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全国茶业创新学术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全国茶业创新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陕西西乡
  • 会议文集: 2017全国茶业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10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3/5>
81条结果
  • 摘要:'黄金芽'是一种典型的光照敏感型珍稀黄化茶树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据报道:当光强超过60klx且水分供应不足时,'黄金芽'叶片容易发生日灼.引种泰安茶区后,夏季茶树叶片极易发生日灼焦枯现象,严重影响成活率.为进一步了解'黄金芽'茶树叶片的日灼症状,探明当地气候条件下'黄金芽'茶树叶片日灼发生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本文以三年生黄金芽茶树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叶片日灼症状,测定叶温以及气温、光强、空气湿度,分析叶温与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探讨‘黄金芽’茶树叶片日灼发生的叶温阈值,明确泰安茶区'黄金芽'茶树叶片日灼易发时期,从而为日灼的预防提供依据.
  • 摘要:利用6CR-35型揉捻机进行蒙顶甘露的揉捻,设计揉捻次数(1、2、3),揉捻时间(30、15),揉捻压力(轻压、中压、重压)三因素试验,优化揉捻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揉捻压力的增加,断碎率上升,茶汤清澈度降低;揉捻叶含水率随揉捻次数的增加而下降,揉捻时间过长,成条率下降影响干茶外形美观.揉捻使细胞破碎的过程受揉捻次数、压力、时间多重作用,叶态逐渐变得粘连,干茶愈发紧结,细胞破碎率与水浸出物呈线性关系:y=0.1401x-+9.07936,水浸出物含量增加导致茶汤滋味浓强度增强,氨基酸、儿茶素、茶多酚总量呈下降趋势,咖啡碱变化不大.根据理化与感官分析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2次揉捻,轻压15min+中压15min,与传统揉捻工艺相比干茶外形紧结完整,茶汤滋味浓强度适中.
  •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茶产业\"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涨、茶叶生产加工能耗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节约人工视角下的我国茶机结构升级研究,为我国茶机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应对茶叶生产成本上涨及茶叶机械高能耗、低效率的问题,推动福建省茶机结构向高效省工、低碳环保、智能化转型升级,引导茶机企业走节约人工和节能降耗下的茶产业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传统加工机械的市场刚性需求已出现疲软的现象,茶叶加工机械必须由传统的粗放耗能的单机模式向低能耗,连续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以适应市场需要。
  • 摘要:选用普洱熟茶作茶坯,佛手花作为材料,加工佛手花普洱茶.通过加工方法选择,温度、时间和花/茶比的单因素实验,建立了熟茶与佛手花1/1混合,45℃、烘制4h的佛手普洱花茶加工工艺.加工的花茶具有佛手花的香味,滋味甜醇.电子鼻测定分析发现原料与加工后的花茶香气显著不同.本论文加工了具有一定市场前景佛手花普洱产品,丰富了普洱茶花茶品种.
  • 摘要:氨基酸是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与茶叶的滋味及香气形成均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大多数氨基酸具有手性中心,所以存在生理活性完全不同的L型和D型两种对映异构体.多年来,研究者们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多集中在L型氨基酸上,而对茶叶中D型氨基酸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柱前衍生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技术,建立了茶叶中15种游离氨基酸的最优衍生化方法及对映异构体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查明了五大茶类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比例及含量.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实质,为今后深入开展茶叶品质化学与调控技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摘要:茶树(Camellia sinensis),系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叶片普遍呈现绿色,富含多种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等保健功效.紫化茶树是一种特异的茶树种质资源,因其富含花青素、色彩独特且保健性强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紫化茶树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由普通的生理生化,到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再到转基因功能验证,进一步可深入研究茶树花青素调控的分子机理。基于研究现状,提出以下几点研究方向:(1)基于超高效液相方法,研究茶树花青素组分的定性和定量;(2)克隆茶树花青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启动子,并构建GUS表达载体,通过遮荫和低温处理分析其活性;(3)挖掘更多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进行转基因功能验证。
  • 摘要:黄金茶是一个古老、特异、珍稀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该群体蕴藏着许多优良单株,具有制茶品质好、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本研究对黄金茶资源进行了高氨基酸资源筛选鉴定,并对获得的高氨基酸黄金茶资源进行了生化成分分析和适制性研究.
  • 摘要:春闺春梢鳞片、鱼叶、芽叶茸毛较多,芽叶呈黄绿色,叶片平展,叶面光滑,叶质柔软,持嫩性较强.文中对春闺的选育与品质鉴定进行探讨。3年试验中春闺的香气得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种黄旦。制乌龙茶,品种香明显且浓郁持久,冲泡时味醇、汤中亦有香。
    • 作者:郑旭霞,
    • 会议名称:2017全国茶业创新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品比试验地设在杭州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大清谷实验场,参试品种7个.以无公害要求进行正常的肥培和病虫草害管理。2014,2015,2016持续三年进行了参试品种成活率、树高、树幅、分枝数、修剪枝叶等数据的测定,综合三年各参试品种苗期生长势的总体评价表现。
  • 摘要:DNA序列分析在物种的系统进化、分类和鉴定等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cpDNA序列分析因具有基因组小、进化速率适中、母系遗传等特点,已被大量用于系统进化研究.本研究采用4对cpDNA引物对收集来的32份江华苦茶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其中有3对测序成功.扩增序列长度分别为634(1F-724R)、499(rbcla-rev)、532(rbcla-aj f634).变异位点数量分别为5(1F-724R)、4(rbcla-rev)、4(rbcla-ajf634).变异率从高到低分别是rbcla-rev(0.80%)、1F-724R(0.79%)、rbcla-ajf634(0.75%).将3对引物测序得到的序列拼接,按照MP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将参试的32份茶树资源分为4大类.本研究为江华苦茶亲缘关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江华苦茶资源的应用和保护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 摘要:采用茶树盆栽法研究耐酸铝且促生的圆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对茶园土壤酶活、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5天和90天后,加入菌株WYS2的比不加该菌株的菜籽饼有机肥对照处理的土壤蛋白酶活力分别增加70.7%和5.O%;淀粉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45天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2.20%和10.6%,90天后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6.67%和29.8%.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变化关系显著,90天后优势菌逐渐消失.因此合理使用菌株WYS2可以显著改变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改善土壤代谢活力.
  • 摘要:选用中茶302一年生扦插苗,以0.5mM的NH4NO3为氮源进行营养液水培,采用NMT非损伤测定的方法测定了中茶302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吸收特点,HPLC方法分别检测氮素供应过程不同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氮素水平下,中茶302对NH4+的吸收速率大于NO3-;随着氮素供应时间的变化,即在正常氮素培养及氮饥饿和重新供氮后,中茶302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说明氮素的供应时间会影响茶树对氮素离子的吸收.缺氮条件下根中氨基酸含量最高,重新供氮后叶片中氨基酸含量开始逐渐积累,说明只有在氮源充足的情况下,茶树中的氨基酸才会更多的积累在鲜叶中.
  • 摘要:茶园病虫害严重,导致农药使用量逐渐增加,造成了茶叶中存在一定的农药残留污染.对于具有手性中心的内吸性杀虫剂乙酰甲胺磷施用于茶树后,不仅在植物体内残留,还会被代谢为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因此研究其在茶树中的吸收代谢机理,对于茶叶病虫害防治和安全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离体叶片和茶悬浮细胞2种体外系统研究了乙酰甲胺磷手性对映体在茶树中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机制,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手性对映体可以通过茎部吸收并转移至顶芽,同时在茎段和叶片部位均可检测到代谢物甲胺磷;且悬浮细胞对乙酰甲胺磷手性对映体有良好代谢能力,并通过QTOF对其代谢物进行了筛查及鉴定,得到乙酰甲胺磷代谢物为2种.
  • 摘要:通过中化生物有机肥试验示范,探索其茶园高产优质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与习惯有机肥饼肥相比,该肥料提高鲜采芽叶重量、增加茶叶产量,从而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主要功能物质叶绿素组分、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有利于提高茶叶内在品质;对改善土壤环境卫生指标和理化性状也有良好作用,不含重金属和植物生长激素.
  • 摘要: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采茶耗工较大,劳动力缺乏,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对茶叶生产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现有的机械采摘对茶梢选择性小,不分鲜叶老嫩一并采下,完整性较差,这不仅降低了原料品质,还给制茶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相关特征值对茶梢色泽进行定量描述,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适当的模式分类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茶梢的计算机自动检测识别.本研究对茶梢不同部位叶片颜色特征参数提取分析,辨别同种茶树鲜叶不同叶位及不同品种茶树鲜叶色泽参数间差异性,为更精确的图像识别采摘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 摘要:可溶性糖增加会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糖的转运和平衡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适应非生物/生物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茶树中可溶性糖在逆境下的变化与平衡,对高抗茶树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鉴定出许多单糖和蔗糖特异转运蛋白,其中包括2010年鉴定到的SWEET家族糖转运体.SWEET家族糖转运体具有7个跨膜α-螺旋结构,包含了2个MtN3结构域,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高等植物和动物中,在进化上,该家族分为4个亚家族(CladeⅠ-Ⅳ).本研究克隆了茶树SWEET糖转运体中I亚家族3个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CsSWEETl、CsSWEET2和CsSWEET3。与拟南芥I亚家族的3个AtSWEET转运体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6个蛋白具有多个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实验发现,CsSWEETl和CsSWEET2可能在茶树响应非生物胁迫中起作用。而CsSWEET2和CsSWEET3在酵母中不能转运半乳糖和2-脱氧葡萄糖。研究表明,CsSWEETl可能通过转运半乳糖来调控/分配非生物胁迫(如低温)下茶树中的半乳糖含量,在茶树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也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锰是茶树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其过量时又会对茶树造成一定的毒害.近年来,化肥的过量施用引起茶园土壤酸化程度急剧增加,对茶树带来潜在的锰毒危害日益增加,而关于茶树锰元素的吸收转运及锰耐受基因功能的相关研究比较匮乏.研究茶树从根系吸收锰元素、在叶片中转运和累积的生理学规律有助于阐明茶树聚集锰元素、耐锰毒的分子机理,为茶树栽培管理提供新思路.文中以茶树品种‘迎霜’为试验材料,变化来研究锰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利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质谱技术鉴定茶树响应锰胁迫的差异蛋白。利用转化CsMTP8到真核模式生物酵母和拟南芥分析了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发现,CsMTP8通过酵母将细胞内Mn2+外排的方式增强了转基因酵母对高浓度锰的耐受性。
  • 摘要: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罗坑和马图两个广东历史名茶茶树群体的共52份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27对引物共检测到204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检测7.56个位点,引物检测到的基因型数为11.22个;观测等位基因数为7.5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2;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55和0.66;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值为0.61;反应遗传多样性的shannon遗传信息指数为1.40.两个茶树群体的基因流Nm平均值为3.19,表明两个群体间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可能存在过基因交流,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的平均值为0.0727;两个亲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依据Evanno统计模型分析可将52份茶树种质分为3个亚群,分别包含18、24、9份茶树种质资源,MT4种质没有明确的亚类特性.
  • 摘要:花青素具有强的抗氧化、抗辐射、抗衰老、清除自由基等活性,能预防心脏病,增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弹性,保护脑细胞,增强记忆力,增进视力等药理功效.近年来花青素的全球销售额每年超过1亿美金,并逐年增长.我们的前期研究中发现,利用茶叶愈伤组织可获得高含量花青素,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发价值.本论文以茶叶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考察不同激素组成、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碳源、培养温度等因素对悬浮培养细胞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悬浮培养茶叶细胞制备花青素的最佳工艺,为茶花青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 摘要:茶树是典型的富铝(Al)嗜氟(F)的植物,铝和氟在茶树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在植物生理生长和胁迫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与植物逆境应答反应,是植物抗逆反应体系中调控功能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如AP2/EREBP、MYB、NAC、WRKY和bZIP等.其中,MYB类转录因子是植物体内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抗逆胁迫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MYB类转录因子中数目最多且功能多样化的一类MYB蛋白-R2R3-MYB亚类,其涉及植物中多个非生物胁迫的过程.然而,茶树中关于R2R3-MYB类转录因子的报道很少.因此,在本研究研究中,主要筛选和鉴定了茶树R2R3-MYB类转录因子,并且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浓度的Al3+和F-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