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特征研究
【6h】

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选题依据

1.1 我国部分运动项目的发展历程和运动员的运动背景

1.2 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

1.3研究现状

1.4 研究依据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6 研究任务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3 研究步骤及技术路线

3结果与分析

3.1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基本特征分析

3.2不同类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

3.3同类项群中亚类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

3.4 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动作结构归类

3.5 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基本趋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运动员早期和最终从事的运动项目往往出现不一致的趋势,并且部分运动员最终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这已经是竞技体育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本研究以我国50名具有运动项目迁移经历的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归类、归纳、理论分析、逻辑推理、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归纳和总结了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特征,并着重从运动项目本身的特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机能、个性心理特点等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和探讨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基础成因,同时也从动作结构、竞赛规则、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关键技术、战术特征等方面,对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基础成因,进行科学分析。旨在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优秀竞技人才的再次选拔、科学育才和合理流动,并为培养高水平的运动队(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为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现代运动训练理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
  1.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运动员早期和最终从事的运动项目往往出现不一致的趋势,并且部分运动员最终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是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必然结果。
  2.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特征研究表明:主要表现在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下,亚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为主;不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下,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为辅。
  2.1.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下,亚类项群之间运动项目迁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体能类耐力性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技战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技战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技能类难美性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
  2.2.不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下,项群之间运动项目迁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体能类各项群运动项目向技能类难美性、技战能类格斗对抗性、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项目的迁移,技战能类格斗对抗性运动项目向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项目的迁移。
  3.具有运动项目迁移经历的运动员,在竞技能力、机能、个性心理特征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是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主要基础成因。它们之间的迁移,为我国部分运动队(员)的再次成才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了可能。
  4.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基础成因,因项群的不同而不尽相同。除了主要受到竞技能力、机能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之外,同时还受到动作结构、竞赛规则、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关键技术、战术特征差异的影响。
  5.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特征和趋势表明,运动员运动项目的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加快了我国蹦床、曲棍球、手球等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是我国部分运动项目运动员科学选材、育才、成才,并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6.影响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取得成功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待于进行全面而深层次的研究。
  研究建议:
  1.通过对具备一定训练年限的体操、田径、篮球等项目的运动员,合理利用运动项目特征迁移的趋势,可以减少或降低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干扰因素,为迅速提高我国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和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提供可能。
  2.利用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成功经验,从不同的运动项目中选拔在竞技能力、机能、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从而达到科学选材、科学育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运动项目水平的目的。
  3.从谭雪、仲满、高敏、李晶晶等运动员运动项目的迁移特点,在运动员选材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选材初期的不确定性,根据项目特征和运动员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学选材,灵活育才,从而达到快速成才。
  4.不同类项群和同类项群的运动项目,尝试从其它项目中吸取有价值的训练理论和方式,以实现提高部分运动项目的运动成绩和发展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