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 2015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深圳弘法寺;北京大学
  • 出版时间: 2015-04-11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2/3>
55条结果
    • 作者:定明,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若从汉传佛教的特点而论,是天台、华严、禅宗三大宗派代表汉传佛教的义学高度与圆融,同时也都以禅法为本宗实践特点的宗派,开创者皆是大禅师,各宗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禅法实践系统,其中天台宗有次第、不定、圆顿等止观,华严宗有五教止观、普贤观法,禅宗强调顿悟见性禅法.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未来汉传佛教的发展,应该致力汉传佛教禅法的整理研究、研习实践、弘扬传布。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对汉传佛教未来发展与弘扬都具有参照的借鉴意义,但若从弘扬汉传佛教禅法的角度而言,当代南传禅法的弘扬无疑给人们提供很好的参照。
    • 作者:梁世和,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一行禅师是当代享誉世界的法籍越南裔禅师,著名的心灵导师.虽然他来自盛行小乘佛法的南传佛教地区,但他却奉行的是地道的大乘佛法,是禅宗临济法脉第42代传人,年轻时就深受人间佛教理念的影响.他自四十岁开始流亡国外,在欧洲和北美组建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他长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尤其重视佛教与基督宗教的对话与会通.从自身的宗教体验出发,一行禅师指出两大宗教核心内涵的一致性,对于纠正对两大宗教的偏见和错误,以及对两大宗教的深入理解和体验都具有重要价值。正念是一行禅师禅法的核心概念,他强调培养自己内在的正念,就是培养内在的佛,就是培养圣灵。正念和圣灵是一行禅师会通佛教与基督宗教的桥梁,也是他佛耶对话思想的精华与特色。
    • 作者:金永晋,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禅宗在朝鲜时代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而到了朝鲜末期镜虚法师登场之后,禅宗才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镜虚之后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禅僧,龙城法师(1864-1940)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镜虚法师之后的最为代表性的禅僧.而且他作为一名独立运动家与万海法师一起参加了1919年的韩国三·一独立万岁运动.他主张彻底的看话禅,并支持传统的禅宗.他认为觉悟并不是参禅修行者的专利,应该将觉悟修行推广到现实社会当中去.所以他创立了'大觉教'并开展了觉悟运动.而且他为了使佛教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民众当中去,从而推进了汉文佛典的韩文翻译工作.他还认为应该重视人们的劳动,所以又提出了'禅农一致'思想.换句话说就是,他既希望近代的佛教能够成为一种普世宗教,又希望佛教成为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宗教.虽然龙城法师的禅法看起来非常传统,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近代的时代性.
    • 作者:普超,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依诸广律记载,原来佛教出家弟子遵循着民主、自由、平等的僧团制度生活.然而,佛教僧团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寺院为中心的佛教组织,并构成了主僧与客僧在僧团中的对立地位.佛教传入中国,这种对立的意识型态更为明显,特别是到了唐宋的禅宗清规时代更由主与客的对立转型为常住僧与挂单僧的两种型态,并正式确立了挂单制度.文章以禅宗清规文献为线索,将挂单制度主体分为常住僧与挂单僧的两种形式,并对其各种要求进行探究.另外,对于挂单制度的研究整理,可以增进当今佛教僧团制度建设的觉醒意识,为进一步研究佛教整个僧团管理制度增添一份有价值的学术资料.
    • 作者:韩金科,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1981年8月24日,历经402年的法门寺真身宝塔西南半壁轰然坍塌,四面八方的百姓赶来围观、叹息,遗憾之声不绝于耳。当时,地方政府财力单薄,一时无能为力。回寺不久的澄观法师心急头僚。50多米高的砖塔何时才能修起,人们一时难以回答。三年后,省、市、县政府有了行动,净一法师进住法门寺,协助澄观法师主持寺务。1985年春,净一法师走向南方,走到本老座前,本老鼎力支持,南方众多寺庙向法门寺捐款,寺内建设初见规模,大雄宝殿、铜佛殿等庄严一新,法门寺香火隆盛。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重修法门寺塔的序幕拉开。1994年11月13日(农历十月初一日),法门寺五喜临门:新修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佛祖真身舍利赴泰国瞻礼、澄观法师升方丈座、首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法门寺跃上了新一轮的循环发展,寺区建设日新日异。三千亩地的规模,将佛教历史、教义、教理、人物、建筑等等,以景观景象的形式示现,让人们明白什么是佛教,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佛教华严宗力图缩短佛境与现世、佛与众生的距离的目的。这个系列,是净一法师当年驻锡云门寺、南华寺,亲近虚云大师,薰习修行,并得本老教诲,日积月累的成果。
    • 作者:肖景林,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1988年,在朝阳北塔天宫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数千件佛教奇珍异宝,其中包括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两颗.消息传出,立即轰动海内外,世界佛教界大德高僧、四众弟子、专家学者不远千里万里,从四面八方云集朝阳,争先恐后瞻仰稀世圣物的神秘面容.经多方考证,朝阳北塔重现舍利是隋代高僧释宝安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二十三日奉隋文帝救命从京城长安来营州建塔供奉的佛祖真身舍利。为巩固与加强这种大一统局面,隋文帝想借助佛教和佛祖的影响,强化民众对其皇权统治合法性的认同,加强各区域、各民族、各部落、各阶层的统一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分发舍利已经超出了宗教的范围。营州(即朝阳,下同)能进入隋文帝的视野,位列救葬佛祖舍利的第二批名单,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 作者:马宗洁,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撰集百缘经》揭示佛舍利信仰的果报观念包括共性果报观念和个性果报观念两类,其中佛舍利信仰的共性果报观念包括绝对共性果报观念和相对共性果报观念;绝对共性果报观念包括后世不堕恶趣、遇佛和出家得道;相对共性果报观念是后世受乐,其中受天快乐占绝大多数,反映佛舍利信仰者追求的快乐主要是生天的快乐,而非人间的快乐,可见佛舍利信仰的相对共性果报观念与天道信仰密切相关;个性果报观念包括与行相关的个性果报观念,以及与愿相关的个性果报观念.从《撰集百缘经》揭示的佛舍利信仰的果报观念来看,佛舍利信仰以避苦成道为主要宗旨,以生天受乐为次要目标,同时兼顾自身与外在条件的现实需求.《撰集百缘经》中有关佛舍利信仰的果报观念的教义内容囊括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各个方面,反映佛教徒的价值取向和内心追求,为佛舍利信仰在汉地的早期传播奠定教义理论基础,在当代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佛舍利信仰的宗教内涵及其在汉地流传的悠久历史,从而促进对相关历史文物的保护以及佛教文化的健康发展.
    • 作者:黄心川,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焕长老及其与他同辈的高僧就是上述两条经验的指导者与实践者。作为大乘佛教禅宗的宗门省宿,本焕长老牢牢把握大乘佛教的弘法利生宗旨,坚持修行,慈悲度众,引导众生走人间佛教道路。随着社会发展,长老与政府保持一致,应政府所急,想政府所想,积极带领信众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佛教顺利转型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 作者:麻天祥,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有\"德高望重的教界耆宿\"、\"长老中的长老\"之称的的本焕老和尚圆寂已近三年,其行思前承古德,垂范后世,至今音容宛在.追思其百余年的风云里程、弘法生涯,虽历经磨难,仍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百折不挠,勇猛精进,无人不肃然起敬,而盼其乘愿再来.本焕长老,弱冠出家,一百零六往生。越三世四朝41,行化八十余年,僧俗弟子200万众。“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历经磨难,矢志不渝:即使蒙冤陷身图圈,也无怖惧、无怨慈,而以之为道场,以苦役为修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朝五台,不倒单,刺血写经,燃臂祭母,传为佳话。其以苦修修智慧,以结缘培福德,以成佛为鹊的,并以菩萨行应世用世,爱国护教,济度众生。
    • 作者:邓子美,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焕长老无疑对当代中国佛教恢复与发展有诸多贡献,本文主要论述其中一个重大方面,即其人间佛教思想,包括三大层面,一是本焕长老平生两大愿与其接受、倡导与奉行、弘扬人间佛教思想的内在紧密联系,二是本老追求与强调的文殊智慧与太虚强调的佛学即慧学的关联,以及作为人间佛教理论源头之一的南宗禅思想对本老的根识影响,并力求考证本老与太虚之间的交往.三是概括了本老的人间佛教思想的要点,即继承发扬大乘佛教精髓——菩萨行,主张建设人间净土,同时坚持发扬佛教根本的超越性.继承了佛教的出世精神,也具有现代性.修行之\"行\"即为弘法利生,应不离社会,奉献社会.以传承禅法为主,主张\"八宗平等\",佛教与国家都要和谐发展.
    • 作者:李向平,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佛教的修行方法,一般就是\"解脱道\"与\"菩萨道\"两大类.解脱道的行者,包括所有声闻乘的修行人.其最高果位是阿罗汉,简称罗汉,罗汉是小乘圣人.小乘的最高果位有两种:一是声闻圣者,由于听闻佛法,从佛的言教而修四谛法(苦、集、灭、道)、以及三十七菩提分而得解脱道的,即是罗汉;一是生在无佛之世,自修十二因缘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而自悟解脱道,自了生死的,那便称为缘觉或辟支迦佛.依据北传佛教系统的看法,佛教法门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小乘是专修解脱道的,大乘是修菩萨道的。菩萨道是人天道及解脱道的相加,解脱生死而仍不离生死,以便随类化度有缘的众生者。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一直存在着两条发展路径:一条是发自虚云、来果、以及圆瑛诸位大师的禅净修持之道,更以禅宗的修持及其道场的复兴与建设为特征,仿佛再度呈现了如同临济宗,“临天下”的禅佛教发展态势。一条则是出自太虚佛教革命、以佛教发展的社会文化事业切入现代社会、文化教育领域,同时,建设现代佛教社团、佛学院、图书馆、社会出版等诸项公益事业。
    • 作者:刘成有,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人间佛教是20世纪汉语系佛教界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产物.作为时代的产物,人间佛教显然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而是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这个时代思潮,被誉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的杨文会(1837-1911),自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作用.在杨文会之后,居士派的欧阳渐、吕澂等人,以及寺院派的太虚、印顺等人,还有维新派的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学院派的胡适之、汤用彤等人,均曾做出过贡献.他们的佛教思想,均反映出了时代的心声,实际上是对中国社会面临的现代性问题的积极回应。佛教参与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意愿,正反映着人间佛教的实践指向。本焕老和尚,作为20世纪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他的所思所行,也具有这样的实践向度。本焕老和尚一生游化四方,为佛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为讲好中国故事,为传扬人类和谐、世界和平的正能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作者:何建明,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引言\"禅\",原指思维修,英语译为\"Chan\"或\"Zen\".本文所说的\"禅佛教\",并非我所创设的一个名词,二十世纪早期的日本著名禅学家铃木大拙曾用英文出版过三本讨论中国禅宗和日本禅学的禅学论文集,在英语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用的论文集名称英文是\"Essays in Zen Buddhism\"(禅佛教论集),而不是\"A Study of Zen(Chan)School\"(禅宗研究).近百年来的中国禅佛教,可以以来果、虚云、圆瑛、本焕和净慧四人所主持的教团作为代表。本文将传承禅宗临济法脉的本焕长老作为近百年来中国现代禅佛教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旨在阐明他继来果、虚云和圆瑛之后所展现出来的中国现代禅佛教的主要特征。
    • 作者:昌莲,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焕长老是当代实践修证型佛教的模范代表人物,他深得来果、虚云、广慧三大老的禅法精髓,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又把自己八十余年对禅法的亲证功夫与受用经验和盘托出,俾一切行人修证有法可依.长老一生死尽偷心地修证禅法、举扬宗风,全凭自己的修行经验之谈而接化学人.长老的修行经验是参禅悟道的良导,实乃当代佛教之所急需.
    • 作者:劉宇光,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九零年代以来,华、洋学界对「佛教僧伽教育」之议题的研究皆持续增长.本文将对战后,尤其过去廿余年以来国际学界有关梵、藏、巴利及东亚等佛教传统的僧伽教育研究作出剖析.本文主要根据议题和传统两个大框架,来作出四点说明:一,说明作为一个学术议题之「佛教僧伽教育」,其概念、问题及定义.二,探取跨传统的视野,以三个层次来讨论僧团教育研究的共通议题,依次为:首先,僧团教育制度的内部组织;其次,从教育社会学(或人类学)和政-教关系两个角度,来探讨佛教社会的僧团教育与政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再者,传统佛教社会的僧团教育系统在近世殖民扩张过程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后的变化,涉及僧团教育在殖民统治vs反殖民的佛教民族主义,乃至政-教分离世俗化vs佛教原教旨主义的反扑等多层时代张力下的回应.三,说明国际学界对不同经典语种和地区在僧伽教育之学术研究上的现况.四,对比华、洋学界在僧伽教育研究上,在视野、立场、焦点、题材、问题意议、方法、案例,乃至现有特质上的差异,并试图指出华文学界可作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涵盖英文论着,但也会兼顾部份德、日及华文研究.
    • 作者:萨尔吉,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作为宗教教育的一支,佛教教育在印度早就发展出了相对完备的形式,即建立在解脱目的上的,对大小五明各科知识的系统学习。许多藏族人亲赴印度,在这一教育体系中耳濡目染,备受教益,后来又将这一体系移植到雪域大地,精心改造,发扬光大,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教育。现代语境下的教育一词,其内涵和外延在某些方面比上述定义宽泛得多,而且教育更多地强调的是知性的层面,因此,为避免产生歧义,有必要对此处讨论的藏传佛教教育作一定义,此处的藏传佛教教育,指的是藏族社会中,主要以求取菩提、获得解脱为终极目的,大乘佛教徒在知性、德性、智性三方面的培育、养成。
    • 作者:鄧偉仁,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简述了台湾学术与修行兼备的佛教教育:法鼓佛教学系,概述了台湾佛教学院的设立,分析了佛教的教育理念。
    • 作者:开智,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佛教教育其实就是对\"佛法僧三宝\"的诠释,是帮助众生转凡成圣的过程,是由理论到实践,直至理论与实践圆满结合的过程.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际已经给很多佛弟子个人修行以及佛教团体健康发展都带来危害,根据佛教传统及时代特点,本文明了四种说法作用,四个认清,抓住两个断除,十种结合,提出了有益的解决方案,以充分体现佛教教育的学修特色.近代佛教教育模式主要有丛林教育和院校教育,虚云老和尚是丛林教育成功的主要代表,太虚大师是院校教育的成功的主要代表。他们的成功体现在自利利他方面的成就,一生忧国忧民、奉献佛教,作为师长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形式上、教学内容结合时代发展、众生根基变化而调整,树立尊师重道、学修并重的良好学风,培养了很多现代高僧大德,成为现代佛教教育的牢固基石。
    • 作者:马炳涛,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翻经人久逝,瞻望倍咨嗟.何幸逢遗教,真令抗百家\",这是晚明天台宗中兴祖师幽溪传灯(1554-1628)所作高明讲寺\"翻经堂\"诗中的几句.高明讲寺古称幽溪道场,相传智者大师(538-598)讲《净名经》时,风翻经页飘至幽溪,智者大师见此地峰峦秀拔,清溪鉴心,遂建立道场.及至明代嘉靖(1522-1566)中后期,高明讲寺如同业已中断的天台法脉,也已经荒废,作为继起者,百松真觉(1538-1589)和幽溪传灯等天台高僧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兴复高明讲寺,并立之为天台宗\"祖庭\",贯穿其中的,是晚明天台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 作者:魏常海,
    • 会议名称: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来,就逐渐中国化而变为以大乘佛教为主的中国佛教,隋唐时期出现八大宗派,并且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形成了以中国佛教为中心的东亚大乘佛教圈.同时,佛教作为一种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的发展,可以说有两座最显赫的里程碑,一座是唐代禅宗的创立,另一座就是近代以来人间佛教的提出和确立.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最新形态,也是当代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佛教形态.本文拟以太虚、赵朴初、星云为中心,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人间佛教的轨迹,探讨其特点,由此展望中国佛教和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前景。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