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接触静电放电标准制定中电极移动速度因素的探讨
【6h】

非接触静电放电标准制定中电极移动速度因素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论文结构安排

1.4论文的创新性说明

1.5本章小结

2 静电放电的理论分析

2.1静电放电的基本理论

2.2气体放电过程

2.3静电放电基本模型

2.4本章小结

3 放电过程中电极移动速度对放电结果理论分析

3.1电极移动速度效应的机理分析

3.2非接触静电放电的电路模型

3.3电流表达式的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3.4本章小结

4 非接触静电放电实验及特性参数研究

4.1电极移动速度效应测试系统

4.2电极移动速度控制系统

4.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4电极移动速度与电流脉冲的关系

4.5放电过程电荷耗散的分析与数值计算

4.6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论文总结

5.2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尖仪器和通信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和复杂化对设备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静电放电(ESD)测试标准只是针对接触静电放电过程。但事实上,接触放电测试标准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发生的放电现象。非接触静电放电是现实工程技术和生活环境中对电子器件或系统形成干扰或引起损伤的一种主要形式。然而,国际国内迄今为止对于非接触静电的测试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
  本文试图对非接触静电放电过程中电极移动速度对放电参数的影响进行较细致的研究,以期有益于非接触静电放电测试标准的提出制定。基于静电放电相关理论,建立微间隙放电电路模型。笔者先用公式推导方法求出放电电流的表达式,再对电流表达式进行函数波形拟合,并结合电极移动速度效应的机理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笔者所在研究团队电极移动速度效应检测仪,实验测量了大量静电放电的数据结果;再结合理论研究,对电极移动速度这一重要因素对放电电流相关参数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电极移动速度越大,放电间隙电流峰值越高;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充电电压越高,放电电流峰值越高。在一定带电电压下,电极移动速度与电流脉冲平均上升速度呈正相关性,电极移动速度与电流脉冲平均下降速度呈负相关性。笔者得到理论表达式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在电极移动速度对放电参数结果的影响上基本吻合。同时我们对放电过程中电荷量的耗散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