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性状的遗传研究及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
【6h】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性状的遗传研究及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国内外油菜生产概况

1.1.1世界油菜生产概况

1.1.2国内油菜生产概况

1.1.3我国油菜的类型

1.2油菜品质育种

1.2.1油菜的品质性状

1.2.2油菜品质育种目标

1.2.3国内外油菜品质育种进程

1.3油菜高油酸育种研究

1.3.1油菜脂肪酸的组成及改良

1.3.2油酸含量的遗传基础

1.3.3油酸含量与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

1.3.4环境对油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3.5油菜高油酸育种国内外研究进展

1.3.6高油酸油菜的发展前景

1.4双标图简介

1.4.1双标图的概念

1.4.2双标图的基本原理

1.4.3双标图的特点

1.5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

1.5.1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1.5.2近红外光谱分析统计学基础(化学计量学方法)

1.5.3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建立方法及分析原理

1.5.4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评价标准

1.5.5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1.5.6近红外光谱在油菜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章绪论

2.1研究目的与意义

2.1.1研究甘蓝型油菜高油酸遗传规律的目的和意义

2.1.2建立甘蓝型油菜高油酸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目的和意义

2.2研究范围和内容

2.2.1甘蓝型油菜高油酸遗传规律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2.2.2建立甘蓝型油菜油酸近红外检测模型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2.3创新点

2.4预期目标

第三章甘蓝型油菜油酸配合力的双标图分析

3.1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3.1.2试验设计

3.1.3脂肪酸组分检测方法

3.1.4数据分析

3.2结果与分析

3.2.1亲本油酸的GCA和SCA

3.2.2亲本油酸的最佳配合

3.2.3亲本脂肪酸组分的配合力及其关系

3.2.4各杂交种的脂肪酸组分及其关系

3.3讨论

第四章联合六世代分析油酸遗传规律

4.1材料和方法

4.1.1材料

4.1.2试验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2.1六个世代群体油酸含量的次数分布

4.2.2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3讨论

第五章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分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

5.1材料与方法

5.1.1材料

5.1.2试验方法

5.2结果与分析

5.2.1脂肪酸组分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

5.2.2近红外检测模型的验证

5.3讨论

5.3.1样品的来源

5.3.2代表性样品(定标集)的选择

5.3.3定标样品数量的确定

5.3.4分段建模的意义

5.3.5如何提高变异范围小的成分的模型的预测能力

5.3.6模型的适用性

第六章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研究项目

展开▼

摘要

油酸是油菜脂肪酸的重要成分,属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吸收消化,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很多研究表明,高油酸含量(>75%)特性的菜籽油在食用油和工业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常规油菜油中的油酸含量一般在40%-60%之间,因此提高油酸含量已成为油菜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研究选取了6个高油酸材料和2个常规材料(中油酸含量),互为父母本,配置油酸8×8完全双列杂交,初步分析甘蓝型油菜中突变产生的高油酸特性的遗传规律,旨在为高油酸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㈠用GGE双标图法对甘蓝型油菜8×8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配合力高的亲本,为高油酸材料的转育和配组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一般配合力(GCA)较高的亲本是父本Y511、Y539和母本Y511、Y520、Y539,而特殊配合力(SCA)较高的亲本是父本L308、Y511、Y539和母本L121、L307、L331、Y539。从GCA和SCA综合来看,Y511、Y520和Y539是配合力较高的父本,L307、L331、Y539的配合力较高的母本,父本L121和母本L308的配合力相对最低;(2)Y539是母本L121、L307、L308、L332、Y511、Y520、Y539的最佳组配父本,Y511是L331的最佳组配父本;Y520是父本L121、L307、L331、L332、Y511的最佳组配母本,Y539是L308、Y520、Y539的最佳组配母本;(3)SCA较高的组合有L307×L308、L331×L332、L332×Y511、Y520×Y511、Y539×L121等;(4)在芥酸含量为0,二十碳烯酸含量趋近于0(0.87%左右),硬脂酸含量变幅不大(1.36%-1.75%)的遗传背景下,父本脂肪酸组分中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均呈负相关;母本中油酸与硬脂酸呈正相关,与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呈负相关;(5)各杂交种脂肪酸组分的表型关系中,与油酸含量呈正相关的是硬脂酸,呈负相关的是棕榈酸,而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与母本脂肪酸组分之间的关系基本一致。
   ㈡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甘蓝型油菜高油酸品系Y539(油酸含量85.64%)与中油酸品系L121(油酸含量45.75%)组合P1、F1、P2、B1、B2和F2等6个世代油酸含量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Y539×L121组合油酸含量是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该杂交组合油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以B1最高,为80.11%,其次是B2,为59.54%,而F2较低,仅为48.04%,多基因遗传率F2较高,为35.28%;其次是B2,为15.63%;B1的最小为0。在本研究中发现环境对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影响比较大,其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16.68%~24.83%。主基因效应中两对主基因的加性11效应相等,说明2对主基因对油酸含量的累计效应相等;显性效应也很明显,第1对主基因|ha/da|>1,表现为超显性,第2对主基因的0<|hb/db|<1,属于部分显性;上位性效应中,显性×显性效应(1)和第2对主基因加性×第1对主基因显性互作效应(jba)比较明显。本研究中,ha<0,hb<0,表明甘蓝型油菜油酸低含量对高含量呈部分显性。
   ㈢本研究油酸含量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为0.9205、交叉检验标准差(SECV)为1.5264,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SQ)为0.9300、外部验证标准差(SEP)为1.4510,检验偏差为0.0440,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分析精确度和预测能力,能够用作高油酸育种早期材料的快速筛选。在其它各脂肪酸成分含量模型中,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模型的内部交叉检验效果都较好,1-VR分别为0.8192、0.8050和0.8820,SECV分别为0.1814、1.8159和0.6234;RSQ也较高,均超过了0.8000,分别为0.8220、0.8850和0.8170,SEP分别为1.6180、0.6270和0.1950,检验偏差均很小,分别为-0.1310、-0.0410和0.0120,说明从模型自身来讲,已经达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