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放性骨折延迟内固定术前相关因素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6h】

开放性骨折延迟内固定术前相关因素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学习

1 中医学对开放性骨折的认识

1.1 开放性骨折病因的认识

1.2 开放性骨折感染的认识

1.3 对开放性骨折治疗方法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开放性骨折的认识

2.1 开放性骨折清创时间、抗生素的使用与感染的相关性

2.2 开放性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

2.3 开放性骨折感染、炎症的原理

2.3 对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前相关炎症指标的研究

2.4 对于何时进行延迟内固定手术所存在的争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情况

2.2 观察指标的收集

2.3 治疗方法

2.4 延迟内固定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理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术后感染发生率

4 数据采集及统计学方法

4.1 资料采集

4.2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与术后感染情况

5.2 相关分类变量因素赋值情况

5.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ter法)

5.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向后步进法)

5.5 C反应蛋白与手术时机的相关性的Pearson分析

5.6 C反应蛋白与术后感染情况的ROC曲线绘制

5.7 手术时机与术后感染情况的ROC曲线绘制

5.8 C反应蛋白和手术时机的串联实验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开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

2 C反应蛋白对延迟内固定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判断

3 ROC曲线对于最佳临界值的判断

4 手术时机对延迟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判断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开放性骨折的感染率高于闭合性骨折,骨科感染将会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对开放性骨折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上亦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早期清创外支架固定,使创面稳定,炎症得到控制,各项炎症指标下降,再行内固定手术,但何时行内固定手术尚存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二次手术的内固定术前部分因素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筛选能显著反映术后感染的术前敏感指标,探讨制订一个合适的方案,用以指导临床。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的482例诊断为开放性骨折的病例,纳入符合标准的40例诊断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且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的病例。对术前相关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体温、手术时机和Gustilo-Anderson分型)与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求发现与术后感染相关性较高的术前因素。术前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手术时机和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因素。分析所得的具有相关性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的筛选点确定最佳范围,并检验该范围的准确性与特异度。
  结果:
  40例纳入研究的病例中有6例发生术后感染,两个术前相关因素:C反应蛋白、手术时机与术后感染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反应蛋白和术后感染情况呈现正相关;手术时机与术后感染情况呈现负相关。二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与术后感染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手术时机的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为0.939(P=0.001),cutoff值为6.5,此cutoff值时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6.5%、假阳性率为23.5%、假阴性率为0%、阳性预测值为42.9%,阴性预测值为100%、Youdon指数为76.5%;绘制C反应蛋白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07(P=0.002),cutoff值为54.85,此cutoff值时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4.1%、假阳性率为5.9%、假阴性率为16.7%、阳性预测值为71.4%,阴性预测值为97.0%、Youdon指数为77.4%;绘制手术时机与C反应蛋白联合实验的ROC曲线,发现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100%、假阳性率为5.9%、假阴性率为16.7%、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1%、Youdon指数为83.3%。单独考虑血清C反应蛋白或手术时机对于预测术后感染情况其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较低,二者联合后进行串联实验,结果显示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有提高。
  结论:
  本研究显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和手术时机对术后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不受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若联合将二者同时纳入手术指征的范围(C反应蛋白<54.85mg/L,手术时机>6.5天),将会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的发生率。但由于样本量较小,该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仍需进行大量本样研究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