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社交媒体传播伦理认知研究——基于重庆市14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6h】

大学生社交媒体传播伦理认知研究——基于重庆市14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1研究源起

1.1.2问题提出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目前研究不足

1.3.1社交媒体

1.3.2.传播伦理

1.3.3社交媒体传播伦理

1.3.4社交媒体传播伦理认知

1.4.1 研究意义

1.4.2 创新之处

1.5.1研究内容

1.5.2问卷设计

2 样本和数据采集

2.1研究方法

2.2.1样本选取

2.2.2问卷发放

2.2.3信度检测

3 调查结果分析

3.1.1整体情况

3.1.2不同样本差异

3.2.1传播伦理认知整体情况

3.2.2信息伦理认知情况

3.2.3知识产权认知情况

3.2.4人格权伦理认知情况

3.2.5语言伦理认知情况

3.2.6人际交往伦理认知情况

3.2.7安全伦理认知情况

3.2.8用户伦理责任认知情况

4 研究结论

4.1社交媒体传播伦理认知

4.1.1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欠缺

4.1.2对社交媒体中应使用文明、规范语言的认知不高

4.1.3社交媒体人际交往伦理认知较低

4.2不同大学生群体社交媒体传播伦理认知差异

4.2.1性别差异

4.2.2户籍差异

4.2.3学历差异

4.2.4专业差异

4.3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B. 问卷调查

C. 调查结果

展开▼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被广泛使用,以社交媒体视角研究传播伦理已经在国内兴起。目前的研究中,有很多关于社交媒体用户使用行为和伦理问题的研究,也有一些关于网络传播伦理认知和态度的研究,但关于社交媒体用户传播伦理认知情况的研究较少。社交媒体作为网络社会交互性、参与性极强的媒体,参与群体的庞杂和使用环境的复杂对用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用户对传播伦理的认知和态度将影响其传播行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定性结合的方法,以网络传播伦理为基础,选取社交媒体中参与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为对象,将社交媒体的传播伦理问题分为信息伦理、知识产权伦理、人格权伦理、语言伦理、人际交往伦理、安全伦理和伦理责任七个维度,并对大学生传播伦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整体状况和不同样本间的差异,为传播伦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大学生规范使用社交媒体和高校传播伦理教育提供实践指导。
  本研究以重庆地区大学生为样本,抽取了14所高校的736名学生为有效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其对传播伦理规范的认知和伦理失范现象的态度。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研究的源起和研究问题,同时对国内外有关传播伦理和伦理认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传播伦理认知研究的内容和范畴进行了概括,作为整个研究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为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包括样本选取、问卷发放和信度检测。第三部分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通过数据梳理,分析大学生用户传播伦理认知的整体情况和不同样本的差异。第四部分为调查结论,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传播伦理认知结果进行概括并反思研究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