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毒醒脑液灌肠治疗肝硬化早期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BA、LPS、TNF-α影响
【6h】

解毒醒脑液灌肠治疗肝硬化早期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BA、LPS、TNF-α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1 患者的基本资料的比较

2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3 安全性指标检测

4 不良反应

讨论

1现代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3 导师学术思想

4 解毒醒脑液方剂组成与古今研究

5 解毒醒脑液灌肠对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

6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中英文词语对照

附录2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附录3肝性脑病治疗观察表

附录4综述 肝性脑病中医治疗的研究现状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解毒醒脑液灌肠治疗肝硬化早期肝性脑病(I期、II期)患者的血氨(BA)、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及其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意识、智力、行为改变、扑翼样震颤、神经体征异常)的改善时间,从而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探讨解毒醒脑液通过开窍醒神、清热解毒、通腑消积及对肠道内毒素清除的作用,以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机理。
  研究方法:
  (1)把入住该院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按照肝性脑病(I期、II期)的诊断标准选出6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醒脑液灌肠,每次用药150 mL,温度保持在35℃到40℃之间,60滴/分,保留灌肠每日2次。灌肠插管要插入肛门深20cm到30cm左右,药液缓慢注入进去,并使药物在肠内保持1小时以上,疗程为7天。
  (3)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乳果糖灌肠,每次45 mL,加生理盐水100 mL,温度保持在35℃到40℃之间,保留灌肠每日2次。灌肠插管要插入肛门深20cm到30cm左右,药液缓慢注入进去,并使药物在肠内保持1小时以上,疗程为7天。
  (4)观察两组:1.意识、智力、行为改变及扑翼样震颤的改善时间;2.血氨在治疗前、治疗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及1周后浓度的变化;3.血清LPS及TNF-α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浓度的变化;4.血清ALT及TBIL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浓度的变化。
  结果:
  (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有无腹水及肝掌、有无饮食诱因、肝硬化病史、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浓度(ALB)、门静脉宽度、脾脏大小及血小板计数(PLT)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在意识、智力、行为改变及扑翼样震颤的改善时间方面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氨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 LPS及 TNF-α的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6)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 ALT及 TBIL的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1.临床疗效显示: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解毒醒脑液灌肠,能明显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意识、智力、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体征。
  2.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解毒醒脑液灌肠,可显著降低血清血氨、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疗效优于乳果糖。
  3.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解毒醒脑液灌肠,可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疗效优于乳果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