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奶水牛子宫脱垂及子宫内膜炎病因研究
【6h】

奶水牛子宫脱垂及子宫内膜炎病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2.1 子宫脱垂的概念

2.2 子宫脱垂的发病率

2.3 子宫脱垂的病因

2.4 子宫脱垂的主要症状

2.5 子宫脱垂的治疗

2.6 子宫脱垂的术后护理

3.1 子宫内膜炎的概念

3.2 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和原因

3.3 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症状

3.4 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广西区奶水牛子宫脱垂发病情况调查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分析与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产前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与奶水牛子宫脱垂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奶水牛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探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奶水牛子宫脱垂及子宫内膜炎是广西部分奶水牛场中常见的疾病,严重损害奶水牛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关于奶水牛子宫脱垂和子宫内膜炎的调查和研究国内报道的甚少,为了探明奶水牛宫脱垂在广西部分牛场的发病率及其病因,试验一对9个水牛场采用实地调查和询问的方法调查奶水牛子宫脱垂的发病率和发病的相关原因。为研究奶水牛子宫脱垂的发病原因,试验二在南宁市某奶水牛场,选取妊娠后期的53头奶水牛,进行产前为期6周(每周1次)的血液生化指标含量的动态检测,测定指标包括:钾(K)、钙(Ga)、磷(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尿酸(UA)、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总抗氧化能力(TAC)和丙二醛(MDA),然后根据分娩后是否发生子宫脱垂分为子宫脱垂组(M,n=7)和健康对照组(UM,n=46),分析血浆中各血液生化指标与奶水牛子宫脱垂发生的关系。为了解奶水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试验三,在上述奶水牛场选取54头分娩奶水牛,在产后第1周,产后第3周和产后第5周进行同上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同步记录母牛的分娩与疾病状态(如难产、流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等),然后根据是否发生子宫内膜炎分为子宫内膜炎发病组(E,n=14)和健康对照组(UE,n=40),分析分娩状态及血浆中各血液生化指标与奶水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关系。
  结果:试验一,奶水牛子宫脱垂在广西区内的总体发病率为6.36%,且不同的饲养管理模式下子宫脱垂的发病率不尽一致;产奶量高且精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奶水牛子宫脱垂的发病率增高;季节对奶水子宫脱垂发病率的影响不显著。试验二,M组的奶水牛产前1周和分娩当天的血浆钙、磷、水平显著低于UM组奶水牛的水平;TAC的水平在产前3周到分娩当天均显著地低于UM组的水平、而MDA水平显著高于UM组的水平;M组奶水牛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随着分娩时间的接近而持续降低,在产前2周和产前1周显著低于对照组;M组水牛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从产前6周到分娩当天均低于UM组奶水牛,在产前1周M组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低于UM组。试验三,发生子宫内膜炎的14头奶水牛中,有5头分娩时发生过子宫脱出,3头发生过难产而做了助产,1头流产,1头早产一个半月,1头产后乳房坏死,分别占子宫内膜炎患牛总数的36%、21%、7%、7%、7%;E组奶水牛血浆中磷的含量在产后监测的各个时间点均低于UE组的含量,在产后5周E组奶水牛血浆中磷的含量显著低于UE组;E组奶水牛总抗氧化水平在各时期显著低于UE组;E组奶水牛血浆中MDA水平在产后各时期显著高于UE组;E组奶水牛血浆中总蛋白含量随着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不断升高,在产后5周时显著高于UE组;E组奶水牛血浆中尿酸的含量不断升高,在产后5周显著高于UE组;E组与CE组奶水牛血浆中总胆固醇的含量在分娩后均不断升高,在产后3周和产后5周E组奶水牛血浆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UE组。
  结论:奶水牛产后子宫脱垂的发生与产前体内钙、磷水平不足、机体能量匮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下降、过氧化产物积聚有关。奶水牛产后血浆中磷、TAC水平的降低以及MDA、总蛋白、尿酸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升高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显著相关,且在分娩时发生生产疾病时尤其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