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召开年: 2015
  • 召开地: 山东曲阜
  • 会议文集: 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 出版时间: 2015-09-27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4/6>
102条结果
    • 作者:曾繁如,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儒家学说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而不仅仅属于中国人.孔子思想涉及人性,构成涵盖范围最广的智慧呈现给现世的世界.在曲阜建立了学院,取名"新院",尽己所能把儒家思想以一个新的方式传向西方,达到这个目标分为三步:严格地筛选、翻译、评论.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或者说是丰富文化方面.在此,把儒家思想精髓的准确概括:"推己及人,宽、远、深",称之为七字"曲阜精神".
    • 作者:高秉涵,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内涵(鲎)富,有两大要点:一是孟子提出的"一天下",一是荀子的"一制度"."一天下"是国家、民族统一理论,"一制度"是社会制度统一理论.在分裂与战乱时期,天下"定于一"是"大一统"的第一要求.完成"一天下"之彼,紧接着提出"一制度",是"大一统"的必然要求."一天下"与"一制度",是长久维持"大一统"的根本保证."大一统"是中国历史永远不燮的目标.
    • 作者:吕明烜,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技术问题是儒家承担时代使命需要应对的问题.儒家理论中有丰富而独特的技术思想,其中,"圣王制器"的叙事在儒家的思想版图中充分肯定了技术论题的哲学地位,包含了丰富的技术理论,应受到充分关注.rn 本文拟从《系辞传》这一记载"圣王制器"的关键文本出发,探讨儒家对技术的基本态度.首先,从制器的内容看,《系辞传》在"利用"层面将"工具"与"制度"等量齐观,并用"器"来对它们进行统一描述.这无疑突破了将技术、器用仅仅理解为物质生产力、机械技术、生产工具,或将制器仅仅理解为以物理技能或物质功效为根本的工具革新的狭窄思路.其次,从制器的意义看,《系辞传》弱化了基于物质价值诉求的技术的自然意义,而突出强调了指向文明和人性目标的技术的社会意义,进而暗示,器物是涉及礼乐社会构建的全面工具形态,制作器物是礼乐社会的必要手段和应有内涵,技术要全面地承担或充分地服务于礼乐建设,而不能偏执于物质财富生产.
    • 作者:陈光连,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无论是荀子还是黑格尔,其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冲动,并且在义与利的冲动中实现道德世界的预定的和谐,从而化解道德与幸福、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黑格尔所谓"力"通过扬弃对立、差别而返回自身,这个自身在荀子的思想中即表现为和,"分则和,和则一",建立群居和一之道的伦理实体,对于个体,"分"所表现出来的"力"指向德对于外在的普遍之则礼的造诣;对于群体,"分"之"力"使家庭、社会、国家的人伦之间形成秩序合力,达至"齐一"的社会至善.黑格尔或荀子,都强调道德领域道德意志的主体自由,并把它作为自己人格上的沉淀,由自己进行道德选择、善恶区分,自由是道德意志的本质,自由只有作为主体,才是现实的、具体的、实践的.
    • 作者:孔祥林,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明嘉靖九年的厘正文庙祀典是文庙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该事件由明世宗后台主导,张璁前台表演,虽然经过朝臣的抗争,最终明世宗取得完全的胜利:将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称号改作"至圣先师",取消了孔子的"王(天王)"位、"文宣"谥号和"大成"尊号;祭祀改为十笾豆和六佾舞,将祭祀孔子的天子之礼降为诸侯等级;取消文庙奉祀人物塑像,一律改作木主;另建启圣祠,奉祀四配等圣贤之父;罢黜传经之儒,增祀传道之儒.厘正文庙祀典一是突出了理学在道统中的地位,一是强化了纲常礼教,但实质却是治统对道统的压制.
    • 作者:刘振佳,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世界上所有的庙宇都是宗教文化的产物,没有宗教性便不会有庙宇的存世。孔庙无疑也是一座宗教文化的历史存在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巫祝祭祀文化的具体展现。孔庙,它向人们传播的是生活现实的具体宗教性深质内涵,告诉人们,生命的真正主宰和依靠就在眼前生活中,就是人生对于形而下和形而上的综合把握。rn 孔庙与其他宗教庙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所展现的文化意向和追求别具文化意向,它不是要将人们引向超现实的天国世界或者具体的人格神,而是直接引向现实“人”应该也必须具有的“仁”的原理性,以此引导人们建构别一种人生的崇信与敬仰。rn 孔庙整体性展现出了儒家的信仰观念,它本源于华夏民族古老的“天道”观,孔子极其儒家将其引向并化为“人道”。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孔庙所蕴涵的信仰也可以称之为“天人之道”;在更深的理论层次上,孔子选择并创构出一个更具体的概念范畴予以作表述,那就是“仁”字,所以,“仁”是一个涵括着天人、涵括着此岸彼岸、涵括着人生所有方面一个宏大的文化观念结构。
    • 作者:常会营,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兴起、道教以及佛教的逐步盛行,两汉儒学受到了很大挑战与挫折.然而,即便如此,儒家在维护社会统治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rn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祭孔释奠基本上以孔子为主,以颜回陪祀.拜孔揖颜之礼更多是在国家太学举行,有时以太常或祭酒释奠先师孔子和颜子.后来皇帝或太子往往讲经通后,便亲自前往释奠孔子,以示对孔子及儒学之尊崇.三国齐王芳正始时释奠礼停祀周公,专祭孔子于辟雍,以颜回配享.自此,整个六朝释奠均只祭孔子.rn 中祭规格始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年),祭孔规格定为"依上公之礼,舞用六佾,设轩悬之乐,乐陈三面",牲牢、器用悉如上公,从裴松之之议也.此年皇太子释奠用乐奏登歌.学者一般认为此为释奠用乐之始.南齐武帝永明年间(485年左右)是祭孔祀典表演舞蹈的开端,也是历史上在孔子庙堂使用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之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规定祭孔释奠正式增加了三献礼,而舞蹈是置在"三献礼"的仪程中表演.
    • 作者:方朝晖,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认为,过去数千年来中国文化建立在这样三个预设之上,即此岸取向、关系本位和团体主义.这三个"预设"也可称为一种"文化无意识"、"文化心理结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种"微观政治学",即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中有效的整合方式和价值系统表现为德性权威、礼大于法和三纲五常等.由此也可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制度模式虽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既然新文化运动没有颠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则说明未来中国文化中的秩序问题,即权威、制度及价值建设的方向,应当从中国过去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充满了深厚自由精神的儒家传统中来寻找.这是本文所提出的走出新文化运动宿命的一个思路.rn 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正有效的权威、制度及价值的模式也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在历史上,此岸取向、关系本位、团体主义所构成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导致仁、义、忠、信、孝、礼、智等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鉴于今天中国文化仍然不可能逾越这一心理结构,所以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也不会大变,但需要结合其固有的自由精神来重新阐释,即从人的尊严、价值与人格独立性的精神出发来发扬儒家价值系统。这大概就是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宿命吧。
    • 作者:葛志毅,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通过《淮南子·氾论》、《列子·仲尼》 、《春秋》、《论语》等古籍中孔子的描述,分析了汉代孔子的地位的官方定位,详细分析了《春秋》中的素王之义。政治因素使孔子得到汉代官方的正式认可。在中国古代无论是谁,只要想对社会生活真正发生影响,几乎一律都无法对政治予以回避,孔子自然不能例外。
    • 作者:涂汉培,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孔子因鲁史记等百二十国宝书作《春秋》,公羊世传孔子春秋学,故有《公羊传》.公羊发明孔子意,言黜杞、故宋、新周、王鲁、以《春秋》当新王.由孔子《春秋》王鲁,可知《春秋》三代殷、周、鲁;因公羊《春秋》当新王,可见公羊三代周、鲁、春秋.孔子作《春秋》为万世制法,则春秋一代,即后之万世也.《春秋》鲁代十二公,依孔子所传闻、所闻、所见,分据乱、升平、太平三世,内其国、诸夏、夷狄;相应地,公羊春秋一代,亦可分为封建、郡县、省部三世,治夷夏内外有异.此正三科九旨之意也.
    • 作者:朱光磊,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儒家的天人之学内含有中国的空间经验.在儒家思想的本真空间中,天人不二的生活世界展现了心与天地万物的共在.而生活世界由于沉沦而陷落为物化的自然空间与物化的社会空间.物化的天理与物化的规律组织成了规范网络,人由奠基性的决定者化约为被决定者,物化空间呈现出"以理杀人"的物化面貌.由于物化的空间建筑负载在虚假的基础上,而其真实的基础却是隐含着的生生不息的中道.故童心的初始性与物化的自毁性终能成为生活世界觉醒的救赎力量.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多维度变化,特别是对利益格局、商业竞争、社会责任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在利益驱使下,部分企业的道德自律性正在丧失,见利忘义、挥霍浪费、诚信缺失、破坏自然等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失范现象,侵害着社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rn 商业伦理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重塑中国商业伦理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已经积淀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对现代商业伦理的重构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儒家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商业伦理比较的角度,在以义取利、仁者爱人、诚实守信、忠恕之道、正已修身、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七个方面,探讨儒家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商业伦理的构建.
    • 作者:李浩然,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颜氏家训》作为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献材料,几乎很少受到学界的哲学研究,本文从哲学史的角度阐述了颜之推是如何用中道思想对先秦两汉的儒家学说进行哲学超越,以及这种超越在当代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颜之推的哲学超越的构建是通过对于君臣、父子、兄弟等人伦关系的扬弃完成的,其得以实现的前提在于儒学转型的历史语境、中道统一的逻辑方法和儒家的基本立场.颜之推在复杂的政治思想环境中通过哲学超越使得儒家精神重新成为立身修教之本,这对于当代中国立足传统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作者:刘振东,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以诙谐幽默的风格深得观众喜爱和认可.然而,在这种极尽调侃的表象背后,还隐匿着对人自身的尊重,对人性的关照,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彰显着中国古代儒家的人性关怀.透过电影的表象,分析其与儒家人性思想的关系,并借此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种种举措失当予以理论分析和现实借鉴.
    • 作者:胡爱敏,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一直以来都以隐性或显性的形态影响着中国政治社会,也随着文明的交流而走到世界文明舞台,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大通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实际行动与周边国家密切联系,推动合作,以大手笔描绘出同周边国家全面拓展合作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周边外交和全球战略进行了新的谋划和布局,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
    • 作者:盖立涛,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儒家思想在近代发生了巨大转变,由社会占主导的思想转变为被社会批判的对象.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进入到思想多元时代,儒家思想如何积极主动应对新变化,成为儒家的当代使命.特别是儒家思想如何主动融入到当前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为儒学自身赢得发展空间,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rn 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儒家思想主张的和而不同,宽容异端可以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基本原则,而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也为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儒家思想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说,儒家思想与公共文化空间有原则的契合,又可以相互促进.而建设一个使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参与的、开放的、有良性秩序的公共文化空间,也是儒家的历史使命.
    • 作者:韩星,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说礼教是指"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rn "①《古代汉语词典》说礼教指"关于礼制的教化"②,并举例《列子·杨朱》"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和《礼记·经解》"恭谨庄敬,礼教也"为例来说明.其实古代"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礼"指礼仪,所以狭义的"礼教"指礼仪教化,与"乐教"并提.广义的"礼"指礼乐",所以广义的"礼教"指礼乐的教育、教化.本文即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礼教概念的.与礼教相近的是"名教".《现代汉语词典》说名教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和儒家的教训为准则的道德观念,曾在思想上起过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③《古代汉语词典》说名教是"以等级名分为核心的封建礼教."④可见,礼教和名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同义词,但礼教主要是指礼制和教化,而名教则是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礼教,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 作者:丁鼎,王聪,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礼"是指规范社会与人生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法"(刑)则是由"礼"衍生而来.礼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礼依靠道德教化的方式引导人们遵守社会规范,而法则依靠强制力使人们遵守礼的有关规范,从而达到社会安定有序的目的."礼"与"法"(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两大基石.rn "礼法合治"思想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后经战国末期儒学大师荀子的推阐,其影响进一步扩大.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礼法合治"的思想正式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得以实施.此后,虽然朝代更迭,但"礼法合治"思想基本上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政治范式为后世所继承发展."礼法合治"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对我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礼法合治"的思想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宝贵的政治智慧和法律资源,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 作者:王曰美,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韩国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儒学样板国家","儒家文化国家的活化石".近些年来,一直从事韩国儒学的研究,并以"中国儒学与韩国社会"为题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的后期资助.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韩国是一个特别重视孝道的国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21世纪,韩国在传承弘扬孝道文化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 作者:陈根远,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凡刻《周易》等12种儒家经书,共114石.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一些儒经的最早版本,完善了儒家经典核心的内容框架,是经过几代人研究校勘核定的标准经典.其大规模的槌拓、本乎书籍开本的行款设计,在技术推广与图书设计理念上,都是雕版印刷流行前的最后一次、规模盛大、影响深远的总预演.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