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研究
【6h】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场域及问题聚焦

五、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六、对今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数学历来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成绩低下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科之一,并且学生无心学习数学往往从小学就开始了,在中学阶段已经积难重返(香港教育委员会,1997)。初中学生留级、辍学等大都是由于成绩低下、厌恶数学、放弃数学造成的。目前,由于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不管教师的教学如何枯燥,学生也只能被迫硬着头皮学下去。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非投入现象最为严重的阶段,不仅许多成绩低下的学生表现出非投入(Disengagelilent),而且,许多高分的学生同样具有非投入倾向,他们对数学学习活动无任何兴趣可言,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存状态及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表现为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认知参与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课堂环境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如何说,如何做,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我的研究就是沿着这样的质疑思路逆流而上,旨在解释和理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种存在状态和生活方式及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现状。这样一种现实的揭示对学生是一种客观的认识,对教师是一种人文的关怀,对教育研究者是生动的揭示,对教育决策者是理智的提醒。 本研究采用的是社会科学中日益兴起的质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料并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提倡研究者对研究情境的参与,与研究对象共情,直面事实,参与过程,通过深描细节与事实,在重组片段的过程中,让事物的质通过研究者的移情解释而逐步地呈现。在统计分析的方法中,我主要利用个人电脑软件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 我选取的是临夏州和政县八所小学作为研究现场,2005年4月正式进入研究现场,主要对一、二、三年级的数学课进行随堂听课,然后通过说课、评课、建议和反思等形式使被支持教师及该学校的教育教研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并尽可能地使该项活动推动本学区、本地区的教育教学。研究时间跨度为一年零两个月。我的研究对象是24位青年数学教师及二千多名7-10岁的小学生。材料的收集主要是随堂听课、访谈、录音和问卷。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主体的提取是一个变熟为生、化整为零、统筹归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观察和分析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问题情境的营造、知识探求的场域和学习效能的反馈,这三个问题采用的都是质的研究的方法,在第三个问题的研究中还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 本文是通过具体的描述性的教学对比进行研究的。在问题情境的营造中,教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引入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借助言语行为激活、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含蓄的自我、童话的自我和理性的认可中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观及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参与方式;在知识探求的场域中,学生以启发式问答、探索交流和小组合作参与的教学形式为载体,在行动上真正感受到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喜悦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效能的反馈中,学生借听、说、读、写、思等训练走进认知参与,逐步达到数学思维的扎根与生长,为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堂练习与学习结果的调查和访谈中,我发现该地区s小学1-5年级数学成绩在逐步降低的“自然现象”中存在着二、三年级成绩差异较大的情形,本文称为“断层”。为此,我又调查了和政县、康乐县及永靖县各三所小学,结果也存在着二、三年级数学成绩差异较大的情况,即被老师们称为过渡期的“自然现象”。虽然它出乎我的研究范围,但我还是就此问题作了一些相关的调查和访谈,提出了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低年级的算理教学,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并且,这个问题将是我研究的后续问题,我还希望不同地区的老师能就这个问题进行相关的跟踪研究,这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学生参与受主客观两个因素的影响。前者表现为受学生个体方面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后者表现为受社会、家庭和教师的影响。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受身心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受教师的影响占重要方面,所以在本研究中我着重探究的是在教师影响下的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学生参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