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贵阳
  • 会议文集: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08-18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3/3>
55条结果
  • 摘要:地层中常蕴藏各种可燃性气体,隧道开挖通过蕴藏可燃性气体地盘时,在局限空间之低浓度下即具有爆炸风险,除可能影响施工进度外,并对作业人员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台湾隧道工程引进现代化的工法与观念已逾三十年,已积累丰富的经验与技术,然而对于遭遇可燃性气体的隧道施工,目前仍无具体的施工对策.本文乃提出钻井泄气工法构想,预先排除地层中的可燃性气体,降低後绩隧道开挖遭遇高浓度甲烷气体突出的风险,并应用于实际遭遇可燃性气体的隧道工程,结果显示本文所提的工法具有可行性,可提供遭遇类似地盘的隧道工程参考.
    • 作者:WANG Dingbao,王定宝,
    •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壁板坡隧道D1K978+580-D1K979+020分合修过渡段施工过程中成立技术攻关现场配合组,建设、设计、监理、施工技术骨干蹲点指导现场工作,及时进行方案优化,召开技术方案优化现场会8次,及时解决现场技术难题。施工过程中,参建四方须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跟踪检查,重点盯控,及时优化工艺工法,动态设计,动态管理,施工中严格控制一次开挖进尺,坚持多循环、少进尺、勤量测,及时初喷硅并安设钢架,确保施工安全。
    • 作者:WANG Dingbao,王定宝,
    •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大柱山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穿越横断山脉南段,全长14484米,由于地形原因,设计为“两横一平",隧道最大埋深约955米,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洞内纵坡设计为小“人”字坡,最大纵坡23.5‰。其整体地势北高南低,所在区域地质环境复杂,断裂构造发育,穿越6条断裂带,岩溶发育地段5处,皱褶构造3条,经过有放射性场所监督区、低高温带。隧道地下水源丰富,预计最大涌水量达120000m3/d,施工难度极大。隧道施工只能从进出口独头掘进,无竖井、斜井等辅助施工条件,最大独头反坡掘进8400m。隧道正洞和平导施工受洞口场地条件限制,施工干扰较大。平导辅助正洞施工,其多工作面施工在长距离通风、运输、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干扰和难度,施工协调管理能力要求极高。大柱山隧道平导作为施工辅助坑道,设计全长14315米,是控制隧道施工节点的关键工程,重点分析了不良地质施工,提出在施工煤层地段时出现下列状况时,应立即撤离。瓦斯浓度忽大忽小,工作面温度降低,闷人,有异味等。开挖工作面地层压力增大,鼓壁,深部岩层或煤层的破裂声明显、响煤炮、掉碴、支护严重变形。煤层结构变化明显,层理紊乱,由硬变软,厚度与倾角发生变化,煤由湿变干,光泽暗淡,煤层顶、底板出现断裂、波状起伏等。钻孔时有顶钻、夹钻、顶水、喷孔等动力现象。
  • 摘要:本工程属于灾害重建工程,需要在河床上兴建高架桥.根据设计,高架桥墩需深入到地下36公尺的岩磐上,但由于在沉箱下降至地下15公尺的时候遇到坚硬的岩块,无法直接以传统之破碎方式将岩石破碎取出,故需采用开炸爆破方式进行.本区工址位于河床上,地下水位高且水量大,故全区工程需在水下作业,沈箱预定深度深,水压高,且沈箱已埋设15公尺,如何在破碎岩块之同时,又不损坏沈箱,为本爆破工程施作时之最大挑战.
  • 摘要:伴随预制拼装技术的成熟,地下结构向着大跨大断面的结构形式发展。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结构具有出色的空间利用率,但其受力情况较圆形结构不利。针对一类带有接头盒的大断面矩形盾构管片接头,为分析评价其接头构造和受力的合理性,基于管片纵缝接头足尺力学试验的结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类盾构管片纵缝接头的三维精细化计算模型.通过一些分析指标,定性定量地评价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个接头的工作性态,研究了正负弯矩工况下接头受力全过程的特征,为接头的构造设计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该精细化模型可实现盾构管片接头受力破坏全过程的模拟,与实际试验结果较为接近.
  • 摘要:曾文水库为台湾南部地区供水计昼重要关键,为减缓水库严重淤积问题,预计于水库左霸座新建一条防淤隧道,而防淤隧道工程中出水口处有别于一般隧道设计,改以双孔隧道形式出洞,为严密监控大型双孔隧道开挖中间柱应力集中与地形偏压等问题影响,除一般隧道收敛计测外,本工程采用三维雷射扫瞄技术(又称光达技术,Lidar),全断面监测双孔隧道大尺度开挖后中间柱岩体变位影响分布情形,辅助传统计测无法全面性侦测盲点,分析结果显示三维雷射扫瞄技术应用隧道开挖安全监测可掌握更多隧道岩体变位行为模式,提供更为严密隧道开挖安全监测.
  • 摘要:目前,超特长公路隧道大多采用轴流风机进行送风,而高海拔地区风机效率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运营通风安全.通过对低海拔隧道进行风机效率的现场测试,验证了数值计算的正确性,运用实测海拔0m-4500m的气象参数计算得到各海拔高度的实际密度作为初始参数,带入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各海拔高度的风机效率值.计算结果表明:风机效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会逐渐降低,在依托工程巴朗山隧道洞门位置3800m处,风机效率仅仅为标准工况下风机效率的43%,而标准工况下风机的效率是79.7%,由于海拔高度的升高所产生的风机效率损失为36.3%.该结果为高海拔隧道风机选型及改进提供了依据.
  • 摘要:一般隧道传统计测,多针对重要特定位置或沿线定间距伟设,透过收敛仪或全测站仪量测变位量,属二维平面状态变位资讯,无法完整反映开挖扰动影响及开挖后岩体变形行为.爰此,本案计昼应用三维雷射扫瞄仪(简称光达),获得隧道围岩及边坡之高精度三维坐标,量化分析围岩变位,提供全断面围岩分析成果,以监测隧道工作面扰动影响范围内之隧道围岩变位及边坡变位,维持隧道施工安全.本案以台湾北部新店地区两座单向双线之隧道及一座轻轨捷运隧道做为案例进行说明,其隧道工程具浅覆盖、多连拱隧道及近接施工等特性,围岩变形复杂于一般隧道工程.因此,以光达全面性掌握隧道开挖后岩体之变形行为,可以适时提供施工单位参考依据,必要时及早强化与补强支撑,抑制围岩变位,亦可做为改变开挖轮进距离或调整支撑系统的时机参考依据.
    • 作者:ZHANG Jie,张捷,
    •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埋深约165-330m左右,开挖尺寸(长×宽×高)149.3m×23.5m×49m。建设过程中通过信息化设计,制定了合理的支护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围岩变形,确保了洞室稳定,厂房顶拱最大变位为19.16mm,控制在允许变形值范围内,洞室围岩处于稳定状态。西龙池地下厂房位于水平薄层围岩中,围岩呈互层状、细层较薄、纹理发育、岩层产状平缓、岩层间结合力差,施工开挖过程中易出现塌顶现象,顶拱的围岩稳定是设计、施工的关键.针对水平薄层围岩的变形规律、破坏机理,从开挖支护设计、支护时序控制、安全监测、动态设计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的控制对策,确保了地下厂房洞室施工期、永久期的安全稳定.
  • 摘要:隧道开挖之前期变形量可用来评估总沉陷量大小,因此前期变形量之预测与监测在工程设计为极重要之课题.由于应力监测常受到环境与地质条件影响,导致架设过程相当困难,故实务上大多以变形监测为主.这类型的变形监测常常囊括空间中三维各方向位移量交互影响,且掘进开挖过程对工作面各处所造成之三维变形行为亦大相迳庭.由于传统二维隧道设计分析无法演示出整体隧道掘进过程之变化行为,故本研究采用三维数值软体FLAC3D进行掘进开挖模拟,分别探讨工作面各处测站顶拱(RO)、起拱点(SP)、角隅处(MC)不同位置之沉陷变形影响行为,并纳入不同地质条件(K=0.5、1、2)之沉陷量分析结果.本研究冀望能建立前期变形量预估公式以用来改善传统二维分析之不足,且用以提供后续地下处置隧道设计之回馈分析与规划参考.
  • 摘要:某隧道在遭遇特大暴雨后发生病害,部分衬砌开裂、崩塌、底鼓,多处突水,被迫停运.为进行整治,需要查清病害地质原因.首先分析卫星影像,发现有多组断层横穿隧道,而原设计资料中未见一条断层切过隧道.为此将隧道周边的大、小断层和溶洞作为探查的主要目的.采用陆地声纳法,探查发现上百条中、小断层直抵衬砌和隧底,还发现隧道周边0-13m范围内有多达1875个中小溶洞,它们是暴雨后雨水向隧道汇集的通道,并是隧道围岩中的薄弱部位,是病害的主要原因.而设计中忽略了多组中小断层对围岩的影响,选用的标准图的设计有缺欠,造成支护、衬砌中的薄弱环节也是病害的原因.
    • 作者:BAIR Jinyueih,白郁宇,
    •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新加坡Bedok Town Park站的束端是个复杂的地下工程,由Expo线潜盾隧道、Bukit Panjang线潜盾隧道、尾轨隧道、五连拱通风隧道及人行联络道(含集水井)所构成;尾轨隧道、五连拱通风隧道及人行联络道采用英国的SCL理念设计.由于工程复杂,考虑隧道开挖涉及地下水的渗流与地层因应力变化所产生的超额孔隙水压力,流体—固体的相互作用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利用FLAC3D进行流-固耦合分析,以了解隧道开挖过程中超额孔隙水压的变化情形及喷凝土、内衬砌所承受的应力大小.
  • 摘要:地下隧道工程开挖之进行,常因地下水压造成开挖涌水灾害,而在完工维护阶段,支撑构材常有渗水而受损之情形,此隧道工程问题在学理上与液-固互制破坏行为相关.为探查此一破坏机制,研究上自组液驱加载仪设,以环状应变计为回授讯号控制液体加载速率,稳定裂缝开展,借此获得巨观上之完整加载曲线;同时配合全时域与高精度之斑点剪切干涉术,于微观尺度下,观察加载历程所对应之光干涉条纹发展,借以探求材料内部裂缝由初裂到裂延之完整演化;试验材料以人造水泥砂浆为拟脆岩材.由完整加载曲线可看出,随着加载力之增加,试体之环状变形于峰前锋后都将不断增大直至裂缝延伸接近试体表面后而变小此与干涉条纹之演化相符合.以干涉条纹计算试体中央之面外变形,发现变形有急降处,此急降位置于试验过程不断往试体下方偏移,此位置可能为裂缝尖端所在之处.故借由斑点剪切干涉术于液驱破坏量测试验试体表面之变形,可用以调查分析内部裂缝开裂之情形.
  • 摘要:文基于特征曲线法原理,运用数值模拟,以分级释放地层应力的方法,通过绘制不采取预加固措施和采取预加固措施两种工况下的围岩和支护特征曲线,对浅埋软土隧道地层预加固机理进行了研究,对两种工况下地层的塑性区发展,支护刚度和支护施作时机进行了比较,并做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浅埋软土隧道,采取地层预加固措施改善了围岩原有的应力应变状态,提高了围岩的承载能力,围岩塑性区出现时间延迟,塑性区面积减小,而且预加固范围内的围岩对塑性区的开展会起到阻断作用.对地面沉降控制要求严格的城市浅埋软土隧道而言,支护刚度及支护施作时机的选择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因素.
  • 摘要:高海拔隧道具有低温、低气压和低氧的特点,在严重缺氧环境条件下施工,不但会降低施工人员作业效率,且威胁其生命安全,缺氧是高海拔隧道建设面临的首要难题.本文结合雀儿山隧道施工工程现场氧含量测试数据,分析海拔高度与氧分压的关系,对洞内施工环境监控方案及供氧方案进行了研究,可为今后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