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召开年: 2015
  • 召开地: 山东曲阜
  • 会议文集: 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 出版时间: 2015-09-27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5/6>
102条结果
    • 作者:陈东,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言必信,行必果"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儒家与墨家对这句古老格言有着不同的诠释.在传统文化中拥有支配性特殊地位的儒家贬斥其为"硁硁然小人".处于传统文化下层,代表民间文化的墨家是"言信行果"精神的真正的弘扬者.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周恩来所引此言应来源自《墨子》.
    • 作者:赵薇,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就我国最古老的《周易》中包含的文化软实力智慧进行分析,提出《周易》智慧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启示.
    • 作者:王巨川,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本文以汉字中的"易"、"仁"、"祖"、"是"为例,分析了汉语中心性的文化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与汉民族文字有着内在的深层联系,对“易”、“仁”、“祖”、“是”等文字的简要分析足以证明这一点,文化与文字的交织生成了中国人特殊的宇宙观、社会观、伦理观和价值观,无时无刻地浸透于汉民族代代相袭的精神谱系之中。
    • 作者:刘庆,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古代儒家虽然在问题意识上没有提出公共性的问题,但在出世与入世、道与利等等问题上的论述可以说都蕴含了儒家在公共性上的价值立场,即"天下"所代表的人民的、公共的利益始终是儒家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关怀.治企如治国,企业经营的规律就是能够为顾客及利益相关者带来真正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包含两个层面,即企业不仅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精神财富.企业通过产品这个载体向世人传递某种普世精神或者思想文化,也担荷着文化责任.企业由人群组成,人能弘道,企业亦能弘道,企业同样能够"经营永恒之生命意义".
    • 作者:李翠,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在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上,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拥有丰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儒家文化所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并育并行等弥足珍贵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亘古绵延,始终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最深沉的精神支撑.rn 本文在参考学术界相关文化软实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掌握孔孟之乡文化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从儒家文化在国家软实力战略中的地位与应用、孔孟之乡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儒家文化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背景下的涅槃重生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义,期盼切实推动孔孟之乡"东方圣城,首善之区"的建设步伐.
    • 作者:杨树增,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中国的史官设立得最早,然而私人著史却是从孔子开始的,他的《春秋》以所载的史实来宣扬儒家思想,以达到拨乱反正的政治目的,有着不同于"百国春秋"的义法与属辞的特点,标志着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儒家历史散文的诞生,对今后中国思想意识、史学、散文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春秋》之后的《左传》,是一部史实详备、富有文采的史著,标志着春秋末期儒家历史散文的成熟.它的创新表现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尽力做到详备;将记事与记言在编年体中有机地融合起来;突破了编年体单一的顺叙法,灵活地运用了顺叙、倒叙、补叙等多种叙事方法;语言表述上更加生动形象,把中国的叙事记言和写人的艺术技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作者:马士远,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中和文艺观是具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追溯其远源,《诗》《书》传统功不可没.《诗》及《诗》教中的中和文艺观,已经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视域中得以深刻表述,而由《书》之文本自身所凸显的中和文艺主题和"克谐"文艺表现形式,以及由早期儒家学者在诠释《书》时提出的系列中和文艺观,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视域中却并未得以充分揭示.《书》及《书》教中的中和文艺观,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有着明晰的演变轨迹,对我国传统文艺创作,特别是在史传文学创作及其理论发展方面影响甚巨.
    • 作者:宋立林,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近代以来,我国礼乐文化衰微,礼乐秩序崩坏,礼乐文明被污名化。吊诡的是,当人们努力地捣毁礼乐传统之后,结果却是国人的文明教养、伦理道德日益堪忧,公共秩序亟待完善。礼乐文明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石,要以“因革损益”观对待礼乐传统,但礼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是时代的需要。反思以往的偏颇认知和极端做法,认真汲取传统资源,重塑新时代礼乐秩序,必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资源支持。要理解礼文化及其背后的德,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第一,礼本身体现了道德。第二,礼是需要践履的,也就是说礼具有实践性。第三,礼最重要的精神内涵体现为尊敬和敬畏。
    • 作者:牟钟鉴,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重建道德中国,推动移风易俗,必须造就大批新时代的君子去参与去带领.君子文化曾长期被冷落,而今又逐渐升温,其顽强生命力来源于:一是合情合理,二是文明需要.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滋养着君子群体.君子与小人的主要差别,一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而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又是动态的可以转化的.孔子儒学确立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和基本道德准则,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梯忠信礼义廉耻)。在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和融人全球化事业的今天,它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道德基石,当然要有所损益和创新。rn 今日新的君子之论把君子道德人格概括为"六有":有仁义,立人之基;有涵养,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扩人之胸;有坦诚,存人之真;有担当,尽人之责要突破"君子不器"的局限,改日"君子能器",呼唤各行各业都有大批君子出来肩负重任.全国道德模范的不断涌现,山东威海倡导"君子之风,美德威海"的成绩,都增强了重建礼义之邦的信心.
    • 作者:李存山,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文章阐述了“常道”与“新命”的理论来源,分析了儒家文化中的“常道”,讨论了“常道”的继承和“新命”的实现。儒家文化要实现现代化的“新命”,一方面要适应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转化或优化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民主制度、现代教育制度、.儒家经学与广义的“哲学”思维方式这四个方面所出现的问题。
    • 作者:朱汉民,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轴心时代"的孔子及其儒学追求"天下有道",建立起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精神.一些晚清儒家士大夫和近代知识群体希望推动儒学的近代化,故而努力挖掘"天下有道"的近代性意义.晚清儒家士大夫的文化思考为当代儒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 作者:郭沂,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有二,一是现代化,二是全球化.现代化始于西方,并随着西方的扩张,蔓延于全球,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从此以后,现代化便与全球化交织在一起,同步进行.也就是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展开的.本文站在道哲学的立场上探讨以人类终极价值和终极信仰的共同基础来化解文明冲突。具体分析了价值的本源、价值的获得、价值的呈现与发现以及价值的文化形态。世界各个民族、各种文明拥有共同的本体基础、共同的人性基础和共同的生命体验基础,这意味着拥有共同的终极价值基础和共同的终极信仰基础,这正是化解包括文明冲突在内的各种价值冲突的充分条件。
    • 作者:陈支平,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近一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学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不同理解与坚持,导致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歧义.就福建儒学传统而言,朱熹、李贽、严复无疑是南宋以来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的杰出代表.rn 跨越自宋代以迄清代末期的近千年时空界限,不难看出,无论是朱子学、卓吾之学以及近代的启蒙之学,他们所具有的突破不合理传统、勇于创新进取的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其文化思想价值是同时期中国其他区域文化及儒者们所无法比肩与跨越的.神圣职责。本文梳理、总结和弘扬福建儒学发展的历史,希望民族、社会、共根同源的闽台同胞们,谨记先辈所怀抱的这种敢于扬弃传统、创新进取的共同文化精神核心,继续进取,建设美好家园。
    • 作者:王俊彦,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程瑶田为乾嘉时期著名经学家,其儒家思想主要在《论学小记》一书.宋明理学由张载主气,至朱子主理,阳明主心同时亦有王廷相主气,至蕺山、船山调融心、理、气并重後.戴震又反朱王,重回张载主气一路,实即以此转心性之空谈为气说实有.程瑶田在此脉络下,呈现其对心、理、气诸学的取舍.rn 本文先确立程氏少言形上,直以气为天之基础.再论道在气中,离人伦非道.性则主气性由天故善,不取朱王由本体说性.情则受明清之际情善之风影响,以为气贯天、命、性中,则气性所发之情,亦为善.并主气性相近,知愚因习相达.性之知为三达德之知,知愚无不同.知愚之等差因气因习而有别.末言诚意,以恶非在於性与情,而在于经营情之发的意,一有利害考量之意,便可能为恶.故工夫用在诚其意,意一诚则情善性善皆可见。
    • 作者:胡治洪,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阐述的"四个讲清楚",从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的生存延续、中华文化的伟大作用以及现实制度的历史根据等方面,高度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不仅对于调适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对于矫正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曲折或歧出具有划时代意义.
    • 作者:俞荣根,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悠久的礼法文化孕育了中华法系,中华法系是固化了的礼法文化.诸如"德主刑辅"和"为政以德"、选贤任能和科举取士、重义轻利和诚信、基于"中道"的中刑与慎刑和恤刑、"无讼"和调处息讼等等礼法传统中,蕴涵着丰富的"良法善治"智慧."法治中国"建设意味着中国正从革命法学和法制转型为治理法学和法制,其中包括从移植法学和法制转型为特色法学和法制.实现这一转型需要得到传统礼法文化的滋养,通过折中和融西实现创新.
    • 作者:杨朝明,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特别提到修道立德的重要意义,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传统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道德学说的深刻凝练,其不同层面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修身做人而言,"八德"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今天进行道德建设,需要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适应,需要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相一致。优秀传统文化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厚文化土壤,“八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历代中国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因此我们不能淡忘“八德”的历程,应该继续讲好“八德”的故事。
    • 作者:梁承武,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针对当前的社会现状,韩国中央政府正在探讨用法律来规定“孝道”的“不孝子防止法”的制定。本文中深刻探讨怎样防止对父母的不孝行为发生。这一课题只能是从为人教育开始。 为人人教育按照传统方式,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开始。其内容就是进行传统的儒家礼仪教育:rn 首先,父母和社会要解放儿童,为他们提供一个接受适合他们教育的机会,尤其是要通过符合儿童要求的传统儒家礼义教育,给予孩子们一个积累最起码的人性基础教养的机会。第二 ,子女们在开始学校生活的时候,父母会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第三,上面提出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难实现的现场正是现实社会,而且最难的教育正是在现实社会基础上开展的社会教育。虽然儒家也有教化功能,但是并不具有像其他宗教那样的教化功能因此,不但要认真进行在韩国全国234所乡校针对靑少年开展的忠孝教育和人性教育,还要更积极地针对成人男女实行传统儒家礼义教育。
    • 作者:石立善,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明末清初,私家修史之风兴盛,诞生了多部具有总结性的儒学史书,万斯同《儒林宗派》就是其中一部颇具特色的儒学史表.本文拟就《儒林宗派》之体裁、结构、成书年代与版本、王梓材增注本及书中所显现的儒学史观加以论述,以探讨此书的价值与学术意义.
    • 作者:阮国生,
    • 会议名称: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15年
    摘要:中国和越南自古在文化和经济、政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往.早在公元初年,儒学就已传入越南,通过和佛教等思想斗争以后逐渐取得了正统思想的地位.在第十世纪的自主独立阶段,儒学有了长足发展,在越南民族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对越南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儒学思想在越南已经离开政治舞台,不过它已深深植根于越南的民族文化中.因此儒学思想对越南现代社会还有重大的影响.rn 从法国侵略越南以后,越南人认为儒家思想比西方文明落后,是使越南亡国的原因之一,所以从此越南人没有依靠儒家思想为建设社会。但是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它已深深植根于越南的民族文化中。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不管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越南现代社会的民主、公平、文明目标,越南共产党和越南政府除了依靠马克思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南针以外还需要利用并选拨儒家积极点与现代社会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是儒学思想重新进发出无尽的生机活力。作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主流思想有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