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物学实验的中美教科书的对比分析与探讨——以中国人教版《生物学》、美国《SCIENCE》为例
【6h】

基于生物学实验的中美教科书的对比分析与探讨——以中国人教版《生物学》、美国《SCIENCE》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相关概念的诠释

1.6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7研究创新点

1.8 研究方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2 教科书的基本情况

2.1 中国人教版《生物学》教科书

2.2 美国《SCIENCE》教科书

3.1 中美初中生物教科书章节结构的异同

3.2 中美初中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体系

4.1 中美初中生物教科书目录的比较

4.2 实验数量及其分布

4.3 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

4.4 实验设计的比较

4.5 实验呈现方式的比较

4.6 同一知识内容实验设置的比较

5.1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

6.1 语言陈述方面两国教科书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6.2 实验材料选择两国均贴近生活实际

6.3 美国教科书目录设置更具特色

6.4 美国教科书实验数量多且规律性分布

6.5 中国多采用实验室仪器用具,更科学严谨

6.6 中国教科书设置了丰富的实验类型

6.7 美国教科书更重视实验安全教育

6.8实验版面呈现形式各具特色

6.9 美国教科书设置的实验插图更注重以人为本

7 建议

7.1增加教科书目录内容的设置

7.2增加实验插图呈现的真实性

7.3增加小型实验

7.4加强实验呈现的安全性

7.5加强学生的科学记录行为

8.1 研究的不足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物人教版教科书实验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2 初中生物人教版教科书实验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 初中生物教师访谈记录表

附图

附图1 美国教科书中四种实验类型呈现示例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教育改革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进行着,世界各国也将教育改革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美国是当今世界的教育强国,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它的每一次课程改革都对世界生物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美教科书目录、实验数量及分布、实验材料用具、生物实验内容、实验设计和实验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一比较分析,可以使我们以国际视野审视生物教科书,为我国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实验内容的改进提供思路。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从教科书目录、实验数量及分布、实验材料用具、实验设计和实验呈现方式等方面对两国教科书的实验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目前学生和教师对中国初中生物学教科书实验部分设置的看法,得出如下结论:
  1.美国教科书的目录编写注重人性化,编制了“内容要目、目录、探究、特色”四类目录,十分详细。我国教科书目录只将教科书内容的单元名称、章的名称、节的名称及课外补充进行了罗列。
  2.两国均设置了大量的实验,注重锻炼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美国教科书实验基本平均分布在每一个章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我国则是按内容设置实验,无规律性。
  3.实验材料选择范围广,均贴近生活。但中国教科书较多采用生物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而美国则偏向于生活类用品。前者更强调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而后者着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非强化技能的培训。
  4.两国教科书在实验类型的设置上都颇费心思,涵盖了从生活到实验室设计的多种多样的实验类型,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美国教科书中对实验安全的重视明显优于我国,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安全标识,且在实验过程中也标出极具针对性的安全警示符号及注意事项,我国则只在实验内容上有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5.美国教科书中的实验在版面呈现形式上具有一些共同之处,均设有针对性的安全警示标识图、实验时间和首段对实验的简单描述,我国八种实验类型则各具特色。
  两国教科书在实验插图上均倾向用真实的照片和实物图来呈现实验情景,这对学生来说感受更直观具体、真实。
  两国教科书实验部分语言陈述都具有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优点。但中国生物教科中语言多运用祈使句陈述,语言支配性较强,而美国则多采用第二人称“你”来陈述内容。前者倾向于以教师为主体,而后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对我国初中生物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教科书目录内容的设置;
  (2)增加小型实验;
  (3)增加实验插图呈现的真实性;
  (4)加强实验呈现的安全性;
  (5)加强学生的科学记录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