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召开年: 2016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
  • 出版时间: 2016-06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3/3>
46条结果
    • 作者:冯学功,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无论太阴还是阳明,均可出现虚实。就太阴病而言,虚是其主色调,毕竟太阴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但这并不妨碍太阴可以出现虚中挟实甚至纯实无虚者,如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当归芍药散证、大黄附子汤证、外台走马汤、三物备急丸、桔梗白散证等。rn 与太阴相对的阳明病,则以实为主色调,“胃家实是也”是其主要特征。尽管如此,或因体质原因,或因热邪内盛必然伤津之故,阳明病也完全可以出现虚证。如前所述的麻子仁丸、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汤证等。rn 既然以胃肠之里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太阴病与阳明病,均可以出现虚实二端,那么以八纲中的虚实这把尺子分辨里阳(阳明)与里阴(太阴)就失效了,唯一剩余的尺子也就是寒热了。换句话说,寒热是分辨阳明太阴的唯一标准。毕竟寒热易知,虚实难辨,“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侯”即有此意。
    • 作者:陈建国,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从《伤寒论》原文以及后世应用看,六经均可以见到下利,不能见到下利一症,即只考虑太阴病,这很容易导致临床误治。并且,从版本考证的角度,太阴病提纲中出现的“自利益甚”,是值得商榷的。结合临床来看,最容易被忽视的太阳病下利和阳明病下利,不容易理解的是少阳病下利。临床辨别下利一症的寒热虚实,既对进一步明确辨识六经有价值,也对灵活运用经方有指导意义。
    • 作者:鲍艳举,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太阴病是临床常见病,在六经辨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理解太阴病的内涵和外延将大大提高我们临床辨证水平,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将从太阴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和临床运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请同道不吝赐教.rn 《伤寒论》第273条提到了太阴病的提纲证:“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现行《中医诊断学》教材认为太阴病证为“脾阳虚弱,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而且教材认为太阴病可由寒湿之邪直接侵犯脾胃而成,亦可因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所致。脾阳虚弱,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故腹满时痛;脾失健运则食纳减少;寒湿下注则下利;寒湿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呕吐;阳虚而失于温煦,故四肢欠温:脾阳虚弱,鼓动无力,故脉沉缓或弱。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和个人体会,将太阴病的标准定为以下四个:大便偏稀;胃脘部胀满;畏寒、肢冷、疼痛;脉沉弱无力。在临床上要重视太阴病的合病,病机过于复杂时需要单刀。
    • 作者:潘树和,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笔者多年来参加全国经方论坛,学习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传承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并拜师于伤寒大家姚梅龄教授门下.学习了全国伤寒名家对《伤寒论》诸条文深刻理解及应用,活用经方经验及体会,对经方辨治体系及经方应用有了新的认识;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病人,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认识,对辨证论治有了深刻的理解.临证中灵活应用经方、时方、温病、经验方或经方时方合用,临证水平显著提升.
  • 摘要:历代医家及著作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大多数医家认为风、火、痰、瘀、虚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并从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立论进行辨证治疗.导师赵德喜教授以中医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对应"的思想,重新审视本病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眩晕与太阴、水饮密切相关,并在临床治疗上采用《外台》茯苓饮加味治疗太阴饮停型眩晕,获得了十分显著的疗效.
    • 作者:张晨耀,
    • 会议名称:第六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经方论坛
    • 2016年
    摘要:肠梗阻为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医常辨为阳明腑实证,然而通过临床症状表现,发现急腹症并非均热证,亦可出现寒证.笔者通过运用大建中汤治疗肠梗阻一案,深刻体会到胡希恕、冯世纶老师所述"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的深刻意义所在.大建中汤为心胸中大寒痛,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又有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还是以疼痛剧烈伴有包块为要点;附子粳米汤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方中含有半夏止呕,还是以腹痛肠鸣呕吐为主。经方治病,不论症状多么复杂,只要根据症状反应,辨清六经,再辨明方证,即可取效.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