是“当温之”,其中包含了吐下。rn 胡希恕论腹痛:腹疼一证,更不乏阴性病。如呕逆、腹中寒痛的附子粳米汤证;寒疝绕脐痛(痛剧严重的小肠下漏,睾丸肿痛)等。一派虚寒,大乌头煎固然可用,但一般多用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加附子、吴萸取效。若寒疝同时兼有身疼者,也有用乌头汤和乌头桂枝汤的机会。若腹中大寒痛,痉挛得厉害的,因证而施,可予大建中汤。诸般卒病,腹满痛,痛如锥刺,甚至口噤假死,病势凶险者,只若寒实于内,无热证者,予三物备急丸吐下之。rn 综上所述:太阴病的治则:温中祛寒,包含吐下。
    • 作者:张立山,戴雁彦,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从文献溯源对微饮的概念、症状表现、病位、病因、治法、方药进行归纳分析。微饮是水饮证中一种,乃水饮证之轻微者,以短气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证轻,易为医家忽视,然识别微饮证对临床治疗心衰、慢性咳嗽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确有重要临床价值。
    • 作者:刘丽军,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措施,在其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导致诸如放射性肺炎、膀胱炎,化疗药物相关性恶心呕吐、腹泻、手足麻木等副作用的产生.从中医药辨证观的视角出发,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放化疗毒副作用,运用《伤寒杂病论》所载经方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 摘要:李玉贤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在中医内科疑难杂病诊治方面师古通今,临证善用经方,诊治经验丰富.通过学生整理提炼李师活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重症之验案,再从六经辨证理论去分析李师用药之配伍,对学生学习六经辨证理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n 对于本例患者,导师主张急则治其标,初诊以疏肝解郁,化痰利咽为法,配伍精妙之处有二:一曰遵仲景立方之意,化痰降气,兼合解郁散结之品以加强理气消痰之效。如,方中用半夏配厚朴化痰降气:浙贝母、生牡蛎、夏枯草配合欢皮解郁散结,据临床观察,此两组药物配伍化痰散结、理气宽胸之效甚速。二日肝脾胃同调,健脾化痰同时,和胃解痉除病根。如,茯苓配紫苏梗健脾渗湿除生痰之源,白芍配生姜、石菖蒲,温化水湿,和胃解痉,开窍宁神,除颈部被束之不适。二诊,肺脾肝同治,健脾疏肝、清肺化痰,三脏同治,一疏肝经郁滞,二除生痰之源,二清储痰之器,使痰气为患之标本均除,而使患者病获痊愈。rn 学生遵六经辨证分析老师选方用药:对于半夏厚朴汤,《胡希恕病位类方解》曰:“本方温中降逆化痰,很显然归属于太阴病”。《经方传真》曰:“咽部如有炙肉粘着,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即自觉的一种神经症……咽喉部位病变,为里虚寒,痰气郁滞所致”。本病病位在里,属太阴病,病性属虚实夹杂,既有里虚寒之病根,又有里虚寒导致的水饮不化,聚湿生痰,阻碍气机,形成的痰郁气结之实证,治当标本兼顾,温化痰饮之同时,兼顺气解痉,才能奏效。这与李师用药之妙,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 作者:吴涛,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笔者开始喜欢经方是因为在临床应用中吃到了甜头.有那么几个病人初诊即用经方5剂或7剂给治好了,复诊时病人那高乎一切的赞誉之词满足了内心的专业成就感,于是乎继续读书深入学习,有机会即反复实践,体会颇深,借几则医案,展述三条:应用之中见奇效;临证之时多回顾;学习之后发奇想。当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熟读、背诵、活记、实践。
    • 作者:王俩宜,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根据其理论在临床中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骨性关节痛,取得了好的疗效.虽是个案,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中同时也具有普遍性.同时中医辨证论治,又是中医的特色所在.在疾病的发展治疗过程中,往往抓住某主症为突破口,就能起到好的疗效.rn 在太阴病证的治疗中,只要抓住了"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及"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二条原文精神,就能识别什么是太阴病及怎么治疗.rn 根据其临床表现按其"当温之",分别使用四逆辈类方治疗,就能取得好疗效.其中四逆辈包括了"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附子汤、真武汤"等温补脾肾的方剂.由此可见《伤寒杂病论》的科学性,方剂具有重复性,仲景不愧是医圣,"《伤寒》《金匮》"不愧是中医的经典.
  • 摘要:《伤寒论》是中医学重要典籍之一,历代注解此书者皆有所发挥.笔者在临床研究登革热期间,反复温习中医经典著作,对于《伤寒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笔者认为《伤寒论》是论述外感病的专著,而且是对一类外感病的论述;六经首先是六类病,书里的发病天数是写实的;《伤寒论》注重外感病的内伤基础,太阳病篇幅最长有其内在原因;《伤寒论》被奉为经典著作有其必然性,能满足这些必然性的中医学著作也可以成为经典.
    • 作者:潘树和,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伤寒论》以六经六气结合八纲作为认识疾病的分类方法,是基于"六经皆有营卫",笔者秉承清代伤寒学家,尤在泾先生伤寒六经皆有表证学术思想,并受姚梅龄老师对表证的认识影响,从表证入手治愈很多疑难杂病.例如1.从三阳表证太阴风湿表证治发热.2.从典型伤寒八症合并少阳阳明病论治高热.3.从少阳风寒表证治疗慢性咽炎.4.认识伤寒论麻黄汤证的病机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5.从宣透清营祛风解毒止痒,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rn 总之,六经皆有表证,很多疑难疾病,不从表证入手就很难找到治疗切入点,只有深刻认识表证和半表半里、里证的关系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关联,才能破解疑难病,治愈一些西医公认的的不治之症,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及临床疗效.
    • 作者:陈强,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痔、瘘"为肛肠科的常见疾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除了中医外科的外用药物(如生肌膏、消肿膏),与中医内科似乎没有多大的关联性.然而随着对《伤寒论》学习、应用的进一步加深,笔者发现经方在肛肠科小天地里大有用武之地.rn 混合痔手术适应症主要以Ⅲ、Ⅳ期混合痔为主,Ⅰ期的混合痔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且多以清热、苦寒类的栓剂为主。对于口服中药能否有效治疗Ⅰ期的混合痔或者内痔,目前无经手的病例和临床经验,但是应用经方最大的心得是辨明方证。由于临床上没有典型的证,所以要见微知著,立足整体,去伪存真。若以便血的颜色或者病程的长短确定寒热虚实,断章取义的辨证往往可能会背离证的本质。rn 服生姜泻心汤后大便秘涩较前明显改善,虽无明显表证,遣用桂枝可以散发阳气,全方升降苦泻,兼具散发阳气之功。脾胃和解,升降如常,恢复斡旋之功有助于糟粕的排出。“六腑以通为用”,故治秘贵在调气,“大气一转,其气乃散”。rn 第三例该患者门诊以“便秘”收入院,目前西医逐步将“便秘”由“病”向“综合征”转变,术前行结肠慢运输试验、排粪造影明确出口梗阻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混合型便秘。而传统中医独辟蹊径,将便秘作为一个症状对待,并且将其纳入证的范畴综合权衡。“口干喜饮,易于饥饿,五心烦热,神疲乏力,大便秘涩”是典型的胃阴虚证,应用竹叶石膏汤有增水行舟之义。轻用肉桂可使下焦津液上承于口,可以有效地缓解口干症状。当然有人认为石膏过于寒凉,有伤胃碍胃之弊,但是服药期间患者无纳呆腹胀,所以石膏碍胃须在证的前提下讨论,脱离证的前提讨论是毫无任何意义的。有是证,用是方。
  • 摘要:中医界对大柴胡汤的方证与临床运用问题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原文方证的考证、大柴胡汤临床运用的文献记载与大柴胡汤的个人运用经验总结等三方面的内容.本文就此内容进行了论述。《伤寒论》中用大柴胡汤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炽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能食,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舌苔黄。《金匮要略》载:“按之心下满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临床上吾师其法而辨证用之治疗急性胆囊炎、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炎、尿路结石疗效显著。
  • 摘要:本文针对《濒湖脉学》论及滑脉的主病可为蓄血证与传统中医瘀血理论之间的差异,通过文献查阅伤寒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关于蓄血证及其脉象的论述,同时依据古今名医医案的临床实践,从经典脉学理论分析滑脉可主蓄血证的原因,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最为关键的辨证环节提供新的客观理论依据和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及部分住院的96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在原有降糖方案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7例在原有降糖方案基础上加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经治疗30天后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综合疗效、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治疗组疗效、症状及体征缓解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祛风法治疗瘀血挟风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72例瘀血挟风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和头痛持续时间)和中医证候总积分.rn 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降低头痛发作次数(p<0.05)、头痛持续时间(p<0.05),头痛程度(p<0.05)和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临床控制8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临床控制3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活血祛风法可显著改善瘀血挟风型偏头痛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作者:赵宾彦,李长聪,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本文介绍一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仲景讲脉证病治,首先看脉,脉弦主肝、主寒,脉细主不足,脉滑主痰主热,单从脉象来看,似为肝风夹痰阻络证,口干、苔白亦支持该辨证,第一判断就是肝风夹痰阻络证,但思患者青中年男性,既往体健,除血压偶有偏高,无其他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为何会得脑血管病?追问病因,方知患者昨日浙江来京,夜间洗冷水澡,南方前来北方,虽在初夏时节,但也寒热有别,旅途劳顿,气血失和,尚未休息调整,又遇冷水冲凉,内有气血失和,外感寒凉水湿,寒湿中络,发为中风。患者后背沉紧更证实了外感寒邪,脉弦主寒,脉细主不足,脉滑主寒痰郁而化热,故有口干口渴,辨证为中风—中经络—气血失和,寒湿入中经络,予古今录验小续命汤。方中麻黄、苦杏仁宣降肺气,透邪外出,桂枝温通经络,助麻黄驱邪外出,党参、当归、川芎调和气血,干姜温中化饮,石膏清透郁热,甘草调和诸药,防止发汗、清热太过。
  • 摘要:胃石是由于顽痰固结在胃内积聚而成,故中医治疗应该散结消痞。枳实苦而微寒,入脾、胃、大肠经,理气除痞,以消积以导滞,为治痞满、导积滞之要药。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薤白辛行苦降,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功效,全瓜萎性味甘、寒,归经肺、胃、大肠经;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诸药组合可以消除胃内的顽痰固结。
    • 作者:邢广新,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148条,是治疗少阳兼太阴脾虚寒证的有效经方,笔者经过加减化裁,根据方证对应原理,应用于临床与西药降糖药对比,治疗少阳不和、三焦失畅、脾阳不足、津液被伤、肝郁肝失疏泄所引起的糖尿病180余例,效果满意.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的特点,糖尿病是多发症,难治病,治疗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辨方证是否准确。柴胡桂枝干姜汤虽然是治疗少阳兼太阴脾虚寒的有效方剂。一方面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抓住共同病疾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另一方面根据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分析不同患者各个阶段的具体病机,灵活辨证,随证选方才能提高治疗效果,也充分感悟仲景经方的魅力与神奇。
    • 作者:丁树栋,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本文介绍一例热痹患者平素嗜酒及辛辣食物,加之经常冒雨、涉水劳作,致使湿热阻滞经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发此病。然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热互结,则胶着难分,缠绵难去;故方选四妙散合白虎加桂枝汤加味治之。四妙散清热利湿,为治湿热之名方;白虎加桂枝汤具有清热、通络之功。二者合用,清热除湿,通络止痛,切中湿热阻滞经脉关节,气血运行障碍之病机,另加忍冬藤、连翘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威灵仙、地龙、赤芍、防己、桑枝活血通络,祛风除湿,镇痛。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故收效满意。
    • 作者:庄扬名,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仲景为医圣,是方中用冬葵子必有深意,或惧即将临盆而水邪日盛,寒气内生,危及胎儿,所以用葵子滑利之性以祛水邪,其反顾其本的特质,又能同时照顾胎元,兼通乳而利产后喂乳。一味之用功效却有多端,其精有如此者,诚医圣也!李鸿章尝云:“读经百遍,其意自显”,吾等当反复展读《神农本草经》,并时时臆思方义以推求仲师之真意,扩充自己对诸药的了解;并勤于临床,多方验证。再者目下论中医药系伪科学无疗效者甚众,其原因除了因年代久远,语义深奥,仲师及诸先贤的精义不能彰显外,加之诸药材的品种繁杂,一药有数名者也所在多有,遑论珍贵药材以假乱真以敛财者,冬葵子一药,有说其为冬瓜之子者,或说其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成熟种子,《本草衍义》十九卷中说其为葵菜籽也。除了再三求证于诸本草文献外,尚需反复印证于实际。如此才能探知仲师之原意并发挥该方的效能,以竟全功。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