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研讨会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研讨会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银川
  • 出版时间: 2015-08-21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经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与穿刺角度的关系,穿刺时选择合适的角度可使骨水泥在病椎内的分布达到双侧分布效果,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方法:对行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选择37例病例,共37个病椎.通过术前对病椎穿刺角度计算及术后骨水泥分布面积计算,同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经皮单侧穿刺在合适的穿刺角度下骨水泥的双侧分布效果以及手术疗效. 结果:经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弥散良好,双侧弥散面积基本均等,总体趋势为穿刺测面积略小于对侧面积.2.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的降低,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结论:经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对穿刺角度的合理掌握,使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即可达到双侧穿刺分布效果.通过对病椎CT术前经皮模拟单侧穿刺,可有效指导术中操作,使骨水泥分布更接近穿刺穿刺效果.
  •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MIPPSO)、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保守方法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取自2008年6月~2013年6月以来我院脊柱科运用不同方法治疗的9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了体现各组之均衡性,三组患者的治疗均为我院脊柱科同一组医师完成,其中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及保守治疗均30例.于治疗后1个月和3、6、12及18个月时进行VAS和ODI评分统计,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 结果:三组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后18个月的随访.治疗后1个月PKP组的VAS、ODI评分均优于MIPPSO组及保守组(P<0.05),6、12及18个月时三组VAS、ODI评分与入院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至12及18个月时三组ODI评分PKP组<MIPPSO组<保守组,其各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疼痛评分VAS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PKP,MIPPSO及保守方法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均有效.但三种治疗方法相比,PKP可快速改善压缩性腰椎患者的疼痛及生活质量,MIPPSO次之,1年后三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无差异;功能障碍恢复情况PKP组优于MIPPSO组及保守组,而MIPPSO组又优于保守组.
  • 摘要:目的:分析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复杂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 方法:2011年4月-2013年10月采用脊柱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其中复杂类型39例,共50个椎间盘,包括极外侧突出13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椎间孔狭窄1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9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改良MacNad标准评定手术疗效. 结果:腰痛及下肢放射痛VAS评分术前为8.7±1.2分,术后3天为3.5±1.4分,末次随访1.5±1.1分;术前、术后进行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别(p<0.01),改良MacNad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优28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90.23%.患者对疼痛缓解满意率为95.2%,至今无复发病例. 结论:脊柱TESSYS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能好,手术效果优良等优点.该技术对于目前主流方式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益的补充,TESSYS技术与开放性手术、综合保守治疗方法的关系是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而不是互相取代.
  •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50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病人术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 ODI)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 结果:50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随访4-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平均ODI(52.5±21.1),术后末次随访平均ODI(19.4±9.1),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VAS为(7,0±3.1)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VAS为(2.8±2.2)分,明显小于术前(P<0.05). 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的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病人,采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25~75岁,平均47.30±9.55岁.突出节段:L3-4共10例,L4-5共55例,L5~S1共9例;无症状间歇期6个月~5年,平均1.29±0.57年;术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痛(7.40±1.42)分,腿痛(5.72±1.48)分.患者均在局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VAS评分、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手术时间30~112分钟,平均67.10±10.40min.术中出血量15~42ml,平均17.20±6.03ml;住院天数5-10天,平均6.77±1.40天;VAS评分: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各时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3例,良12例,可9例,优良率87.8%.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短,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验证孟氏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自2007年10月~2014年5月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52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孟氏架)与对照组(PFNA),对两组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 结果:部分患者脱落,共20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治疗组96例,对照组109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下地负重时间比治疗组更早,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孟氏架固定术是介于手术与非手术之间的半侵入穿针外固定方法,其价格优惠,手术要求低,手术操作简单,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虽然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最终两组术后疗效评价相当,因此可见,孟氏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安全、微创、经济及有效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研究闭合复位并经皮植入ITST(Intertro chanteric/Sub tro chanteric Fixation)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技术和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将62例股骨转自下骨折纳入本研究;54男8女,19~82岁(平均43岁);Russel-Taylor分型,ⅠA型12例,ⅠB型14例,ⅡA型17例,ⅡB型19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小切口植入的髓内固定技术对上述病例进行治疗,并行相应评价. 结果:随访时间12~24月,所有病例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4月(3~12月).Harri评分:优59例,良3例,中0例,差0例,优秀率95.2%. 结论:充分运用闭合复位技巧及ITST的设计特点,有助于更加微创地完成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肢功能恢复满意,并且外观效果更佳.
  • 摘要:目的:探讨平乐正骨手法结合现代器械复位技术治疗股骨骨折的复位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26-62岁,平均39.2岁.按照AO分型:A1型13例,A2型9例,A3型7例,B1型17例,B2型10例,B3型5例,C型3例.采用平乐正骨手法结合撬拨、压顶、钳夹等现代器械复位技术,复位后均行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3、6、12月及每年随访1次,通过临床影像学、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57例(89.1%)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为26.9个月,7例(10.9%)患者失访.术后疗效按照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优19例,良29例,中9例,优良率为84.2%;按照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优21例,良30例,中6例,优良率为89.5%. 结论:平乐正骨手法结合现代器械复位技术治疗股骨骨折,具有复位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缩短、操作简单实用、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运用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1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观察平台复位及复位丢失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Sander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6个月.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严格控制在12周以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3周~17周,2例关节面有塌陷及复位丢失.膝关节功能参照Sanders评分标准,优15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9%.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预防骨折复位丢失,减少骨膜剥离,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下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12年6月采用急诊清创、复位、有限内固定、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度A型胫腓骨下端开放粉碎性骨折15例,Ⅲ度B型17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骨折全部愈合,按Mazur评分标准,优9例,良18例,可5例,优良率84.3%.结论:急诊清创、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创面易于修复、愈合优势,是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张氏回医正骨疗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1岁-62岁,骨折类型(Sanders分类):Ⅱ型30例,Ⅲ型17例,Ⅳ型13例,受伤时间6h-12d;经患者知情同意,采用宁夏张氏回医正骨疗法进行治疗,随访12个月. 结果:(1)入组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达100%.由表1可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均较治疗的上一个时段有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个月,优30足,良12足,可15足,差3足;治疗后3个月,优36足,良12足,可10足,差2足;治疗后6个月,优43足,良12足,可4足,差1足;治疗后12个月,优48足,良9足,可3足,差0足. 结论:宁夏张氏回医正骨疗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患足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回医药中的一朵奇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利用轨道外固定支架及尺骨截骨延长治疗骨干续连症中前臂畸形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25例骨干续连症病例,通过尺骨截骨结合轨道外固定支架延长方法治疗. 结果: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30.2个月,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尺骨延长后,桡骨头脱位纠正,前臂外观和功能明显改善,肘关节屈曲≥130°,伸直0°,旋前80°~90°,旋后80°~90°;良:尺骨延长后,肘关节屈曲≥100°,伸直>-10°,旋前60°~80°,旋后60°~80°;差:尺骨延长后,肘关节屈曲<90°,伸直<-30°,旋前30°~50°,旋后0°~30°.随访结果25例中优15例,良10例,差0例. 结论:利用轨道外固定支架及尺骨截骨延长是治疗骨干续连症的一种安全实用的好方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精心设计手术方案和选择最合适的外固定支架、合适的延长速度和频率、坚持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合关节松动手法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将64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33例和局封组31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松解手术配合关节松动手法,局封组采用局封疗法,治疗后采取相同的康复锻炼.治疗结束后通过对患者肩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改善程度来综合评价疗效. 结果: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0.9%,局封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肩关节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针刀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局封组(P<0.05). 结论:采用针刀松解结合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
  • 摘要:目的:探讨混合万古霉素的PMMA(骨水泥珠链)和CPC(磷酸钙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骨髓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采用万古霉素PMMA植入术,B组采用万古霉素CPC植入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次数、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平均手术次数分别为2.0、1.3次(P<0.0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5.4、26.7天(P<0.05),治愈率分别为85.7%、97.5%(P<0.05).结论:万古霉素CPC相对万古霉素PMMA治疗骨髓炎疗效更好,手术次数更少,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临床效果更明显.
  • 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导师自拟方"骨疽消炎汤"内服,结合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术治疗慢性骨髓炎,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骨髓炎的患者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其中肱骨5例,股骨16例,胫骨14例,跟骨7例,感染病程1至5年平均两年.随机将其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有窦道形成,并有不同程度脓性分泌物渗出,术前及术中取病灶部位脓液及病变组织送细菌培养+药敏及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培养出致病菌,术前三天应用敏感抗生素全身治疗,术后连用一周,而后改为口服抗生素继续治疗四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手术清创抗生素链珠植入术治疗,同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给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治疗上手术方式同治疗组,未给予中药内服治疗.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到3年,计算两组的有效率、复发率及术后六周各项化验指标,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21例,痊愈13例(61.9%),显效4例(19%),好转2例(9.5%),无效2例(9.5%),总有效率(90.5%);对照组21例,痊愈9例(42.8%),显效3例(14.2%),好转3例(14.2%),无效6例(28.5%),总有效率(71.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有效率、复发率及术后六周辅助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Modic退变手术联合臭氧治疗的疗效远期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行腰椎单阶段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合并不同阶段的Modic退变16例,其中A组Ⅰ、Ⅱ型9例手术联合使用臭氧治疗方法,B组抽取常规手术7例对照,A、B两组的VAS、ODI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术后ODI值改善率为A组91.1%,B组85.7%,VAS改善率分别为A组85.7%,B组75%.A组ODI值与VAS改善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联合臭氧治疗术后残留下腰痛症状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MODIC退变手术联合臭氧治疗可以缓解髓核摘除术后遗留的下腰痛,缩短患者的腰痛及康复时间.
  • 摘要:目的:锁骨远端骨折约25%骨折是不稳定的,保守治疗愈合时间长,不愈合率高.是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锁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有多种内固定物,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锁骨钩钢板、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和缝合锚系统.本文旨在总结不同类型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对收治的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24例根据不同的骨折形态采用锁骨钧钢板和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并随访.NeerⅡ型骨折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V型及合并喙锁韧带损伤的Ⅰ型患者用锁骨钩钢板固定. 结果:随访时间11~21个月,平均15.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10~19周,平均14.6周,患肩功能评价根据Lazzcano评价系统:NeerⅡ型14例患者恢复结果为优13例,良1例,V型7例及合并喙锁韧带损伤的Ⅰ型3例患者中结果为优7例,良2例. 结论:认为,应该对不同表现和特点的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和固定方式,以达到有效固定,便于患者骨折愈合和早期康复.
  • 摘要:目的: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在胫腓骨中段骨折中应用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采用MIP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39例,术后有计划功能锻炼.结果:39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无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等发生,愈合时间3-6个月.结论:胫腓骨中下段骨折采用MIPPO技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技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就如何更好地做好护患沟通进行总结.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和上网检索,了解护患沟通的相关信息,并谈一些个人体会.结果:护患关系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当熟练应用护患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充分展示护患沟通的艺术魅力,缓解护患关系的紧张局面、增强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信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结论:护士在工作中运用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能与患者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准确的了解病人的信息,提高治疗效果,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骨科患者诊治过程中,功能锻炼逐渐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指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伤肢功能恢复及患者身心健康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摘要:术后疼痛是一种伤害性的刺激,它严重损伤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使用科学的护理方法,达到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休息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功能恢复,是医护工作者一直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院80例骨科患者接受镇痛泵镇痛,并配合科学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术后镇痛泵的护理进行分析.
  • 摘要:目的:研究对患者入院后当日即进行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应用三黄膏外敷干预压疮发生发展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研究对象采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适用于所有住院患者用来预测压疮发生的Waterlow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从评分结果≥10分(危险)的患者中再选取80例,这些患者均意识清醒,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干预,依据所属责任护士分管床位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皮肤处喷涂肤创宁,观察组应用由甘肃省中医院药剂科制备的三黄膏外敷受压皮肤表面,观察2组患者入组后至2日后患处皮肤疼痛、麻木、皮肤温度及皮肤颜色等方面的情况. 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患处皮肤在疼痛、麻木感、颜色及皮肤温度和破溃伤口边缘情况几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Waterlow压疮危险评估表并应用三黄膏干预压疮发生发展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对腰椎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腰椎开放性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红光治疗仪,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7天切口愈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切口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治疗仪对促进腰椎术后伤口愈合有明显效果.
  • 摘要:目的:通过对脊柱手术后患者膳食的护理来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方法:收集120例脊柱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饮食,试验组采用一般饮食和膳食护理,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情况较对照组优良.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伤口愈合与术后膳食护理有密切的关性,膳食护理能够使脊柱手术伤口早期愈合,降低伤口不愈和伤口感染的风险.
  • 摘要: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体会,随着病情的发展,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手术问题;方法: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通过局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积极主动功能锻炼等.结果:108例患者治疗后好转,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过程满意,患者均获得了良好或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良好的护理过程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 摘要:为了切除人体内病灶、重建器官、组织的完整性,从而恢复器官、组织的功能,外科医生需要利用某些器械、设备对机体实施某种侵人性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势必或多或少地对病人身体造成一定损伤。微创外科是在为病人治疗疾病过程中实施和体现的一种科学原则,但作为微创理念,首先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美学原理。微创的理念和原则是绝对的、永恒的要求,是古往今来一脉相承、应该永远坚持不渝的要求,而微创技术则是相对的、不断变化、永无止境、无穷无尽、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狭义的微创外科技术,即目前人们所言以“钥匙孔”内窥镜为代表的技术。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列技术,涉及微创外科理念、材料科学、制造技术、光电子技术、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的导引和介入,并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可以断言,随着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其与人文科学的日益融合,随着人们对医学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微创外科在技术上的发展将是不可估量、日新月异、永无穷尽的。
  •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内腔镜、介入技术、腔镜设备与技术、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的问世与快速发展,以及医疗配套器械的发展,使得微创骨科的发展非常迅速.骨科微创诊断与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骨科疾患的认识,使骨科领域微创治疗技术日趋成熟、领域不断拓宽.总之,近年来微创骨科技术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整个骨利.领域微创技术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但是微创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要取代传统手术需要骨科临床医生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另外,“微创”指的是用小的切口和新的医疗设备来完成与传统手术相同或疗效更佳的一种技术。随着经验的积累、概念的更替和科技的进步,骨科疾病的治疗必将倾向微创方向,微创技术会进一步推动创伤骨科的发展。
  • 摘要: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使颈椎病的发病率日益、急剧升高并且年轻化.机理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基本的类型有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多为混合型)其源头性因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而退行性变的结果是椎间盘易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生理弧度异常是力学紊乱的结果,只有通过力学调整,恢复正常力学平衡,才能恢复其生理弧度(即7节颈椎骨恢复正常的排列方式),这就是颈椎牵引。其它措施都达不到这种作用,概括地说,就是从纠正颈椎的生理弧度异常入手,达到从“源头”上防治颈椎病的目的。在动力牵引过程中产生符合颈椎生理弧度的合力作用,使异常排列的颈椎安全有效地“回归”到正常生理弧度。牵引所产生的是动力性的牵引力,因而具有纠正已有畸形的治疗作用。同时,在颈托的后壁设置一个压垫,使牵引力的作用点更集中于颈4-5-6节段的后方,成为力学支点,再加上电动按摩理疗作用,进一步强化、优化牵引效果。其结果,不但从根本上消除病人目前存在的各类颈椎病症状,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消除了颈椎病的启动因素,阻断了颈椎病发生-发展-演变的恶性循环的过程。
  • 摘要: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l3例l6椎,男5例5椎,女8例11椎;年龄61-83岁,平均70.5岁.T8l椎,T102椎,T113椎,T125椎,L13椎,L22椎.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经骨密度仪测定证实脊椎均存在严重骨质疏松.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0分降至术后平均2.0分.矢状面排列改善明显.手术前后侧位X线片示Cobb角平均改善9.3度(0度~28度).平均灌注骨水泥4.5ml(4.1~5.2m1).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在X线片上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个月,平均9.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 结论: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体矢状面排列,疗效满意.
  • 摘要:目的:评价针刀疗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治疗组、针灸治疗组.按我科肩周炎临床标准化治疗方案进行操作.观察治疗前后肩周炎患者Constant评分、VAS评分及愈显率.结果:针刀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Constant评分、VAS评分并且提高愈显率.结论:针刀疗法是通过调整肩关节力学平衡,缓解软组织肌肉的痉挛,增加局部供血,促进肩关节病变组织的修复,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冲击波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人,年龄平均为4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根据病患不同部位,以不同的治疗参数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4天1次,3-5次为一疗程,最长不超过5次.结果:60例患者皆在治疗了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其显效48例,占80%;有效8例,占13.3%;无效4例,占6.66%.总有效率93.3%.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收到明显效果.
  • 摘要:我院2009年9月至2015年2月,利用Ilizarov的牵张-成骨原理,在外固定架的辅助下,在骨缺损的近端或远端截骨,并将游离骨段搬运至骨缺损处的方法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一期修复大段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方面尚存在以下几点不足:软组织缺损范围超过骨搬运范围,则还需要辅助皮瓣手术。其次,骨不连、钉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再次,应用外固定器行骨搬运技术对皮肤是一种慢性切割损伤,对于正常皮肤有些欠缺。骨搬运技术在下肢已成功运用,可以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感染性骨不连,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更为微创和灵活。该方法还可应用于不适宜进行皮瓣移植的保肢患者,具有操作方法简便、供区损伤小及手术风险小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蜡疗配合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内科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蜡疗配合药物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对下列指标变化进行评估:关节疼痛及压数,肿胀数及晨僵时间的变化;并查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 结果:经2周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ESR和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其中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蜡疗可以明显消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缓解晨僵;疗效显著、可靠、迅速且相对安全系数大,简便易操作,减轻病痛,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软骨终板包括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两部分,而影响软骨终板退化的因素无非也是作用于这两部分。早期的细胞凋亡和随年龄的增加细胞老化活性降低和凋亡的增加,而引起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功能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外界因子包括异常应力、各种细胞因子等等或直接促进细胞凋亡、或降低细胞活性、或影响基质代谢。而软骨终板的退化会导致其功能(平衡分散应力和营养椎间盘)减弱或丧失,引起整个椎间盘的退变,使椎间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而引发下腰痛。即便如此,但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生是在发展过程多种因素的参与和介导,发病机制至今仍无法明确,但随着的研究也在逐步深人,未来对其的认识一定会取得深远的突破,并找到一条在椎间盘退变发生的早期进行修复治疗的途径。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坐姿腰椎定点旋扳手法,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的临床症状上,往往可取得较满意的效疗.近年来,对坐姿腰椎定点旋扳手法作用于腰椎的生物力学等方面的探讨较多,但对于此手法如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的机理探讨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对其机理进行试述.
  • 摘要: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为增生性、肥大性或者退变性骨关节炎等,中医学称之为"膝痹".KOA开始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痛、关节僵硬,以后随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关节骨性肥大,关节功能减退,直至残废或生活不能自理.KOA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对于常见的KOA并膝内翻的病人,常需手术干预。胫骨近端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隙骨性关节炎及关节生物力线排列异常,效果确切;但存在创伤较大、恢复慢等缺点。近10年来单裸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使人们对截骨术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但以此同时,关节置换远期松动、骨溶解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部分年轻病人不得不接受多次翻修。虽然关节置换效果显著,保留自然关节的术式仍应当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对中青年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干预,以保留自身膝关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年轻的KOA并膝内翻的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改变关节生物力线,辅与中医药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达到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达到中医骨伤学“内外兼治”的效果,可延缓甚至避免关节置换,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 摘要:Ilizarov技术作为一种外固定技术,自诞生至今受到国内外众多外科医生的青睐.该外固定架技术广泛用于骨折固定、矫形等多种骨科手术.随着该技术的发展,Ilizarov外固定架在肢体矫形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本文综述近年来Ilizarov在肢体矫形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该技术应用的未来进行展望.Ilizarov技术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牵拉成骨”的发现对骨科学的发展功不可没,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的矫形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效解决与避免该技术的并发症是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理念的不断发展,众多传统骨科技术无法有效治疗的骨科疾病,需要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为主导的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才能获得满意疗效。传统的理念认为“骨与骨之间的软组织清除掉,然后再植骨,否则骨是不会愈合的”,而现代研究的“哈尔滨现象”表明,骨搬移的过程与结果恰恰相反。因此秦泗河教授提出“骨科自然重建理念”,Ilizarov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发症的有效解决,理论的指导,对该技术的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意义。
  • 摘要:跟骨骨折临床常见,且大多为压缩、塌陷骨折.目前不少学者认为对跟骨骨折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空腔应该进行植骨,植入的骨块不仅能够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促进骨折愈合,而且可以利用植入骨块的生物力学性能,对塌陷的关节面起到有力的支撑.理想的植骨材料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骨传导和骨诱导性好,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佳;内部几何结构及生物力学与骨组织相似;植骨操作简便且性价比高.目前临床常用的植骨材料包括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等,其优劣褒贬不一.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尽管不少跟骨骨折患者手术复位效果良好,但后期可能出现刀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距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多因骨折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空腔较大,空腔内血肿继发感染;新形成的骨质不能在短期内达到有效的支撑,患足负重后导致关节面逐渐塌陷,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因此,为了使骨折能够早期获得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必要的植骨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的植骨材料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但随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植骨材料将更加丰富和完善,相信骨修复领域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摘要: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因复杂,与创伤、衰老、遗传等均有联系.最近提出一个新的OA临床亚型,定义为"代谢型OA".该类型OA的发生发展与肥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关系密切.痰湿体质是九种中医体质之一,具有代谢紊乱的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病理体质类型.通过探讨痰湿体质与代谢型OA的相关性,为调体防治代谢型OA奠定理论基础.
  •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 facture,OVCF)是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驼背痛等症状,经微创治疗(经皮椎体成型技术)后能明显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等优点,结合自身临床体会,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的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
  • 摘要: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生活中常见的灾害有车祸、火灾、水灾、泥石流、地震等,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灾害事件,受灾人数众多,给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每次灾难发生后,在救灾现场,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医护工作者忙碌的身影,他们争分夺秒,在最为难的关头,给垂危的伤员生的希望,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作出百倍努力。那么,在灾害发生后,医护工作者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展开救援,最大限度的帮助受灾人民的恢复健康,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统一指挥,紧密配合,合理发声,科学救援,准备充分、自我调节,总之,灾害无情人有情,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医护工作者在灾区开展科学、有序的救援,一定会挽救更多的生命,帮助更多的伤员。
  • 摘要:目的:建立客观的肾虚血瘀型膝OA肌骨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分析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软骨表面应力特征. 方法:利用肾虚血瘀型膝OA志愿者膝关节CT、MRI数据构建基于AnyBody和ANSYS软件的肾虚血瘀型膝OA肌骨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行sEMG验证并相互验证.在肾虚血瘀型膝OA肌骨模型上行膝部0°-40°-90°-180°运动,观察膝OA膝部骨应力和应变参数,以探讨软骨表面应力特征. 结果:随肾虚血瘀型KOA患者从站立到下蹲过程中肾虚血瘀型膝OA膝软骨表面应力大体上呈现非线性递增趋势.肾虚血瘀型KOA患者膝软骨表面靠近远端应力对比与正常人体相比存在差异(P<0.05),而KOA患者膝软骨靠近远端应力和近端靠前侧应力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肾虚血瘀型的膝OA患者,随着运动软骨表面应力集中,大体上呈现非线性递增趋势.符合肾虚血瘀型的膝OA临床症状特点.
  • 摘要:目的:研究在单节段腰椎神经根管造影术中,对比脉冲透视和高对比度透视2种模式下术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量,以探讨更为安全的术中C形臂透视模式. 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58~80岁,平均69岁,随机分成A组和B组,术中分别使用C型臂高对比度透视和脉冲透视2种模式行腰椎神经根管造影,所有造影操作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测量术者右手背、左前胸及颈部3个部位的有效辐射量. 结果:A组24例手术中,平均每台造影术操作时间为13.4±0.2min,平均透视时间为9.5±0.2s,右手背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142±0.012mSv、左前胸为0.066±0.011mSv、颈部为0.031±0.005mSv,而B组22例手术中,平均操作时间为13.1±0.3min,平均透视时间为9.3±0.1s,术者右手背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102±0.009mSv、左前胸为0.059±0.005mSv、颈部为0.030±0.004mSv,其中右手背及左前胸的平均有效辐射量在两种透视模式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部的平均有效辐射量在两种模式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腰椎神经根管造影术中,脉冲透视较高对比度透视对术者的辐射量更小,更为安全.
  • 摘要:目的:通过多点射频热凝靶点对颈椎间盘突出物直接消融和毁损,大大提高临床的治愈率.方法:在C型臂机定位下,射频套管针多点对盘内减压,对盘外突出物进行毁损消融(相当手术摘除髓核).结果:一次性治愈464例、二次性治愈80例、三次以上治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8.59%。结论:多点射频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颈腰综合征分期颈、腰椎减压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06年9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4例颈腰综合征患者,女19例,男15例;年龄52-76岁,平均:61.32岁,行分期颈、腰椎减压手术并进行追踪随访,并从JOA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患者术后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6-20个月),JOA(颈椎)评分从术前12.34±1.72转变为术后15.11±2.1、JOA(腰椎)评分从术前14.01±1.55转变为术后19.67±1.79,VAS评分由术前8.03±0,97转变为术后3.75±0.41,ODI评分由术前59.16±8.12转变为术后28.37±4.10,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8.24%. 结论:对颈腰综合征患者行分期颈、腰椎减压手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对颈肩综合症患者疼痛和心境状态的影响. 方法:对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门诊和住院治疗颈肩综合症排除合并妊娠、血栓症、心肺疾患,颈项肩臂部僵硬疼痛,呈放射性、间歇性发作,夜间尤甚,压痛点多位于风池穴、脊突、脊旁、肩胛内上角处,能主动配合治疗的60例的患者,在治疗前由治疗人员对其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的讲解,使其充分理解治疗的原理和目的,同时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治疗期望值,以达到最佳的治疗依从性.以同样的方法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量患者疼痛的程度并记录;2、应用心境状态量表(简式POMS)对患者进行心境状态评估,计算TMD得分并记录.对所得的2组数据分别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自身对照. 结果:疼痛度指标测定值以平均数±标准值((x)±s)表示,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心境状态指标计算TMD,进行前后对比.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颈肩综合症患者的疼痛度和心境状态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P<0.05). 结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治疗的特点是微创、无毒、无害、无伤,一个疗程结束后对颈肩综合症患者疼痛和心境状态的改善有显著的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法同时能改善人的心境状态,因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分类不但能充分区别和体现肱骨近端骨折的特点,并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本文讨论肱骨近端骨折分类法的发展历程,介绍当前临床较常用的Neer分型与AO分型;同时探索肱骨近端骨折微创治疗原则、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方法、微创手术方法及功能锻炼等.微创手术方法主要介绍临床中常用的经皮穿针固定、双爪固定器复位固定、张力带钢丝内固定、螺钉内固定、髓内针内固定等,为四肢骨折微创治疗提供借鉴.
  • 摘要:近年来微创骨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的告诉发展就不会有现代的骨科微创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整个骨科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和机器人将会代替临床医生做手术,那时的医生将是用操作高科技和理论知识箱结合为患者服务的社会紧缺人才;但是计算机导航系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要取代传统手术仍需要骨科临床医生不断的努力和奋斗;随着经验的积累、概念的更替和科技的进步,骨科疾病的治疗必将向微创化方向发展,微创技术会进一步推动创伤骨科的发展。智能化是微创骨科发展的目标,数字化是微创骨科发展的工具,内镜辅助微创骨科发展的手段,现代科技是微创骨科发展的动力。
  • 摘要: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应采取保守治疗,对于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在传统治疗中,以经后路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融合固定等手术方式为主,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其目的明确,创伤小,局部麻醉能够立即缓解疼痛,术后12小时可下床活动,3-5天出院,有效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脊柱手术真正进入了微创时代.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我科自2015年以来对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前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功能锻炼、饮食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治疗颈腰椎疾病中的效果.方法:颈腰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与常规的治疗护理,治疗组45例除给与常规的治疗护理外,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全程给与心理护理.结果:治疗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主要症状,尤其是疼痛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治疗颈腰椎疾病中有显著的作用.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严重影响中青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任然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急性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以松解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项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经过1~3个疗程治疗,治愈率为67.3%,总有效率为94.6%.小针刀松解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经济负担小的特点.
  •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实施针刀配合蜡疗治疗前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观察颈椎病针刀配合蜡疗治疗患者121例,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正确翻身,麻醉消退后及时指导功能锻炼,讲授出院后注意事项及预防复发的方法.结果:治愈92例(84.8%),好转11例(10.1%),无效4例(5.1%),有效率94.9%.结论:针刀松解配合蜡疗并加强护理指导,可提高疗效.
  •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ris.简称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病,好发于青年男性.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为缓解症状.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减缓病情进展,而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我科通过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使患者很好的配合治疗、积极进行有效锻炼,从而延缓病情发展.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配合针刀疗法改善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针刀疗法,治疗组配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配合内科常规护理,治疗2月后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不稳定感、肿胀、绞锁评分均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关节屈动度、上下楼评分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步行、关节屈动度、上下楼、疼痛、不稳定感、肿胀、绞锁评分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复护理配合针刀治疗能够有效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
  • 摘要: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身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与其相应的护理对策.多元化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归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特殊护理。此三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若一名病患对自己的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是很难护理的,他会找出很多抵制你护理的办法,致使你对他的生活护理无法进行,直接否定了你的护理效果。前两者的护理无法进行必然影响到特殊护理。特殊护理的失败会进一步加重心理、生活护理的恶化。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是基础,生活护理是动力,特殊护理是关键;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中将心理、饮食、康复、小针刀、蜂疗等多元化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满足和识别患者各种不同的需要,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摘要:我院2009年6月对至2010年8月50例断指再植病人术后,50例病人痊愈出院,伤口愈合良好,活动受限程度低.断指再植手术过程非常精细,优质有计划的术后护理能够使断指更好的再生,有利于伤口愈合,患者更早恢复到正常状态.
  • 摘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有计划性与预见性。其主要目的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护理路径使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科学性,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从而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方便护理人员对患者各种生命体征的观察,若护理过程中出现对患者不利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作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患者人院时就严格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表中内容对其进行检查、治疗、护理等护理工作。同时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自愿主动的参与到康复计划中,从而能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通过护理临床路径表让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过程一目了然,患者不会因为对治疗过程的茫然而产生焦虑程度,护理人员主动、耐心、详细的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对身体康复有利的因素,报告中,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对健康认知度高于对比组;干预组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均低于对比组,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由此可见护理临床路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因住院时间长和医疗费用较高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总之,护理临床路径能够增强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对健康的认知度,减少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
  •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将5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35例,年龄50~89岁,平均年龄75.1岁;病程0.2~10天,平均3.1天;股骨颈骨折33例(单侧22例、双侧11例),粗隆间骨折26例(单侧21例、双侧5例);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30例住院期间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别对专业水平、基础护理、专业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沟通解释、敬业精神等予以评分,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摘要:手是运动器官,又是感觉器官和美容器官。随着工农业机、电器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应用机电器等产品也相对增多。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慎常常发生不同原因的手外伤,手外伤严重者可留下残疾,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现场急救的目的是止血,减少创口进一步污染,防止加重组织损伤和迅速转运,手外伤的急救处理包括止血,创口包扎和局部固定。手外伤病人临床上非常多见,虽然常不会危及生命,但治疗护理不当容易遗留手功能障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发展与社会自尊的树立,特别是严重的手外伤,如开放性、粉碎性多发性骨折,并伴有神经肌腿血管损伤者,伤势严重治疗复杂,术后功能恢复差。因此,正确进行急救及伤情判断,及时治疗护理,为维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最大的保障。
  • 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3年03月~2014年7月收治的2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融合器术,术后观察腰痛、下肢神经症状变化、并发症、融合器位置及椎体间融合情况;随访3-17个月,根据邹德威等评分标准、以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融合率. 结果:27例手术均顺利,术后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感染、硬脊膜撕裂,随访期内未发现断钉、断棒等并发症;术后出现轻度马尾综合征1例、营养神经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1例Cage移位但无症状;临床疗效为优2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 结论: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 摘要:目的:观察银质针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远期疗效. 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4年8月就诊我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联合臭氧注射治疗,以骶骼关节、髋关节、腰椎段为主要治疗部位,1次/7天,1疗程4次.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联合红外线照射、臭氧注射治疗,1疗程/14天,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BATH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性指标(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评分(BASMI)和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末次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BATHDAI、BASFI、BASM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优良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12=7.34,P<0.05;★x22=36.28,P<0.01)。 结论:银质针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臭氧注射治疗.
  • 摘要:目的:评价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注射臭氧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治疗组优良率为8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2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较单独运用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汽化术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突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激光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组)40例和单纯臭氧消融术(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5.0%,较单纯臭氧消融治疗组有效,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激光汽化减压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短期疗效确切,创伤小,副作用少,恢复快,住院天数短,住院费用低,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的微创技术.
  • 摘要: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但应采取单侧还是双侧钉棒内固定仍存在争论.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钉棒内固定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7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单侧钉棒内固定MIS-TILF组(单侧组)35例和双侧钉棒内固定MIS-TILF组(双侧组)35例,分别行单侧和双侧钉棒内固定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采用ODI评分和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采用Suk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椎间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ODI评分和VAS评分皆优于术前(P<0.001),但是两组间疗效对比并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间的失血量、住院时间、椎间融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单侧组的手术时间较双侧组明显减少(P<0.001).说明单侧和双侧钉棒内固定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效果相当,但单侧钉棒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
  • 摘要:目的:探讨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泉州正骨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采用Oxford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6例16膝的疗效。结果:1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未出现聚乙烯衬垫脱位、股骨、胫骨假体周围及髌骨骨折、无假体下沉、上下楼梯疼痛等关节炎的症状;HSS评分术前平均57.1分;术后93.2分.结论: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优良,但缺乏远期疗效观察.
  • 摘要:目的:在关节镜下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应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塌陷及分离移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结果:23例骨折均在3个月骨性愈合,未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随访12个月,未观察到创伤性膝关节炎和膝关节内翻、外翻畸形.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需打开关节,具有损伤小、操作安全、能同时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合并症、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合内服益肾活血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内服益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进行治疗,治疗后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两组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自身及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因药物引起的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关节镜清理术配合中药益肾活血方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是较为理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 摘要:膝骨性关节炎(0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软骨疾病,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达到9.56%,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工作能力丧失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对本病的早、中期患者主要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药物疗法、针灸推拿、理疗、关节内注射疗法等,但往往因为治疗周期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原因而使患者放弃治疗,如何更有效的防治该病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采用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针刀疗法在临床中用于治疗KOA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对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及机理研究也逐步深入。针刀松解法机理是利用针刀同时具有中医“针”和西医“刀”的特点,对膝关节周围的肌键、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癖痕、粘连、挛缩进行纵向疏通和横向剥离,解除关节内异常应力,恢复关节的力学平衡,受到挤压的神经末梢也得以松解,血液循环得到恢复,组织损伤逐渐修复。
  • 摘要:目的:研究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2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经治疗后痊愈43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72%;治疗组经治疗后痊愈61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尤佳,值得临床加以运用和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不同剂量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方法:将231例患者随机分为补中益气汤组(A组)62例;补中益气汤+低分子肝素钙标准剂量组(B)组60例;补中益气汤+低分子肝素钙1/2剂量组(C)组53例;补中益气汤+低分子肝素钙1/4剂量组(D)组56例.A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单纯补中益气汤,其余3组患者术后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对应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比较4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于术后第1天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五项. 结果:A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4.52%;B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5.00%;C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9.43%;D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2.50%.B组同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五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中益气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安全性好.
  • 摘要:目的:对益气活血利湿法结合平乐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髋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观察. 方法:将83例青少年髋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自拟通筋活利汤组结合平乐正骨舒筋活络手法)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为13~24岁,平均15.8岁.对照组(塞来昔布胶囊)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12~23岁,平均16.6岁.两组患者均以3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髋Harris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拟通筋活利汤结合平乐正骨舒筋活络手法对青少年髋痹症治疗效果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行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与价值. 方法:将1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按照骨折手术适应症分为观察组8例,对照组7.例,观察组行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治疗,对照组行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采用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的患者,优5例,占62.50%,良2例,占25.00%,可1例,占12.50%,差0例,优良率为87.50%;采用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优3例,占42.85%,艮2例,占28.57%,可1例,占14.29%,差1例,占14.29%,优良率为7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比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有安全,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能够早期功能锻炼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 摘要:目的:对张氏回医正骨技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为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干粉碎性骨折120例,采用张氏回医正骨技术中分时段手法复位结合回医药外敷于内服,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1)随访率达100.00%;随访时间最短为10个月,最长为3年,随访时间(17.1±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为6个周,最长为14个周,平均为(7.3±1.1)个周;(2)治愈者87例,好转者29例,未愈者3例,总有效率达97.50%;(3)总评分为优者85例,为良者31例,为可者1例,为差者3例,优良率高达96.67%. 结论:张氏回医正骨技术更符合骨折治疗新理念—生物学固定的要求,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确切,在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的同时,保证了其肩、肘关节的活动度,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特有的回医药外敷于内服,属于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精华与奇葩,值得在临床中去进一步发掘、运用、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急诊和择期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优缺点,确定一种适合于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时机. 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份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413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急诊手术治疗349例占84.5%,择期手术64例占15.5%,按随机数字各选出30例,其分成2组,术后平均随访9.2个月,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操作时间、伤后张力性水泡出现机率,伤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急诊手术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后肿胀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诊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利于手法复位和经皮穿针操作,能减轻手术损伤,有利于肿胀消退,减少张力性水泡的发生.有利于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和降低经济负担,急诊手术应当做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
  • 摘要:目的:在Colles骨折复位后采用小夹板固定,活血散外敷,口服活血止痛胶囊(早期)、骨康胶囊(中后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采用杜琼书老师理筋分筋手法早期治疗复位后的Colles骨折90例,通过对90例临床观察其消肿止痛、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以X光片,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证明加用手法的治疗后消肿止痛快,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同步,治疗时间缩短.结论:说明理筋手法在骨折的治疗中能加快症状的改善,促进骨折的愈合,有利于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验证牵张疗法对防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再回缩的有效性.方法:100例整复后达功能复位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例,采用牵张疗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夹板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P)0.05).结论:牵张疗法对防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再回缩无明显效果,但若经改良,可能可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阳虚质、平和质KOA及阳虚质非KOA患者关节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α1链(Col2α1)与Sox9的表达水平,初步揭示阳虚体质者易感膝骨性关节炎的内在本质,为中医药调体防治膝骨性关节炎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对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科住院部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及软骨标本采集,从中随机选取阳虚质、平和质KOA软骨各10例.并选取同期的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对照.采用RT-PCR法检测Col2α1和Sox9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l2α1和Sox9的表达情况. 结果:阳虚质KOA组软骨细胞Col2α1和Sox9mRNA水平低于平和质KOA组、阳虚质非KOA组(P<0.05).Col2α1和Sox9在阳虚质KOA、平和质KOA、阳虚质非KOA的关节软骨中均有表达,Sox9定位于细胞核中,Col2al定位于细胞外基质中.阳虚质KOA组中Sox9及Col2al呈现低表达;阳虚质KOA组与平和质KOA组相比,Sox9及Col2al表达较低;与阳虚质非KOA相比,Sox9及Col2al表达显著降低.且Sox9与Col2al的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阳虚质KOA患者软骨细胞中Sox9与Col2al表达下调,导致软骨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可能是阳虚体质者易感KOA的内在本质.
  • 摘要:针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但是目前对该病的疗效评估方法不统一,并且在临床治疗中的样本小,对于疗效评估的结果可信性不强,对于疗效评估的meta分析文章较少,不能反映针刺治疗该病的真实效果.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检索策略:以"血瘀证"、"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电针"、"腹针"、"银质针"、"温针"、及"梅花针"等为检索词.检索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1999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纳入标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或者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用的病例资料表相对比较完整;论文的研究方案设计、诊断方法、疗效评估相似,同质性较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均衡性相对比较好. 资料提取与分析:采用RevMan5.2软件对纳入论文进行Meta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选用比值比的方法,对于计量资料则选用加权均数差的方法,可信区间为95%.对所有的纳入文献的异质性进行检测,P>0.05,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的方法;反之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的方法;继之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检测Meta分析后结果的稳定性,对于大于5篇论文的分析结果,选用漏斗图来分析论文发表的偏倚性. 结果:纳入的文献共7篇文献共450例患者,试验组226例,对照组224例,异质性检验X2=1.91,df=6,(P=0.93>0.05)这7篇论文为同质性较高,故用固定效应模型的方法,检测的相对危险度为[OR=3.17,95%CI(1.63,6.18),(P<0.001)],针刺治疗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治疗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问题与展望:纳入的针刺治疗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章质量不高,能够纳入的文章数量少,对于有着相对较严禁的外文文献未纳入,试验结果存在发表偏倚;由于针刺治疗是一种外治疗法,很难使用双盲法进行研究,疗效评估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研究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未采用中医症候的内容,这是中医研究的缺陷.目前对疗效尚不能得出最终结沦,有待于高质量临床研究,开展设计方案合理并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有足够时间的随访,完全随机对照的中医特色治疗临床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五劳七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可能作用机理.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45例AS患者(AS组,给予五劳七损方,每日1剂,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及50名健康人(健康组)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并检测AS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中医证候积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水平.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AS组治疗前血清DKK-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血清DK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SR、CRP、中医证候积分、BASFI、BASDAI、枕墙距、指地距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五劳七损方能明显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安全可靠,其可能作用机制与升高血清DKK-1水平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颈眩二号方联合旋提手法及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牵引法,治疗组采用颈眩二号方联合颈椎旋提手法及颈三针,治疗前后参照《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积分统计,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以及综合疗效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联合手法及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牵引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眩二号方联合旋提手法及颈三针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易于掌握.
  • 摘要:颈源性头痛是1983年Sjaastad提出了颈源性头痛,1998年被国际头痛学会承认.根据国际头痛流行病学会调查发现头痛发病率在47%,15%~20%是颈源性头痛,年龄多在30~50岁,普通人群的发病率在0.4%~2.5%.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等因素导致了该类头痛的发病率上升并趋于年轻化,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治疗方法单一,疗效差,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传统的治疗方法有针灸、理疗、推拿、牵引、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椎旁神经阻滞、硬膜外神经阻滞等,为了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我科应用安全有效的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 摘要:目的:探讨小"T"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刀+手法组(A组)和针刀组(B组)各75例.A组用小"T"针刀松解病变点并配合手法理筋整骨;B组单纯使用小"T"针刀松解病变点.结果:二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组间眩晕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小"T"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过伸体位下脉冲手法复位结合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法与疗效.方法:对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23个椎体,采用过伸体位下脉冲手法整复后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丢失情况、高度恢复率及推体后凸角度及恢复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丢失情况、高度恢复率及推体后凸角度及恢复率指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伸体位下脉冲手法复位结合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扶正祛邪汤配合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起,对24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术前采用自拟中药内服,术中行彻底病灶清除冲洗,一期植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载药万古霉素颗粒,术后继续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7个月,平均27.8个月,治愈21例,好转2例,经换药后治愈,1例未愈,后行截肢手术,总体治愈率达87.5%,总体疗效满意.治愈患者无全身反应,未发生再骨折,X线显示随访者CPC大部分降解吸收成骨.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具有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操作方便及临床效果明显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80例,其中接受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患者40例,接受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40例,比较两种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情况,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PTED组及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PTED组和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2.5%和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ED与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但PT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181特点,是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探析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法分为空心螺钉内固定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三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及远期并发症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Harris较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与内固定组比较P<0.01,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P<0.05.结论:结合患者发病年龄、身体素质、骨折部位、移位程度及伤前活动能力等综合分析,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都能取得满意疗效,但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最佳.
  • 摘要:目的:观察陇中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至2013年,采用陇中正骨手法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男20例,女44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65岁.Evans-Jensen分型:Ⅰ型16例,Ⅱ型14例,Ⅲ型19例,Ⅳ15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完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3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骨畸形等并发症.内固定稳定,未出现松动及断裂.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5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92%. 结论:陇中正骨手法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疗效好.
  •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直视下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8例,采用髂前上棘下3cm处长4-5cm小切口,牵引直视下辅助克氏针撬拨复位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8~36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疼痛严重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2例.结论: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经前方入路小切口直视下将股骨颈解剖复位,可以保证复位的确切性,减少髋关节囊内压力,最大限度保证股骨头血运,对骨折有良好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钢针撬拨结合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7月~2015年3月应用经皮钢针撬拔结合弹性髓内针固定微创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近端骨折21例的临床结果;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14岁,平均6.5岁;复位方法:先C形臂X线机下伤肢股骨髁上和股骨近端分别定位.分别于股骨髁上内外侧各穿入一枚弹性髓内针至骨折端附近.近端操纵杆技术:于近骨折端的前外侧钻入直径2.5cm的斯氏针,可透过对侧骨皮质,术者手持斯氏针尾纠正近骨折端内旋、内收,骨折近端前侧穿入另一枚斯氏针下压屈髋,使骨折远端复位.继续穿入弹性髓内针达牢固固定. 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8~12周骨折端全部愈合.3-5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物.3例患者有远端针尾刺激征,早期影响膝关节活动.参照股骨干骨折疗效评定标准系统评价:优18例,良13例. 结论:经皮钢针撬拨加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近端骨折,延伸了回旋、挤压、端提手法的优势,不干扰骨骺,骨折端血供,能早期离床活动,加快了骨折愈合和康复的速度.
  •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股骨骨折不愈合运用微创弹性钉髓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4年我院治疗的儿童股骨骨折不愈合19例,行切开复位弹性钉内固定,4~6个月后拔除弹性钉.16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结果:本组9例骨性愈合时间为3月,3例4个月,4例5个月,均骨性愈合.结论:内固定取出,弹性钉固定是治疗儿童股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可靠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手法复位、钢针撬拔外固定器,在关节镜监视下行有限切开植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MRI结果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重点是关节镜处理关节内副损伤,电视X光下手法复位钢针撬拔纠正残余移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 结果:对各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有膝关节内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即可以进一步检查评估其损伤情况,也可镜下处理损伤或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156例患者经随访6-42个月,优良率达到93.6%. 结论:在微创骨科理念指导下,应用关节镜结合传统正骨手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既可有效检查及处理关节内半月板、交叉韧带及软骨损伤情况,又可监视关节面平整情况,也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9月收治的后踝骨骨折的患者70例,全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并且在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进行随访,同时进行X线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97.1%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并且在可以进行正常的行走活动.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手术的伤口小,伤口愈合的快,对于后踝骨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的作用,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力臂式支架联合横向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0例跟骨骨折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为撬拨复位力臂式支架联合横向螺钉固定;对照组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各35例,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X线片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评分等数据.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X线片指标有显著差异,并发症、Kerr疗效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撬拨复位力臂式支架联合横向螺钉固定治疗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17-60岁,平均35.5岁.按Myerson分类:中柱损伤12例,中柱合并内侧柱9例,三柱同时损伤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其中优12例(42.9%),良13例(46.2%),可2例(7.1%),劣1例(3.6%),总体优良率为89.3%.结论: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能够重建该关节的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复位及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2012~2015.5)、万方数据库(2008~2015.5)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2008~2015.5),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阅读并交叉核对文献资料.查找VSD负压封闭吸引与传统持续灌注冲洗法比较治疗慢性骨髓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手册4.2.6RCT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2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VSD负压封闭吸引术治疗慢性骨髓炎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冲洗疗法,可能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少复发方面有积极作用.
  • 摘要:目的:加强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以及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一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疗经过.结果:4例均获得随访,依据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疗效评分标准:治愈:1例;好转3例;无效:无.结论:掌握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减少误诊率,合理规范化临床诊疗.
  • 摘要:MED技术与PTED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日益广泛,两者在手术时间、近期疗效、并发症、学习曲线等方面日趋一致,但PEDT技术在软组织保护、出血量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ED技术适应症更宽泛、远期疗效稳定。两组同属脊柱内镜技术,又各具特色,临床医生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患者情况及脊柱内镜特点,综合考虑,以做出最为适宜的临床决策。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钳夹复位在胫骨骨折微创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钳夹复位微创治疗胫骨骨折45例,其中孟氏架外固定29例,钢板内固定10例,交锁髓内钉固定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3.45)个月.结果:术后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42例,良3例,中0例,差0例.结论:经皮钳夹复位技术应用于胫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胫骨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的有效复位技术.
  • 摘要:目的:总结病友会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随访中应用的经验,探索疾病管理的新方法.方法:建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友会,每年召开一次现场会议,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及其家长实施长远及定期的健康教育,并做好随访评价工作.结果:11年来476例患儿的随访率达98.73%,家长的满意度达98.09%,发现患儿存在残余畸形12例,家长义务筛查出14例患儿.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友会促进了医-护-患以及家长之间无障碍的沟通,提高了患儿随访的依从性,能及时对患儿存在的残余畸形进行矫正,病友会促进了疾病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有利于对该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病残率.
  • 摘要: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体现了中医的整体全局观,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施治.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因此,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结合起来,就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结合我国骨科具体情况,走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之路,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骨科发展所经历的三个时代——前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和信息革命时代,产生了三个指导思想——从适应自然,到研究改造向自然索取,最后认识到不能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或改造自然,进而到人与自然和谐。采取了三种治疗的观念一一从“见血不治”到“不见血不治”再到用微创疗法达到“见血不见血均治”。骨科为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要在学术思想、治疗的指导观念以及采用的方法上有所更新,以满足人们对于骨科人文的、绿色的、微创的要求。骨科发展的进程与文艺复兴及其所带来的工业革命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思想的解放,生产效率的提高,解剖学、影像学等对于骨科诊疗至关重要的学科都应运而生。前工业革命阶段经历了上万年,但工业革命只经历了区区400多年就已经创造了空前的繁荣,人类社会呈加速发展态势,可见后工业革命阶段发展将更快,应当抓住这一机遇,以人文、绿色的理念,积极投身这一世界的潮流当中,立足于世界骨科之林。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