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 2015
  • 召开地: 河北沧州
  • 会议文集: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河北省儒教研究会;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 出版时间: 2015-11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3/3>
55条结果
    • 作者:李青云,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对于刘宗周政治思想内容的关注主要通过刘宗周在万历、天启、崇祯、弘光年间所上“奏疏”文本予以解读。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刘宗周的奏疏文献所反映的政治思想予以高度重视,有必要从传统儒家对君臣关系的阐释入手,关照刘宗周的政治思想。
    • 作者:李素菊,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11月视察曲阜讲话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主席在2014年北京大学\"五四青年节\"讲话时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孔子诞辰2565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文化强国战略,习近平主席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思想,激励指引着为\"弘道明德\"而努力的东方道德研究所同仁,为国学研究普及而努力,为建设睦邻和谐社会而奋斗。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传统文化的骚站,是用来承载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增强民族凝聚的载体。近年来,传统节日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传统节日活动越来越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实践证明传统节日文化是社区活动的最佳载体,可以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凝聚力,起到为社区凝心、聚力、铸魂的作用,建立和谐、睦邻、幸福、美满的精神家园。
    • 作者:李霞,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儒家文化内涵深邃,文明久远,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佼佼者.它诞生于春秋时期,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几千年来,其历经沧桑,屡经波折波折,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塑造出新时代儒家文化的新形象,并融汇于政治、经济、文教事业当中,展示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学校教育自古便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它承载着自然科学、生活经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重任,因而学校教育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而无论宏观的教育政策,或微观的课堂教学,到处都贯穿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尤其在课堂管理当中,儒家文化的运用与把握起到非凡的效果.
    • 作者:李营营,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的现实要求重视构建新型孝伦理,使其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构建新型孝伦理应该秉持如下正确态度.批判继承传统孝伦理;坚持时代性与文明性相契合;普适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和谐性相联系.新型孝伦理的主要内含在看来主要是:1.人格平等、2.珍惜生命、3.精神供养、4.节约丧祭、5.代际和谐、6.孝亲敬老.何以构建新型孝伦理?完善孝道法律法规,实现孝道法律化;健全养老保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新型孝伦理意识;注重家庭伦理建设,提倡父母言传身教;培养感恩意识,加强个体自律.
    • 作者:梁世和,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申涵光是清初著名诗人、理学家、河朔诗派领袖.其为诗主张真性情与温柔敦厚诗教相结合,后来徘徊于诗与理学之间,主张理学与诗不二.晚年弃诗归理学,思想特征体现为\"下学而上达\"、\"主敬说\"、\"渐修说\"、\"以程朱融陆王\",以及\"真理学\"思想.他的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国学热和儒学复兴,较之理论化的儒学更具现实意义.
    • 作者:刘驰,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四川出现了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特立独行的儒学大师,世人尊称他为\"川西夫子\",后人评价他为思想家、教育家、慈善家,他是历史上少有的遥承孔孟思想的学问大家,他所创立的槐轩学说,至今影响不绝,学者众多,遍及海内外.刘沅先生所创立的槐轩学说博大精深,具有完整的学说体系和伦常实践体系,它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直击人类心灵的文化遗产。
    • 作者:刘定一,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大学》原来是西汉戴圣所传《礼记》的第四十二篇,被南宋的朱熹(1130-1200)从《礼记》中与另一篇《中庸》一起抽出,作为《四书》中的前两篇,成了儒家最神圣的经典.
    • 作者:刘永春,肖群忠,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的敬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以仁为业、博施济众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工作风貌;严肃谨慎、主一无适的执事态度;忠于职守,尽心竭力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精艺之道.深入发掘其内涵,全面阐释其价值,对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作者:栾淳钰,王勤瑶,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中的\"孝\"文化的地位尤为突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需要汲取\"孝\"文化的精髓和理念.本文以《论语》为底本,探究孔子在此书中对\"孝\"的重要性的分析,\"孝\"的根本、目的、应用以及新主张的系统化阐释,以此让人们对孔子的\"孝\"文化有所启发和借鉴,做好\"小孝\",致力\"大孝\";立足\"近孝\",追求\"远孝\";实现\"孝身\"、\"孝心\"、\"孝志\"而达到\"至孝\",进而构筑和谐\"家庭\",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伟大复兴.
    • 作者:吕永森,翟宝恒,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旨在就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学术风气的出现,到实事求是作为重要治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再到实事求是升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一源流疏理.全文重点在于对实事求是的思想历史演变做出分析.希望共产党人更加准确的掌握实事求是的含义,把党的这一思想路线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 作者:孟晓路,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汉书景十三王传曰:\"河间献王德,以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禮禮记孟子老子之属(献王所求得之书此处所列加下文之毛诗左氏春秋四经皆全独不及易经者因易经不在烧书之列本无断绝之虞故也),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谓献王主持之河间学术也)举(举扬也)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河间学术六艺并弘仅立二经博士者则无他以余者未得其人也从下文可知获立为河间博士之毛公贯公皆持有殊胜传承之人诚不易得由此可见河间经学对传承之重视非若后世古文学不依家法徒依经本自得理解也).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遊.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立二十六年薨(据推算献王约在十六七岁时立为河间王寿约四十二三有说献王寿约四十九岁依此则献王始立之年当在二十三岁左右已为成年然温公献王赞曰生为帝子幼为人君据此则立年应在二十以前故前说为正也).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愛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宜谥曰献王.
    • 作者:裴德海,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不止有一条道路选择,而自觉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特别是从中国儒学那里获得滋养是不可缺失的路向选择.知道,中国儒学向来注重独立人格的培育,而其中的责任伦理观、自强不息的奋斗观、中立不倚的公正观和以\"诚\"为核心的道德修持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思想资源.今天应该积极推进这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使得核心价值观建立在更为牢固可靠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践行.
    • 作者:钱寅,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经义述闻》是乾嘉时代出色的学术著作,但是限于时代和社会的因素,其中亦有一些不可通之处.文章就《经义述闻》\"如五器\"条中对\"五礼\"的阐释进行重新探讨,通过文献的梳理,发现其矛盾之处,进而提出新的观点.
    • 作者:乔福锦,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华夏礼乐之邦,不仅有着数千年传承不断的文明史,也有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典藏.中古之前,学术典籍与政府档案,是传世文献的两大主体.经历过精神奠基、制度重构两个时期,至唐宋以降的近古时期,华夏文明进入\"人文化成\"的历史时期.在学、政、俗三位一体、文化重建得以完成的古典文明成熟期,民间社会文献已然成为与学术典籍、政府档案鼎足而立的另一文献系统.作为传统民间社会存在基础的乡村家族文献,不仅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实际保存数量也相当可观.近百年来,在中西文化冲突所造成的巨大社会变革中,民间文献包括乡村家族文献毁弃散失严重,然各地仍有不同程度的存留,且呈现出不同的地域与时代特色.作为\"东南邹鲁\"之地,江南徽州地区的民间文书,可谓民间社会尤其是乡村家族文献的典范.就近古时期主要是明清以降乡村家族文献的保存情况来看,以太行文书为代表的华北乡村家族文献,不仅涵盖民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延至现当代,且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已然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体系.从保存主体之角度观,太行文献中的个体文书、家庭文书乃至村社文书,均以家族或家庭为主.文献自身系统,可分为三大部类、九个具体类别.
    • 作者:沈娟,
    • 会议名称: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摘要: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主题即是继承孔子作《春秋》之志,说服汉武帝,加\"王心\"于汉初弊政,所以他用雄辩的理论向初承大位的、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及时人说明:天下虽富矣,却尚未治,兴富与利并非政治之大本;汉朝迄今未能臻于治,尚财、尚利、尚勇力、尚刑罚的弊政再也不能继续下去,而到了必须\"复古更化\"的时候了.故而董仲舒力破\"性善论\",主张人性有善质而未善,没有王政之教化,不可得成性之善;另一方面,天-天子-民之关系也决定了天子应当仰承\"天意\"以孝事天——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己任.董子将成性之善悉归于王者之礼乐教化——\"善当与教,不当与性\",其因缘于汉初奉行黄老清静自然之术,董氏深忧朝庭之不施教化于民,而任其性之逐利争竞、好勇任侠.他深刻认识到这个时候性已善之说不足以救憋,必须将\"善\"之责任归之君主之教化,而非放任个人之天然资质,亦非仰赖于个体之修行,才能更好地促成汉王朝的\"复古更化\".由此可见,董子之人性说完全是以希冀汉朝\"复古更化\"的改制目标为出发点,他用这套人性学说证成并加强着汉朝\"复古更化\"之必要性,更革思想界黄老清静无为风尚、经济上放任逐利、政治上刑罚重辟不施仁恩的为政理念.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